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房琯(杜甫十议-1)

在杜甫的人生历程中,房琯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杜甫因为替房琯上疏,丢了左拾遗的官职,此后一生穷途潦倒。

杜甫与房琯交往,是在他“困居长安十年”的岁月里。房琯比杜甫年长15岁,乐于助人,慷慨好客。

杜甫官运的中止,与房琯领兵在陈陶打的那一场败仗有关。

至德元年(756年)十月,肃宗急于收复长安,命房琯领军出战,拨给他四万兵马。房琯带领的唐军与叛军在长安西北的陈陶泽展开鏖战。房琯是文官,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沿用早已过时的兵法,让士兵驾着两千辆战车向叛军发起攻击。叛军趁着风势采用火攻,焚烧了唐军的战车,进而一路追杀,大败唐军。

肃宗对兵败陈陶的房琯作出了处置,免去宰相官职,贬为太子少师。这件事让杜甫愤愤不平,他上疏为房琯鸣冤叫屈,因此而丢了左拾遗的官职。

在《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中,共有4首诗涉及到房琯。其中包括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另外3首都是杜甫的诗作。

乾元元年(758年),杜甫写的《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一诗中,有“移官岂至尊”之句。“移官”,说的就是他因房琯而被贬职的事。

广德元年(763年)秋天,杜甫到阆州祭拜了房琯墓,写下《别房太尉墓》一诗: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对棋陪谢傅”,把房琯比作有胆有识、儒雅风流的晋代名士谢安,追忆了与房琯在一起所获得的教益、度过的难忘时光。“把剑觅徐君”引用了一个悲楚的故事:春秋时吴季札受聘于晋国,路过徐国时与徐君相识,心知徐君爱其宝剑。等到他返回时,徐君已死,只好解下宝剑,挂在坟树上,挥泪而去。杜甫援引这个故事,表达对房琯的怀念。

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写了组诗《秋兴》,其中第三首有“匡衡抗疏功名薄”之句。汉元帝时,匡衡数次上疏议论时政,被提升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杜甫的言外之意,是慨叹自己曾经上疏救房琯,结果却遭贬谪。

那么,杜甫为什么要为房琯上疏呢?可能有如下原因:

其一,肃宗明明知道房琯不懂军事,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却让他“以相代将”出征,乃用人失察。

其二,敌强我弱,实力相差悬殊,也是失利的原因。把兵败的责任完全推给房琯,这不公平。

其三,有人在肃宗面前讲房琯的坏话,是肃宗将房琯贬职的重要缘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杜甫与房琯(杜甫十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