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我对连环杀人案件总是情有独钟,这导致我在《犯罪心理》播出后的第十年,在点开视频后一口气看了7集,人们总是兴奋于犯罪的高智商手法,而我却意不在此。
管他们叫“连环杀手”也好,还是“变态杀人狂”也好,我只想知道,为什么一个好端端的人会变成杀人不眨眼的连环杀手?
在我眼里,更多时候,他们只是一个个被世界抛弃的病态悲哀者。
1、 小径杀手
印象最深的是出镜率最低连一集都没撑起的小径杀手,只在幽暗无人的小道上杀人,FBI行为分析组老大Gideon分析出的结论与小径杀手的真身一模一样,头发凌乱,开着一辆破烂的卡车,做着低下的工作,最重要的一点,他患有严重的口吃,正是由于这一点,Gedeon才能刺激到他,使他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因为口吃而失去控制,最后被Gideon捕获。
也许FBI到最后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口吃。
这个患有口吃的小径杀手,其实是极度自卑的,因为口吃,也许从小他就遭受了周围人的嘲笑,也许在他在难受的时候因为讲不出来别人根本就不会在意他,也许连他的父母也会嫌弃他,本该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他只能一个人在后面默默地走着,受尽了欺负,本该是被父母宠爱的时候,因为口吃酗酒的父亲只会对他拳打脚踢,而她的母亲因为工作太忙根本不会去安抚他,无数个夜晚他只能一个人在角落里默默疗伤,长大后,因为口吃,找不到工作,被所有人隔离,只能做着低贱的工作,在很久以前,他就被世界所抛弃。
被嘲笑,被欺凌,被打骂,无助感,孤独感,不安全感,然而,这些也属于一个连环杀人犯。
在遭遇不幸之前,他们曾和你我一样天真无邪。
2、 Tommy killer
受害者均为女性,tommy killer会割掉受害者的上眼皮,导致每个受害者的眼睛都显得特别大,因为这样,受害者就能够一直看着他,而他,想要的就是这种被关注的感觉。
Tommy
killer,从小就不受母亲的关注,导致杀人成瘾的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关注,得到所有人的关注,在他的骨子里,有憎恨、有愤怒、但也有害怕,有不安全感。
回到他的童年,也许他只是想得到母亲的一个拥抱。
3、 职业杀手
杀过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只有一位女性。
杀手vecent在一个看上去正常开心的家庭长大,但是父亲一有机会就会打他,于是他学会忍受殴打,虐待,学会微笑,即使他的母亲知道父亲殴打他,但是她没有做任何事情来帮助他,但vecent依然爱他的母亲,虽然母亲让她受伤,他也还是爱她,同样,他的父亲也殴打他的母亲,就和殴打他一样凶狠。
因为如此他会一直告诉自己:总有一天,当他足够强壮,他会反击,他要保护自己。所以当他足够强壮的时候,他变成了施虐者和威吓者,因此,妄想型人格在儿童时期就养成。
最后hocth说了一句让我到现在也没能忘记的话:
在这样一个极度充满辱骂的暴力的家庭,有些人长大变成了杀手并不奇怪,可还有些人长大后变成了抓杀手的人。
我记得hocth最后抹眼泪的那个背影,也记得一个职业杀手也说到自己的童年的时候是如何的害怕与温柔。
辱骂,暴力,猥亵,歧视,孤立,成为了这些不幸者生命的开始,而对于未来,他们自己给了自己不同的选择。
4、连环杀手夫妻
也许我这样称呼他们是不对的,毕竟真正的变态杀人犯是丈夫jacob,而妻子反而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残忍的杀害17个少女,并把她们一个个埋尸,甚至不想自己杀人时候被打扰,对自己两岁的儿子也起了杀害之心。
FBI在分析时这样说到:Jacob杀人的需求来自于他的生理运动以及母亲的性虐待,童年长时期的虐待,造成他对爱的看法偏离了正常的轨道。由于他还是个独生子,长期一个人单独生活,因此他在进行杀人犯罪时也需要单独进行虐待行为,为了达成他的幻想,他必须和被害人单独相处,才能对被害人施以虐待行为。
相比前面几个连环杀人犯,我反而觉得Jacob更加可悲,连到死他也不知道悔改,因为到死他都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到死他也不明白什么是爱。在他的幼儿期,应当是个人价值观形成的时候,他接受的是母亲的性虐待,每天遭受的都是暴力和残忍,他甚至不知道这是一种变态行为,在他眼里,他以为这才是正确的,导致在以后的人生他也以此来对待他感兴趣的那些少女,所以,在他短暂的一生,他没有爱过任何人,当然,他也没有爱过他自己。
