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专为中国式父母打造的亲子共读绘本,专为3-6岁孩子量身打造的情绪管理绘本;适合亲子共读,既给出了孩子“听不见”的原因,也给出了能让孩子及时应答的方法;是一本实操性很强的亲子互动书
故事简介
该起床了,可是小主人公不愿意起来,即使妈妈叫了很多次;该刷牙了,爸爸一直催促,她也不想动......就这样,该写作业了,该回家了,该睡觉了,该出门了,不要踩水,不要动那个杯子,不要玩沙子,不要踩在凳子上,不要离电视太近了,不要坐在地上......不论大人大吼大叫,还是小心劝导,孩子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故事最后,小主人公说出了她喜欢假装听不见的原因:她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确实没听到;她听到了但不愿意执行;她觉得自己给爸妈说话时没有得到回应而伤心;她觉得不重要所以就不做;她没听清或没听懂
她还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请父母不要发火,不要大声指责,不要唠叨,多一些耐心等
美育欣赏
画风轻松有趣,漫画式的创作风格,完美地将孩子和大人的心理状态同时展现出来,让大小读者们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这里的情节简直就是现实生活的翻版,所以特别能引起共鸣
古灵精怪的小朋友,尽力耐住性子却又不得不发火、无可奈何的家长,这对看似最亲密的矛盾体一直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无论是小朋友的穿衣打扮、眼神动作,还是父母对待孩子的种种行为,都在向读者展示主题:亲子关系和情绪管理
前后环衬是满屏的小爱心,一下子又让读者从紧张的氛围中长舒一口气,原来孩子是爱父母的,父母当然也是爱孩子的,只是我们彼此有时可能不在同一个频道上,所以会产生一些小误会和小摩擦
文字力量
故事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很多都是口语,非常符合孩子的语言习惯,孩子们读起来也能产生强烈的共鸣;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说为什么我喜欢假装听不见,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种警醒和教育,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或许我们也有故事中类似的烦恼,但是我们又何尝不是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没有真正替孩子想过呢?
借孩子的口,说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既是一种幽默风趣的表现手法,也是一封孩子写给父母的信,值得反复阅读、仔细品味
观察细节
封面上已经将故事中多数元素展示出来:小朋友、圆鼓鼓的被子(上面还有小爱心形状)、小狗、手镯玩具、小闹钟,而妈妈则出现在最右侧的角落里,如此精心的排版设计也暗示出故事是以孩子为中心,讲述孩子自己的事情
小主人公在“对抗”父母的指令时,她的表情变化非常快,也很丰富,有满不在乎、有故意为之、有痛苦欲绝、有调皮可爱......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不同状况下,她和父母分别是什么感受
当爸爸妈妈一直唠叨地站在她面前时,她竟然把父母想象成了大怪兽,并且还是一只蓝色一只粉色,幽默搞笑之余,又为孩子的天真可爱而感到欣慰,或许此刻这就是孩子的真实心理呈现
有一个大跨页上展示了小主人公的父母唠叨大集合,视觉效果非常震撼,仅仅看这些文字和小朋友的表情,读者们也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压抑感,或许父母在平时并没有太大感触,当看到这里时,也会为之一惊的
伴随小主人公的那只小狗也不容忽视,它自始至终都跟着小女孩,或许在孩子看来,小狗才最懂她,小狗是她最不能离开的玩伴;这一点也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惊喜彩蛋
这本绘本之所以能引起孩子和家长的强烈共鸣,是因为故事全部取材于真实生活,灵感全部来自作者的两个孩子,虽然故事仅展示出一个小朋友,但在多孩家庭中,估计这样的场景会更常见
育儿启示
家长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1、让孩子注意到自己,比如确保孩子听到了我们的话或指令;
2、用孩子能理解或会去做的方式来说,比如不要给予过于频繁的指令,确保自己和孩子都不是在负面情绪的状态中;
3、事前提醒,比如还可以玩十分钟;
4、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比如等着他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完;
5、约定时限,比如“这一集看完了就关电视”;
6、反思式倾听,比如“你觉得妈妈刚才哪个地方讲得不对?”;
7、即使给予正向的鼓励,比如“你自己把电视关了,我真为你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