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道家的智慧》2020-05-13

一、儒家以人为本位,道家超越人类本位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差别,在于人有卓越的认知能力,这种认知能力是自由的前提。道家认为,以人为中心思考人的问题,最后必定徒劳无功,不如换个角度,超越人类本位,要超越人类本位,需要顺其自安,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如果以人为本位,就会用人的聪明与能力去设法改造自然界,这就是人为的造作。人为的造作太多就会让自然变得不自然,最后出现灾难,唯有超越人类本位的想法,才能真正化解世界的问题。

二、人间问题来自于“知”

人的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知为区分,以知为避难,以知为启明

(一)以知为区分

人对万物要加以区分,以此追求生活上的保障。但是人对外物的区分追求过于极端。就会造成心理上的错误期待,以为最贵重、最稀少的就是最好的,因为拼命去追求。

王尔德曾说:'人生只有两种悲剧,第一种悲剧是得不到我想要的;第二种悲剧是得到我所要想。”由此可见我们无论面临怎样的境遇,人性的欲望和不满足会让人永远处于一种消极的意味,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到宠辱不惊,在自己认定的追求和信仰境界下到达一种平和和均衡。

(二)以知为避难,人与万物的关系

“与”和“对”不同,“与万物”中的“与”是指区分清楚什么是危机之后,自己要懂得如何避开,这是第二步。人要懂得退让和保全,才能活得安稳,则并不代表消极入世,而是一种稳定的积极态度。我们要忠于群体的福祉,而不是忠于个人。

(三)以知为启明:由到来观看一切

启明就是从“道”来看这个世界,这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成语典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去比较是人生快乐的一大境界。无论自己失意还是顺意,都能真诚为他人的成功喜悦。

一个人无果得失心太重,就永远不会快乐。人生态度有二:一是取得你所要的,而是珍惜你所有的。前者常在压力之中,后者则可以怡然自得。

我们学习知识的根本在于经由理解而体会生命的自由。读书是为了借此明白事理,摆脱烦恼与束缚。

超越外在限制,向内探求

1.无论外界发生什么事,都不会对我们构成限制或障碍,因为精神的力量可以超越它们。

2.回归内在自我,强调减少外界的干扰,抛弃外在的追逐,只取内在的满足,学会保持距离,才能够真正保全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十章《道家的智慧》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