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今天非常荣幸,也很忐忑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因为我知道,“妈妈”这个称谓,对孩子有多么重要。我也相信,在场有很多妈妈做得比我好。
育儿也是育己,在这些年,我和孩子共同成长。
今天,我将把自己一路走来的所思所得分享给大家。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对孩子来说,父母师长就是他们的大半个世界,也很渴望这些人的认可。
我们只有不断欣赏肯定孩子,蹲下来看孩子,看到孩子每一点进步,而不是高高在上说她这不好那不足,她才有足够的自信,去尝试或挑战生命中的“不敢与不想”。
为了鼓励女儿做家务,就算她做得不太理想,我也不会当面指出,顶多回头再偷偷补做。
我一般都会欣赏肯定她:“宝贝,你好厉害呀,面盆刷的一尘不染,房间整理得真干净,妈妈在你这个年龄还不会整理房间……”
生活中,我很少拿她和别的孩子比,因为一旦比,比的是亲子矛盾,比来的是孩子的自卑和无价值感。
先说好,再说不
学会和孩子共情
在面对批评、指责、训斥、纠正时,人只会想着对抗,不会愿意改变,更不可能把事情做好。
人只有感到被理解,被尊重,被爱,被接纳,被认可,被看见,得到信任、支持和鼓励,才会愿意改变,积极行动。
成人如此,孩子也一样。
前两天,女儿告诉我:“妈妈,我的300米跑步达标了。”
听到这里,我的内心立刻开始评判:“只是达标,有啥好炫耀的。”
当我觉察到这个声音,清晰地知道不能这样说,会打击她的积极性,于是与女儿共情:“真的很不容易,300米对于你来说,很辛苦,很累吧。”
她连忙点头:“可不是,累得要死要活。”
然后我趁机又说:“恭喜宝贝,这次又有了新突破。跑步是中考重要的考核项目,下来我们再想办法继续提升跑步成绩。”
后来,我建议每天跳绳1000个,她考虑过后同意了。
身教胜于言教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饮食方面,孩子就和我很像,爱吃零食和生冷。
有一次,我想喝一口她的冰果汁,她不让,说对我的胃不好。
我说:“之前妈妈也是随便吃冷饮都不会胃疼,你可要小心啊,免得像妈妈一样胃疼。”
没想到她说:“妈妈,孩子的问题80%可都是父母的问题,你不乱吃东西,我也才能不乱吃。”
我只有哈哈大笑,哑口无言。
我时常提醒自己:想要孩子自律,首先要自己自律。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首先成为那样的人,身教胜于言教。
现在,我女儿很喜欢看书,也是因为我们的言传身教。从她四个月开始,我就尝试与她一起看绘本。
在家里,爱人和我不打游戏,也很少看电视,要么在看书,要么在工作学习,孩子也就自然而然喜欢看书学习。
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女儿学习的问题,从来都是她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后果。
有一次,她早上起床晚了,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要去学校,后来她就自己定好闹铃起床。
平时寒暑假,外出游玩的机会较多,除去外出的时间,女儿会分解目标,制定好作业完成计划。
刚开始,她坚持得并不好,后来作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她渐渐明白了执行计划的重要性,必须完成的事情,不如早点去做。
父母要言出必行
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否则她也会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
有时候,女儿反悔之前答应要做的事,我反问一句,“妈妈说话算数吗?”她说算数,我追问,“那么你答应妈妈的事,是不是也要做到?”
然后她就会心甘情愿去做。
不要以为爱就可以任意伤害
很多时候,我会问自己:你到底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的面子?
面子和孩子之间,哪个更重要?
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孩子,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朋友一样交流。
假如自己犯错了,也要放下身段,和孩子道歉。
刚和孩子分床睡的那天,我担心她一个人睡,于是晚上悄悄睡在她身边。
早上醒来,女儿就批评我:“妈妈,你怎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长大了,就要和你分开了,你要学会适应啊。”
我生气又失落回答道:“妈妈想和你一起睡,你怎么这么冷漠?”
她的头一下子低了下去,很失落地去上学了。
冷静下来,我问自己:“孩子不想和我睡,对我意味着什么?”。
我觉察到自己的一个模式:
我是你妈妈,就可以不经过你允许做我想做的事。你就应该全然接纳否则就是冷默,不孝顺,不爱我。
看到自己的这个模式,我吓了一跳——孩子长大了,
她需要独立的空间,我应该尊重她。
下午,我请她吃牛排,拥抱她,真诚向她道歉。
父母只有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一个有独立需求和想法的生命,
孩子才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成年后才敢于拒绝和说“不”,
有自己的底线,敢于做自己。
也只有把孩子当成朋友一样平等相处,尊重她,理解她,给她面子,她在遇到困难时,才愿意敞开心扉,向你诉说,向你寻求帮助。
为人父母最失败的就是,有一天孩子受到了伤害,或者需要帮助时,第一反应想要求助的人,不是你。
可以想象,在那个境地,孩子的内心是多么孤独和无助,连最亲最爱的父母都不能理解接纳他,这个世界上还有谁可以爱她,给她温暖?
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重视孩子的心理调适期
现在,孩子们马上就要升入初中,家长们会发现:为提升成绩,花费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越来越力不从心。
我们不能一辈子都陪伴孩子学习,所以教会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比教会知识更为重要。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课堂效率,让孩子为学习负责,独立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
在小升初时,孩子会有一个心理上的调整适应阶段,就好比成年人换了工作岗位,从舒适区进入挑战区,也是需要调整和适应的。
初中阶段,学习和生活节奏比较快,作业量也有所增加,家长看到成绩没有小学的成绩好,就会紧张焦虑,
焦虑是会传染的,孩子也会跟着焦躁气馁。
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快慢和家长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当我们能不断的鼓励,接纳、允许孩子,给他更多的理解和帮助,而不是批评指责时,那么他就能更快适应新生活。
教育是一场终生的修行,我也在修行的路上。
最后,我把知名育儿博主王人平的一段话,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一直不建议父母刻意制造“挫折”和“苦难”去锻炼孩子,生活本身需要面对的已经够多,父母只要能守住界限,把生活本身还给孩子自己就够了。
刻意去制造困难,容易割裂父母和孩子的连接,影响孩子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构建。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恰来源于体验过多少快乐和幸福,感受过多少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让孩子从小就确信自己时刻有被爱的把握,感受过发自肺腑的快乐,从而构建起孩子的自爱、自尊和自信,形成一条链接未来的精神通道。
这样在孩子成年后,即使遭遇挫折、身处低谷,被爱滋养过的心灵,依然会有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
因为孩子心里有光明、有爱、有希望。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愿我们给予我们的天使,严慈有度的爱,静待花开。
愿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和孩子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