2021-11-10

“双减政策”如何解决家长的焦虑情绪


期中考试到了,渡过了半个“双减”之下的学期,一个作业量明显减少的学期。考试成绩出来了,也更引起了不少家长都焦虑情绪,担心孩子成绩拉下,考不上好好高中,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

今天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家长就务无比焦虑地打电话到了教研室,反应她的孩子在家没有作业,教师教学进度快等问题,担心孩子上中学形成不了好的学习习惯,考不了一个好高中。

我跟这个家长解释了一些近期的政策缘由,也说明了国家的一些做法,例如幼小衔接、强课提质等,要想缓解家长内心的焦虑。

国家推行“双减”政策是有原由的。国家这样的举措既不是是为了实现社会阶级分层,也不是是为国家选拔英才,而是为保护孩子身心健康,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

我们的家长焦虑的来源,一是处处需要考:上不了好初中,就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只有找到好工作才能过上好生活。另外还有就是一个攀比心理,如果别的孩子考上了好大学,自家孩子却落榜了,那孩子的一生都毁了。于是家长就开始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成绩,生怕自家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剧场效应”来了,“内卷”出现了。

家长一系列的担忧无非就是希望孩子好。弄清楚上面两点原因放下焦虑后,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国家与我们的家长的初心是一致的。


那么如何家长如何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呢?我觉得我们需要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一、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只想要一个“学习好”的孩子吗?即使他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也必须要他学习好。我想我们大多数家长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们一定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幸福,学再多的知识也是为了过得好。这才是我们身为家长的初心,只是我们被时代裹挟着前进,在这个大环境中慢慢地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孩子人格健全是孩子学习好、收获幸福的根本,但学习好没有健全的人格作支撑,他就成了一个拥有知识的怪物,一如北大天谢宇弑母案,害人害己。所以,父母做任何事都应该以孩子身心健康为基准,既是对孩子负责,又是对更多的人负责。


可见,人格健全、品学兼优、成人达己才是我们家长内心最想要的孩子。


二、一个人靠什么立足于社会


近些年来,无数人都认为只要孩子考上了好大学,就有了立足于社会的资本。事实上,无数孩子上了大学,即使很多名牌大学生也闲赋在家。


有学历并不等于有能力,有能力并不等于有品德。古往今年,凡是取得大成就、为世人所景仰者无不是品德高尚之人。厚德载物,无论从事哪一种工作,一个人的人品才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否则,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三、十年后,职场会是什么样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兴起,纵观社会过去十年的变化,“铁饭碗”的时代已悄然过去,越来越多的稳定工作已经逐渐被机器人取代。


十年后,职场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我们虽无从判断,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拥有一技之长、拥有创新思维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而我们家长也需要改变固有观念,高瞻远瞩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毕竟我们能想到的问题国家肯定也认真思考过,未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