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学生,很是聪明机灵的小姑娘,当然,是在不谈学习的时候。
小姑娘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老师,你今天给我多少积分?”“积分兑的礼品有新款吗?”……上课、写作业全靠积分卡推动。不用积分卡来奖惩,课程几乎进行不下去。
我作为一个不提倡过度使用外部奖赏,一度对女儿兴趣班积分卡很厌恶的妈妈,虽然现在角色切换为老师,但还是很容易代入父母的角色,心里对着小姑娘咆哮了无数次:你学习都是为我学的吗?我为什么要哄着你学?你爱学不学!
当然,我不能,如果我说你爱学不学,她一定会说:那我不学了……
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内驱力的孩子,或者说是一个内驱力被破坏的孩子。
那么,有内驱力的孩子又是什么样呢?
我带的另一个班,孩子们的总体成绩非常好,会玩也会学,通常我一说休息十分钟,两秒钟之内,教室就剩我一人了。但是上周下课有一个孩子留下来了:“老师,你刚刚讲了排列,我很好奇组合是什么”“下节课老师就会讲到啊”“我知道,但是我特别好奇,我很想现在就知道。”……我一边给他讲,一边在心里默念:这孩子学习不好才怪呢。
这两个孩子,从智商来讲,都是聪明孩子,但一个是100分的苗子,一个是过80分都费劲的。差距在哪里呢?我觉得是在于有没有内驱力。
什么是内驱力呢?是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内在动力。即使没有外力奖赏,我们也甘之如饴。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扼杀孩子的内驱力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父母的责任边界不清楚。你把“孩子的问题”都看成是“你的问题”。孩子之间有了矛盾、孩子的作业被老师批评了、孩子拖拉迟到。。。这些事情究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还是你的事情呢?
前面提到的那个小姑娘,非常“懒”,能用眼睛看出来的,绝不用草稿纸,让她记笔记,也很难。我很好奇:你写的字很好看,为什么就不愿意多写一个字呢?她说因为我从小就被我妈逼着练字,不练字就打我,我真的很讨厌写字。
也许练字是很重要,但是如果孩子完全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也不能体会为什么练字很重要,即使她真的最后字写的还可以,那又如何呢?多写一个字都觉得自己吃亏了。
分不清帮助孩子的边界,不能在恰当的时间,给予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就是在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除了边界不清,还有压力的影响。过大的压力会损伤孩子的大脑,让孩子回到“为生存战斗”的状态,这种状态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在极端情况下,当然会让我们的身体免受伤害,但是也阻碍了孩子的创造力、自主性,更功利的角度讲,对于孩子在学好一门课程方面毫无帮助。
也许有朋友会说,那不就是不管他嘛。你看热播剧《小舍得》里的欢欢,一开始不管,结果成绩太差了,做家长的也接受不了呀。
确实,咱们普通父母,得需要多强的心理建设才能真的接受一个成绩倒数的孩子呢,如果放任不管是这样的结果,那咱也承受不起呀。
等等,我们什么时候说过是放任不管呢,孩子还小,心智不成熟,自己做决断还不够成熟,家长当然需要管,但是这个管,是因为我们有更多智慧,给孩子提供一些他没想到的思路,他看不到的信息,帮助他们去判断,我们是“顾问”,而不是直接替他们做决定。南俪夫妇对欢欢快乐教育,他们从来没有让欢欢知道,如果成绩不好意味着什么,他们一开始看起来是开明的,其实也只是按自己的意愿去决定了孩子的生活,跟那些没有选择只能不停地上培优班的孩子一样,欢欢也是没有选择地只能选择当前的快乐。
还有朋友说,都说不要给孩子压力,那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是很差嘛,再说了,我看学校老师严厉一些,对孩子很有效啊,一句顶我们家长一百句。
确实,有句话说:我劝你们千万不要打孩子,因为打孩子太有效了,真的很容易收不住手。有时候,我们发现,各种道理讲不通的时候,生气吼一顿或者打一顿,孩子立刻就服帖了。但是那也是因为我们偶尔放大招啊,我们的生气会让孩子感觉到边界在哪里,也并不能算一件坏事,但是如果我们天天打骂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那么他感觉到的就不是边界,而是缺乏掌控、低自尊。
压力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不要给孩子压力,并不是说我们要让孩子生活在真空中,适度的压力会让孩子有更好的表现。但是,这个压力最好是孩子可以承受的氛围内,并且我们作为父母,跟其他外界的所有角色都是有区别的,我们是支持者,我们能有多少支持和接纳,决定了孩子有多大的底气去承担外面的压力。
学习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等,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他当然会遇到困难,但他也会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我们做父母的,当然不必事事越俎代庖,但也大可不必在孩子求助的时候袖手旁观。
父母不是把孩子完全保护在压力之外,但是需要作为支持者出现。
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呢?欢迎继续关注我的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