这个案件中有一个部分也很耐人寻味,当媒体公布Jacob将要被处以死刑的时候,监狱外居然聚集了一群他的粉丝,强烈呼吁不要处死Jacob,她们甚至把自己幻想成被Jacob虐待的受害者,为什么一个连环杀人犯会有这么痴迷者,为什么连环杀人犯这么吸引人,这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
5、 速写员杀手
被杀的受害者,一个30岁的画家,一个24岁的女性,一个出租车司机,一个教堂教区神父,死法全部一致,受害者眼睛被黑布蒙上,凶手一枪打到胸部,然后将刀刺进受害者耳朵,折段刀柄,把刀片插进大脑,导致受害者死亡。
但是你会发现这几位受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30岁的画家,被指控故意驾车故意伤人罪,被判无罪,24岁的女性,曾被指控用过量海洛因毒死自己的男友,被判无罪,出租车司机,婚后殴打,被判无罪,教堂教区神父,被指控犯有恋童癖,性侵男孩,被判无罪。
是的,每一个受害者都曾被指控犯过各类的罪案,但最终都被无罪释放,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是个有预谋的案件,目的为了惩戒那些逃脱法律的桎梏的犯罪分子,当然,在正常人眼里,用杀害的方式去惩戒这些罪犯确实是站在了对与错的极端,不管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都同样而且必须得到惩戒,但是,站在公众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认为这个速写员连环杀手是一位英雄?
如果把这个现象放大,我们可以想到很多这样的“英雄人物”,例如被无数人推崇的V字仇杀队,那么这些英雄任务到底是对,还是错?
每日的工作就是坐在法庭记下一起又一起的案件,他甚至还得看着那些罪犯被判无罪时候得意洋洋的样子,而他却无能为力,他知道法官不能惩戒他们,因此,他必须得亲自动手。对这样的做法,这样世界到底是如何看待?
自认为自身代表正义的民众事实上往往代表着暴力。
6、 狂欢杀手
狂欢杀手,在对每一个受害者死之前都会对她们实施比死更痛苦的折磨,在死之前,他对受害者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溺水,在她们的呼吸越来越虚弱的时候又通过电击让她们从死神那里拉回来,一次又一次的让她们经历生与死边缘的折磨,最后在水下结束她们的呼吸。
然而,这个狂欢杀手一切罪恶却来源于他的母亲,正常的现象中,儿子都有可能会迷恋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是他们的启蒙者,但是在狂欢杀手这里,母亲却是他的罪恶。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出轨了,并且每次与奸夫见面的时候都带着他,可以想象,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自己的母亲在酒店的床上与另外一个男性在缠绵悱恻,那个男性不是他的父亲,而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男人,而这样一个孩子,被母亲放在酒店浴室的浴缸里面,让他一个人待在浴缸里面玩耍,躺在水里,他只听到母亲跟那个男人沉重的呼吸声,他只听得到一声又一声罪恶的淫叫,而且这样的生活,贯穿了他大半个童年生活。
在他眼里,母亲是一个奸妇,那样的母亲,让他的父亲变得一文不值,这使得在他小小的身体内开始种下了仇恨的种子,而他的父亲,明明知道自己的妻子出轨却无能为力,因此,这个孩子告诉自己,我必须得做点什么,来保护这个虚弱的,无助的,被动还击的父亲。
所以,像母亲只知道让他在浴缸里面玩耍一样,他让自己的母亲在水里面结束了生命。到后来遇见同样出轨的女朋友,这颗恨意的种子开始大肆的发芽繁殖,恨意侵蚀了他的全身,让他变成了一个暴力残忍的狂欢杀手,让他开始走向了灭亡。
如果一切回到他的童年,如果那个四岁的孩子能够看到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那么,现在的他是否还会变成这样?我想,那个在酒店浴缸里面的四岁的孩子,一定曾经在水里面蜷缩着,害怕着,他一定也曾把头伸到水下,试一下死亡的滋味。
当然,这样的家庭不止一个,面对出轨的父母,你又会有怎样的选择?
