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5

你从丹佛走的这周五,晚上我们在各自住处打电话。一个原本以为只是睡前惯例“说说话”的电话没想到演变成了一场将近三个小时的对谈。

忘记是怎么提起你对父母给予子女帮助这件事情的看法了。你提到了你不能接受父母几乎除金钱意外的任何捷径式的帮助(譬如高中时因为爸爸曾把关于自己的报道发给某知名互联网企业总裁而跟爸爸生气吵架),你说你希望能够白手起家,不希望接受那种只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能力认可的无条件帮助。所以我当时提到的“假如你是某家族企业的唯一继承人”这种情况你也是不能接受的,“除非那个企业的事情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我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在家庭给予的帮助这点上我持更加开放的心态

... ...

这次谈话领悟到的几个道理大致如下:

- Don't judge commitment by asking assumptive behavioral questions.  从你的角度来说,你观察到我有一种询问“女友和妈妈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这种性质问题的倾向,比如那天在游乐园里问恐高的你假如我做你女朋友的条件是你要坐一次过山车,你是否愿意去坐。比如问你如果我们产生了不可调和的意见不一致时应该怎么办。其实我问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动机不过是想知道你对我的commitment。真正在意的倒不是你给出一个具体的方案,而是希望听到一些emotional的东西,诸如“我希望不论发生什么实情,我们都可以携手共度”这类虽然俗气但是甜蜜的承诺。但是你觉得,以及现在的我也认同,commitment是不能靠嘴巴说了什么去判断的,只能看过去和当下的行动,未来则不可知。

- 祝祝也许说的对,问这些问题背后的我,是那个紧张的、刻意的、太过在意的我。“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我一定要跟这个人有一个结果,然后揣着这个结果去交往,这样你会很不放松,无意中给这段关系、给双方都带来很多很沉重的东西... 而应该是先交往然后有没有结果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刻意规划出来的东西......就是中式哲学那一套嘛......”。J自己也对我说过类似的心得,他提到“重视但不要太在意”。那次谈话里他还提到一些其他挺形象的类比,比如,“你不能总杞人忧天的想着'我得了白血病,我得了癌症以后要怎么办'。精力应该放在预防上,想着平日里怎么保持健康。”

- 和Susan上次的谈话在提到和父母的沟通上有意识地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什么爸爸对我的那些细密的关心其实对我来说只是无关痛痒。)在反思我向你提出那些问题而你无从回答上也有启发——你我毕竟还都很年轻,没有经验的你对那些问题的确也没有认知资源可以给出答案,这点我应该理解。

- 和你交流上次和Susan谈话得到的另一个很重要的感悟:Stay in the zone of curiosity. 其实翻译过来就是那句鸡汤句, “所谓新鲜感,不是和不同的人一起做同样的事。而是和同一个人,去体验未知的人生”。而保持curious以及试着go into someone's world的好方法就是问问题。Susan提到Michael很喜欢钓鱼,但是她对钓鱼却没什么兴趣,不过她对为什么Michael很喜欢钓鱼这点很有兴趣。所以,当Michael在家收拾周末去钓鱼的鱼竿时,Susan就围在他身边问各种问题我想我们也应有这样的共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