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之美丽广西》荐书——八桂大地美如画

《美丽广西》封面


工作之后,自由时间上就没有了学生时代那般肆意挥霍;我记得大学期间我所有的寒暑假就没有闲着的时候,大三那年春节之前的寒假我和弟弟骑上我们的山地车,带上姐姐资助的旅费以及我们为此行策划了几个月的计划书就从家里出发,开启了我们骑行广西的旅程。

我们从贵港经过玉林走十万大山去北海,又折返往钦州,去了防城港,在边境小城——东兴结束了我们第一次骑行之旅。说来遗憾,我们本来打算经南宁、来宾折返贵港的,但是由于诸多客观原因我们还是放弃了这个能领略到更多广西风土人情的计划,坐大巴返程了。

那应该是我和弟弟第一次亲身感受了广西别处的风土人情,而且是那么的近距离接触到——路上遇到的那些有趣的地名;贴面吹过的风,有海风、有山风,有迎面而来、也有追车而至;路边餐馆里交谈的带着我似懂非懂口音的老板、客人;还有路遇的摩托车队、骑友。你瞧,广西是多么的有趣,广西不该只有一个贫穷的标签。那之后我就想:我还要再去看看真真切切的广西。

疫情期间不可出远门的情况下,我便找来了《美丽中国之美丽广西》来看,随着这秀丽的图优美的文字畅游其中。看完实在觉得是本值得一看的书——

这是一本文字优美的书,要怎么说这种优美呢?我觉得这和我们的教科书里面写景的文章是一个风格。它当然不是鲁迅文章那样的犀利、也并非村上春树那样轻盈有趣;但是辞藻华丽、语言动人却是可以很好的形容,多处写到我去过的地点,作者的文字多多少少触动到我。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约占到省份总人口的42.5%(2013年);而壮族是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到省份人口的36%(2013年)。广西很多地区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特色以及本民族的一些特色文化习俗。壮族自不必说已经成为区节假日的“三月三”,山歌好比春江水,在不少壮族地区仍旧传唱着山歌,我是作为壮家儿女虽然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与山歌相距甚远,但仍能感受山歌中壮族人民对劳动的歌颂;又比如侗族的鼓楼以及侗族儿女的风雨桥,我大学期间曾到湖南的侗族地区进行过支教,感受到了侗族人民的热情,一直想有个机会到广西的侗族地区走走;还有瑶族的盘王节、苗族的苗年、毛南族肥套“傩戏活化石”。这些民族的人和事我恨不得一个一个都去体验一遍,领悟一个民族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重量,我想那种魅力会让人上瘾的吧。但是如果暂时没能立即去体验,大概读读《美丽广西》能解一解瘾。

程阳风雨桥

了解历史的朋友大概也会了解近代广西的那一段段为人诵读的故事。(暂且不论目前的主流观点与非主流观点对他们的褒贬不一。)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是从广西桂平打出去的,太平军最开始也多为广西人,太平军极大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提出平均地权的政策,可以算是一个进步。在今天的广西桂平市金田起义原址建有起义纪念馆,我想如果你慕名前去瞻仰思古的话,一定还能感受到广西人民为美好生活而抗争的激情、也能感受到广西在一次次“来土之争”中民族的融合。今天广西崇左凭祥市与越南交界的地方立着“南疆第一关”——友谊关,在它还叫镇南关的时候,这里发生了我国近代史上抗击外族侵略一次极为重要的胜利——镇南关大捷。1885年七十高龄的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抗击法军侵略,他那句“不归尼格里,便属冯子材。”,每每读及,热泪盈眶。(出征前,冯子材让人在队伍前抬了一口棺材。)实在懊悔去钦州的时候没能到冯子材老将墓前瞻仰老将昔日荣光。民国时期,广西先后被旧、新桂系军阀割据,在新桂系军阀时期,被誉为狼兵的广西军队自然也是冲在了抗日的第一线,在台儿庄战役中广西军队和其他军队用巨大的牺牲换取了重大的胜利。至今在桂林仍保留着李宗仁和白崇禧这两位国民党名将的故居。这就是广西、这就是广西儿女。也许有一天你站在历史曾经发生过的地方,走一走故人曾走过的路,眺望老将凝视过的远方,感受那种奋不顾身的血泪交织之后,你会更加爱这片土地。

我生在广西、长在广西,工作也在广西,除了大学四年,我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片土地上一直在发生着一些传奇的故事,比如:“人民需要什么,人民就需要什么”的五菱在疫情之初就转产做口罩,而现在正在全国范围送人民最需要的口罩呢。我了解这片土地的方式除了亲身体验就是读书了。如果暂时没办法行万里路去体会广西的风俗魅力,那么我推荐你读万卷书——先从阅读《美丽中国之美丽广西》开始吧!


人民需要什么 五菱就造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丽中国之美丽广西》荐书——八桂大地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