暂且说6个第一季中我印象比较深的连环杀人犯,回顾历史中那些大名鼎鼎,亦或是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犯,你会发现,这些杀人犯在他们行凶之前,总是有着共同悲惨的遭遇,当然,这里不包括那些由于自身原因的变态杀人狂。
托马斯笔下的汉尼拔,无数人心中的恶魔,同时也是无数人心中的优雅绅士,他杀人不眨眼,吃人成性,还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同时,他也是位智力超群,博学多识,优雅敏感的绅士,出身贵族,受过正统教育,有着美好的家庭,他甚至还会协助警方处理案件。那么,为什么一个如此优雅一个如此受人欢迎的博士会变成一个浑身血渍,杀人不眨眼的食人魔?
在人类秩序中,社会对人们的约束和人们对脆弱内心及美好外在的同情似乎总是相矛盾的。汉尼拔,从来就没有人走进过他的内心世界,只有那头精神魔鬼一直在左右着他,在他的记忆中,战火摧毁了他的家园,纳粹杀死了他的父母,在刺骨的冬天,瑟瑟发抖的他看见那群饿极了的人用斧头砍下了一头鹿的头,后来,他亲眼目睹,他2岁的妹妹,和那头鹿一样,悲惨的死去,他看见,自己心爱的妹妹被分尸成了一块又一块的事物,被那群人撕咬着,吞咽着,再往后的人生,这段经历再也没能从他记忆中抹去,反而造就了他心中那头精神魔鬼,日复一日的教唆者他,吞噬着他。
即使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食人魔,曾经也是一个单纯的少年郎,悲惨的过往毁掉了他的一生,从某个层面上来说,他也是个可怜的受害者。
再说一名女性杀手,枪杀7 人并洗劫了这些人的财物。回到她的童年,出生在一个破碎的家庭,她的母亲15岁就嫁给了她的父亲,两年后离婚,父亲又因涉嫌强奸一名7岁女孩而坐牢,而此刻她仅有两个月大。母亲在四岁那年离开了她,并将她送给酒鬼祖父抚养,但很可怜,在她还是个小女孩时,她的祖父多次强奸了她,当然,她的温饱也是问题,由于没有人管养,在她11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学校从事性行为换取食物、香烟和毒品,14岁那年,她被祖父的朋友强奸怀孕,孩子生下来后送去了寄宿家庭,15岁时,她被祖父赶出了家门,之后,她便开始了自己的不归路。
15年,就像过完了一生,而且是悲惨的一生,这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会变成一个“病人”,不是吗?如果这个女性杀手能够拥有一个正常的童年,那她的一生,会过得欢快许多。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是不可能在某天突然有一个正常人变成杀人狂魔的,她们也绝不是天生邪恶之人,只是他们凶残的行为往往在很早之前就已被埋下仇恨的种子,随着悲惨命运的到来,这颗恨意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在他的心里张牙舞爪。
大部分的连环杀手在童年时期都有被虐待、猥亵过,童年时期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导致青春期也是孤独的度过,如果在这个时期她们能够被拯救,就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这些连环杀手的家庭往往不会去拯救他们,反而变本加厉,让他们与家庭脱离得越来越远,导致社交功能丧失,性功能出现障碍,妄想型人格出现,最终,幻想结束后,他们就会展开真正的杀戮,并且无法控制,只得陷入恶性循环的深渊。
确实可以说,在遭遇不幸之前,他们曾和你我一样天真无邪,甚至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变成他们。
只是,在这条路上,有些人走上了正常的道路,而他们,从天使走向了恶魔。
如果是这样追根究底,他们终究不过是曾经被这个世界抛弃的孩子,在命运的浮沉中随波逐流,扮演者受害者与加害者的双重角色。
死刑,是对他们不可饶恕的错误的惩戒,死刑,是他们在这个病态的精神世界的解脱,死刑,也是这个世界留给他们最后的温柔。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我一直在想,我会不会和他们一样,也会变成这种人,延续生命里的罪恶,或许成为抓获这些病态悲哀者的人,但目前来看,不可能了,也许我什么都不是,既没有犯罪的极端勇气,也没有天才的智商毅力,我只是万千悲哀者中的一员,孤独的一员,在这个世界里艰难的行走着,在不被常人看见的角落进行着烈火灼心的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