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应召国家要求在家闭关了2个月左右,这段时间看了不少悬疑推理,犯罪心理类的电视剧及书籍,很明确的了解到绝大部分罪犯(除了冲动型犯罪)特别是连环杀人犯的心理路程都与自己的原生家庭息息相关。
“麦克唐纳”综合症——尿床、纵火和虐待动物。他们绝大都来自于破碎的家庭、曾经被虐待或者被忽视。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则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及心理学家阿德勒也提出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可见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将伴随其一生。
原生家庭指的是一个人从小长大的家庭,至少应该包括自己、父母与祖父母三代。在我们一生中对我们影响最早、最大、持续最久。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在儿童早期阶段,父母教养的态度以及行为是儿童观察和模仿学习的对象,父母为儿童提供了榜样。儿童在成年之后,会模仿学习儿童期父母的榜样,教养自己的孩子。研究发现,无论是父母对子女的虐待、暴力的消极教养行为,还是支持、敏感性的积极教养行为,都存在代际传递。原生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重要场所,其教养方式会塑造个体日后为人父母的教养参考架构。
不同的原生家庭有着不同的习惯,一对很相爱的新婚小夫妻。妻子来自于一个家教严格、亲密度极高被爱环绕的的家庭。妻子新年陪丈夫回家,吃完年夜饭,丈夫一家人四散离开,看电视的看电视,玩的玩,没人招呼媳妇。媳妇一个人在饭桌边面对满目杯盘,感到受伤,不禁流下眼泪,而丈夫却觉得不解。等到丈夫回妻子家的时候,大年初一,一家人早起煮好饺子,穿戴整齐坐在桌前等着父母的新祝福,女婿却还在床上睡觉。妻子把他匆匆叫下来,感到特没面子,倍受伤害,丈夫还是觉得不解。但其实,他们很相爱,只是家庭相处模式不同,学习到的也就不同。所以,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同样,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是代表这别人故意要伤害你。
那么,什么样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一个父亲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的疼爱孩子的母亲;一个母亲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父亲。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但是不能没有爱。尊重是最深层次的爱!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条件无意识的否认了孩子的一半。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时,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它们像心灵的食物,若是难以得到,会令人感到空虚沮丧。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即和父母做相同的事,只有透过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觉到“我们是一起的”,这就是归属感。
如果孩子感觉对其中一方的链接有所缺乏,将会让孩子感到空虚遗憾,而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会造成孩子心理及精神上的分裂。
也许,在生活中你也不知道你身边的哪个谁是不是他真实的自己吧!
凯瑟琳·凯利·莱内有一句话:为什么童年的记忆特别真切,那是因为它们是最初的人生体验,带着某种特殊的味道。
我们的人生,是经历了时间的大树,而童年是大树的根须藏在地下深层,一刻都不曾离去,终究是无法摆脱,却深深的影响着你。
那些带着“童年阴影”成长起来的孩子,我愿意相信,他们一定都会在长大后的某一天,遇上一个人,给他们很多很多很多的爱,就像阳光穿透阴霾那样温暖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