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完了,诸事顺利。

春节档的电影,为什么一定要笑中带泪?似笑非笑?而不是笑中带笑?就像《东成西就》那样?

是怕欢乐的时光太过短暂么?

一、期待。

大概,《啥是佩奇》已被忘光了。当一段高兴的时光过去,再去回忆开头,总是让人有点感伤。期待,是最美好的感觉,可以沉浸在其中,肆意想像温馨幸福的模样。每一个大年的开头,期待都是如此浓厚;每一个大年的结尾,都带着各样味道,重就返程。

不知道,每样期待是否得到满足?在这个欢庆的日子里,辛苦,是否得到了理解?疲惫,是否得到了安歇?欢乐,是否得到了分享?幸福,是否有了更清晰的模样。

年,其实是一个难得的驿站,就算只是简单地驻足停留,也是如此难得。

二、爆竹。

老家过年不让放爆竹了。所有的小卖部瞬间都有点凋零。因为孩子不往那里反复跑,扣着手里的钱,计算能买几盒鞭炮了。

没有了鞭炮的响声,年兽好像真得来了。把好好一个大年,吃掉了好几口。

往年,特别厌烦初夕夜的鞭炮声。没完没了,响个不停,耽误了看陈佩斯、赵本山。现在,没了陈佩斯、赵本山,可以使劲放了,又不让放了。很多年前的大年,老家有作生意发财的,除夕放烟花,一直放到快天亮,很多大村、大企业都比着、赛着放。后来,逐渐都消停了。

消停的,到底是生意?是人?还是鞭炮?

三、吃饭。

年饭,总是没吃几口就饱了。

小孩喜欢薯片、多过喜欢牛肉炖土豆。大人则要多喝几杯,趁着酒意,说说平时难以表达的话语、感情。

夫妻生活在一起,很多事还是要说出来;小孩不会说话,也要羞红脸祝阖家幸福;一桌饭,传递了心意,丰满了情感。过年,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这桌饭,这桌饭,就团圆的最后呈现。

很快,城市里大大小小的餐馆,又要开门营业了;外卖小哥,也开始在路上奔波了。饭,除了有酸甜苦辣的味道,也有喜怒哀乐的感情,就像加班吃肯德鸡,和休班带孩子吃肯德基,不是一个味道。

而年饭,是这味道的集大成者,每吃一口,都有一种浓厚的感情,夹在里面。

四、玩具。

小孩长大了,大人就老了。都来不急说什么。

很难向孩子解释年是怎么一回事。但孩子理解的很透彻,就是假期、零食、玩具、衣服。就是不情愿的拉去拜年、走亲戚和饭桌上的拘束、不自然的笑。

原来,年是不用解释的。传统、文化,都是大而无形的,它们用每个人通俗易懂的方式,熏陶、感染每个人,直到所有人都跑不掉,只能沉浸在其中。

当对着爷爷、奶奶的遗像上完香,就会知道以后别人惦念自已的方式。无论,当时如何吵吵闹闹,当长辈把一个玩具递进小孩时,亲情的仪式就瞬间完成了。

然后,就会被人惦念。

五、悲观是种本能,乐观是种技能。

每个人的一年,都要消耗不同的东西。身体、感情,每次过年,发现人们潜意识里,都在寻找生活的意义。

人就是个命。这是最长听到的一句话。

每次,在过年里拥抱一点温暖,过完年,很快就消耗掉了。

在这种反反复复中,才发现人的生活是要有点信念的。信念,会让人变得乐观,点亮自已,也温暖自已。

希望,新的一年里,诸事顺利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过完了,诸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