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80后一代人的李晶,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团扇的代言人。
黑框眼镜后,李晶的眼睛依旧沉静。这是我们相识以来,他最值得嘉许的地方。这几年,看着他从声誉鹊起到人尽皆知,但是,他一直心止如水,不为外界的赞誉所动。
01
他的心,始终沉浸在团扇的世界里。
“这是一款萱草花团扇,手绣的扇面,仿明代顾绣的风格,用的紫竹柄,全包边苹果形扇框,扇面直径有24厘米长,我给它配了个不太复杂的流苏,显得简洁素净,清新淡雅。”
“这一款是刚设计的仿清代风格的三多团扇,扇面用了苏绣工艺,上面是手绣的葡萄、佛手、桃子,多子多福多寿,寓意吉祥,玉竹扇柄,四倭角全包边扇框,扇面直径也是有24厘米。它的整体设计风格色泽明艳,寓意也非常好。”
他又拿出几款玉竹柄手绘团扇给我们看,圆形的扇框面,直径有20厘米左右,题材分别是金鱼、云鹤和竹石,安静而优雅。
“这几款,之前都有做过相应的缂丝或者刺绣同款,非常受大家的欢迎,所以近期我又推出了这几款手绘的版本,它们的性价比比较高。”
同行的朋友对着那柄棕红底色的团扇赞叹不已,这是李晶新设计的刺绣团扇,扇面棕红的底色上,绣了牡丹、桂花、荷花、如意、雉鸡、蝙蝠等图案,也是仿清代的刺绣风格,寓意富贵长春、和合如意、福寿绵长。
他为这款扇子搭配了红酸枝扇柄,轻巧且精细,全包边的扇框,扇坠更是配了鎏刻纯银双龙、白玉葫芦、碧玉寿,以及珍珠、玛瑙和金珠,美轮美奂,既贵气十足,又不那么张扬,带着古朴的气息,气场十足,称得上是低调的奢华,当然,它的价格也不菲。
穿街走巷,推开李晶嗜闲居小院的门,便进入一个清净的世界。院子空间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被他分割应用的很好。一楼会客兼展示空间,院中有院,主要是工作间,团扇、缂丝、湘妃竹、折扇,甚至漆器、老木雕,随处皆是。一张宽大的茶席上,是他收来的茶杯,茶具,亦不乏老物件。
置身于此,仿佛置身于团扇的博物馆一般,到处是团扇,已经完工的,未完工的,各种款式、质地与颜色,挂在墙上,或者是置于博古架上,令人目不暇接。
顾绣、苏绣、云锦、缂丝……这些一般人尚且不太了解的词语从李晶的口中讲出来,如数家珍,看得出,80后的他对于团扇的爱,发自肺腑。
02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团扇的美,在于它经由岁月沉淀的历史美感,也在于它的形制与材料。”李晶道。
家在距离苏州不远的嘉兴,高二时喜欢戏曲,喜欢搜集老的东西,大学读的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又跨界做了设计,兜兜转转,转到了团扇上来。“我之前曾经收到一些老团扇的框子,想把它们复原起来,这个过程中,我先后接触到了缂丝、刺绣等。”
他和团扇之间,有一种情愫和宿世的因缘,团扇那种属于古代中国的久远的美,触动着他,
“时光浮沉跌宕,团扇那种失落的美,很脆弱,让人非常怜惜,我想把那种美再重新寻找回来。”
这是他简单朴素的发心,只为向美而生。
他由团扇,而接触到缂丝。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缂丝似乎是闻所未闻的。古代,却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极言它的珍贵。它堪称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华彩部分,自宋元以来,缂丝即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
几年前,因为制作团扇,李晶开始了他的缂丝收藏。之前拜访他的工作室里,就看到过他的缂丝藏品,那是老的缂丝,一摞一摞码着堆,打开来看,有仙鹤,有松林,有花卉,也有山水,无论是何种图案,每一幅都非常精美。
“与刺绣、云锦等相比,缂丝的美在于它的古朴中有一种文人的美感在里面。”李晶如是说。
通常,从表现手法看,刺绣会显得比较立体,应为它会有线光,所以比较灵动,而缂丝则显得比较古朴,更有一种古意。
李晶说,从实用角度讲,由于缂丝是平纹织物,相对来说,比较耐用。反观刺绣,如果绣得太细的话,刺绣团扇可能就不实用了,不敢轻易用它,怕碰坏了,缂丝则会耐用一些,又会达到团扇画面的效果。
“但是,实际上,我现在越来越认识到,缂丝的美是独特的,刺绣的美也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美都有存在的意义,都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传承。”
那一柄一柄的团扇,仿佛穿越时空而来,将它的美,惊艳当代人间。
名模刘雯手执他的团扇,走进英国古堡,俨然窈窕的东方佳人做派,回眸间,倾城倾国。
演员陈坤,则拿着他手做的一柄团扇,在古装剧《天盛长歌》里,一扇在握,挥洒自如。
于李晶而言,它最看重的,还是人们生活中对团扇的使用。“团扇可以是陈设品,但更是生活用品,我希望每一柄团扇,都能找到它真正的使用者,唯有使用,才能真正让古老的团扇焕发它的生命与光彩。
于他,文化传承不是一件纸上谈兵的事情,也不是一种无谓的情怀,传承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关乎美的生活。
03
早些年,李晶在网络上的用名为是“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是宋代的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等。以霜天晓角为词牌名的,有辛弃疾《霜天晓角·旅兴》、范成大《霜天晓角·梅》。清代的纳兰性德,也有《霜天晓角•重来丁酒》一词:重来丁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够?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几年前,李晶又把自己的工作室命名为:嗜闲居。
他说,“嗜闲”二字,出自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余嗜闲,雅好古,稽古之学,唐虞之训;好古敏求,宣尼之教也”。
嗜闲居,三个字仿佛泄露了历经内心深处那种与实际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之气。
“我喜欢苏州的生活,在我看来,苏州生活的特点就是闲适的,步调缓慢的,虽然苏州距离上海很近,近几年也发展迅速,但是,苏州人生活的底色,依旧是慢的,安然的,和其他城市不一样,大家不会说拼命去争强一些东西。”
他喜欢苏州的食物,一切都按照时令来,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不会反着季节来,一月的腊八粥、桂花糖年糕,三月的青团与春菜卷,七月的粉蒸肉,东冬至时节喝桂花冬酿酒,“不食不时之食,真正活在时间里。”
如同对团扇的热爱一样,李晶对美食的爱,也是身体力行的。他时常在工作室里召集小伙伴们一起做各种食物:春天里,煮时令的三虾面;秋天里,阳澄湖大闸蟹上市,他们买了做蟹酿橙和秃黄油面;大雪时令吃腌笃鲜;每年的冬至夜,则亲自做桂圆烧蛋,别有一番意趣。
食物,让时间也有了另一种味道。
李晶喜欢戏曲,昆曲是他的最爱,每月一次的曲叙,雷打不动,“喜欢戏曲的几个朋友,都是年轻人,大家聚在一起,唱几段,是非常好的交流。”
他也喜欢摄影,拍摄的照片自有一种娴静的美感。留园的绣线菊,工作室的红芍药,小满日盛开的木绣球,耦园的海棠……“如果不做手艺人或者是设计师,能做个自由的摄影师也不错,想想也觉得很幸福呢。”
此内容为一期一会生活美学原创,著作权归一期一会生活美学所有。
文字/唐公子
编辑/南橘
图片/李晶&远山影像
视频/李晶
策划/寶華堂主
出品/寶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