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秦可卿

要是猜个灯谜:“聪明冷静、会管事、人缘好”,打《红楼梦》十二金钗之一。我想大部分人会脱口而出“王熙凤”“凤姐儿”!不可否认,凤姐儿确实大致符合以上描述,其“泼辣”作风也给读者带来不可磨灭的印象,但谜底并不是她,因为这些词儿在她身上不够贴切。那是谁更贴切?这位女子英年早逝,但生前向来温和宜人,并早在十三章(死前)便预见并警告了凤姐儿以及读者,贾府终将败落的命运。如此谜底便显而易见了:定是那宁国府大孙媳妇——秦可卿。

作为一个剧情刚开始就领饭盒的角色,读完全文的读者也许对她印象不深。但可别小瞧了她,短短几次的出现就能被列为金陵十二金钗之一,她的聪慧预见性也好,对剧情的影响也好,完全不是盖的,我认为她是十二金钗里最牛、我最喜欢的人了。以下,我就讲讲这个没活到剧情起伏,却预测到了剧情、甚至给出了完备建议的聪明家伙。

先说说我是怎么注意秦可卿的,在十三章她异常庞大的葬礼上,她长辈说了句话:“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这在那个男子为尊的年代,实属很难得很高的评价了。而我对聪明厉害的人一向很喜欢,于是我就开始好奇这是个什么性格的人,她日子过得怎么样(以前没怎么注意她)。于是我重看了前面的章节,找到所有提到她的句子,摘下来分析。结果让我非常惊讶,以下是我的初步结论。

首先,她的聪明才智和心思细腻是显而易见的,从贾母那句“极妥当的人……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中就能看出。在明末清初还是旧社会,做个人人满意的大国府长孙媳是很难的,从孝敬长辈到平辈人脉,从相夫教子到管教下人,样样都要做,还容易被人挑刺。但秦可卿却做到了跟谁都说话漂亮,行为谁看都讨喜,整个府里从长辈到下人没一个不喜欢她。自古婆媳关系不和,但秦可卿的婆婆尤氏是怎么说她的?“……这么个媳妇,这么个模样,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她这为人,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他?”由此看来,尤氏对这个儿媳妇是极满意稀罕的了。人见人爱,巧舌如簧,能力高地位高,难道秦可卿是个人生赢家一般的角色了?并不,“一个人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表面上秦可卿并不适用这句话,因为人人都喜欢她;但让所有人满意的那个,真的是真实的秦可卿吗?在恰当讨喜的行为背后,秦可卿真的那么轻松,天生能做到那一套社交吗?“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如此介意他人的看法,心事多心虑重,这么看,她后来的久病不愈并不是意外。毕竟生病和痊愈过程中,心理和性格占很大的成分。给秦可卿治病把脉的大夫给了她很精湛的评价:“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太聪明,看得太明白,也要做到人人喜欢,就事事想得多,只能将别人感受放在个人意愿之前;个人意愿不被满足,心情怎么会好?天天忧虑,心理不积极,对病的痊愈只坏不好。这么说来,她的聪明和严密心思完全是坏事?并不,其实如果那个跟她角色相似的人——凤姐儿,听进了她死前预言性的劝说,全书结局都会改变,贾府也不致于败落成那样——可惜没有如果。

第二,提到秦可卿的管家身份,很容易联想到凤姐儿。不过虽然她们在府里地位相似,又都聪明机智,处事方式却大不相同。相比之下,我与大多现代读者一样,更喜欢凤姐儿的“泼辣”,虽然凤姐儿也不能随心所欲,但她在不用刻意应付的人(地位低)面前足够自在。而秦可卿,面具过于完美,对谁都温柔可亲,在博得好感的同时太委屈自己了——甚至对下人没有威慑力!宝玉造访宁国府不愿住客房,秦可卿邀请宝玉睡她房时,一个嬷嬷这么说:“哪有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理?”往轻了说,这嬷嬷好心提醒,但在那个封建时代,这妥妥的下人质疑主子。一个下人能养出这样的胆子,毫无害怕之意,只说明主子没有威严。而秦可卿的反应也证实了这一点——她完全没有表现出怒火,反而笑着解释:“哎哟6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呢,就忌讳些这个!”这话虽化解尴尬体现大度,但确确实实助长下人的胆子——瞧秦可卿死后凤姐接管宁国府的描写,从下人小动作不断,到没人敢拖延推卸任务;管事风格不同,结果必定大不相同。

如果只能给秦可卿贴三个标签,我的答案是“伏笔性”“概括性”和“悲剧性”。为什么这么说呢?“伏笔性”好解释,就是她死前预测到的“贾府将有大喜,但好景不长终会败落”,这话准确地对应了主剧情。那概括性呢?这主要与《红楼梦》的又名“金陵十二金钗”相关。首先,她是十二钗中第一个死的,并不是自然死亡,这与其它十一钗相似;第二,她做为与宝玉交欢的第一个人,被描写为“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结合又预示了后文宝玉与宝钗黛玉的姻缘纠缠。最后,她温柔的性格,人见人爱的能力,以及并不自由快乐的内心,其实又演绎着一个典型的古代主母形象。以上三点综合,才说秦可卿有“概括性”。那最后,“悲剧性”如何解释?不可否认她人缘好物质条件好,但她没有自由。这一点其实不只是作为“长孙媳”角色的束缚,更来自她对自己的束缚。听听她死后全府上下对她的怀念:

“那长一辈的向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向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苦者。”

全府上下无不哀嚎痛苦,真让人感动?可我只看到了秦可卿的悲哀和赤裸裸的讽刺。是,全府上下无不哀嚎,但大家怀念的都是什么?“孝顺、和睦、慈爱、怜贫惜贱”!这些词语意思有什么共同点?顺眼!比起真实的、心思过重身体虚弱的秦可卿,他们或许只怀念那个行为讨喜,能让自己感觉如沐春风的角色。不然,为什么她病重时只有凤姐儿一人坚持探望?这就是秦可卿委屈自己近一辈子的结果。但这能怪别人吗?不,“孝顺、和睦、慈爱、怜贫惜贱”,这不正是秦可卿百般约束自己为了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吗?这是她自己的选择,我作为不同时代的旁观者,其实没有立场批判。只不过,于我的价值观来说,环境和秦可卿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导致的她的人生,是悲剧性的。

最后说说心得。其实,分析秦可卿这个人物让我对古代女性的自由改观很多。二年级时看红楼,只记得王夫人把我很喜欢的晴雯下场整的很惨,从此觉得古代地位高的女子身不由己很可怜,地位高的夫人们、管事的那些,过的很舒服自在但刻薄恶毒。这次重读和分析当然不只是打破了我对夫人们“刻薄恶毒”的偏见,更让我体会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约束和压迫。在《红楼梦》中,无论地位高低,无论才华高低,始终没有一位女性能像男性那样随心所欲。有的被迫流落异乡居人篱下,有的戴着面具在大宅子里度过大半生,没有一位能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贯穿全文,女性的约束痛苦和男性的肆无忌惮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这么看“金陵十二金钗”这个词,它代表的荣华富贵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约束与痛苦,讽刺与无奈之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陵十二钗:秦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