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踪涂鸦:走四川——成都掠影

  旧踪涂鸦:走四川(七)——成都掠影!

  成都,是我心仪已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宫、王建墓、还有附近的青城、峨眉、都江堰,更有“那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别具风情的成都茶室……,再加上我对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中的“长江三峡”的梦寐、以及童话世界“九寨沟”的诱惑,促成了我下狠心化了近一月的时间,独走四川!       

图片发自App

 

 ……下午从峨眉的清音阁长途汽车站坐车出发,傍晚时分到成都,在临近火车站的偏僻处,找了一家干净的小旅馆,办理好住宿手续后,外出晚餐。当年,成都的物价不高,就餐时,我曾对所点菜肴的价格与上海作了比较,发现其平均价,仅为上海的二分之一强,不由心生感叹:四川真不愧为“天府之国”!酒足饭饱后回到旅馆,淋浴后躺上床,一整天旅途中所积的劳累疲乏,顷刻间遍布全身,这一夜好睡,醒时,天早已大亮。为了能在规定的日期到达九寨沟,我赶早去了长途汽车站,买了三天后去南坪的车票;旅途中最怕的就是买不到所需的车票,车票落实后,理所当然的放松了身心,笃悠悠地游览了锦城的名胜古迹。

 最先游览的是王建墓,其墓,史书上称永陵。王建(847─918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907─967年)前蜀国开国皇帝。南舞阳县人,早年为唐朝将领,唐末战乱时随唐僖宗逃亡到四川,后任利州(今广元市)刺吏。公元907年唐朝灭亡,王建遂占据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历史上称前蜀。

 王建墓冢原先的封土为圆形,高15米,直径80余米。当地老百姓一直误传是诸葛亮的抚琴台,并因此而成为当地的地名,直到1942年发掘时才确知是王建的陵墓。 它坐落于成都市中区繁华大街抚琴东路,1961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我的印象中,王建墓的规模比北京的地下宫殿——明朝时的定陵,小多了,但又比西安附近唐时的章怀太子、永泰公主的墓又大了许多。王建墓的最可看之处在于放置棺木的棺床。在棺床的东、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乐伎24人,分别演奏琵琶、筝、鼓、笙、钹、箜篌等乐器,人物造型优美,神态逼真,据说是目前全国发掘出唯一完整的唐朝宫廷乐队形象,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宫廷乐队的建制、音乐史、乐器史等都有很高价值……。

 

 下午,为了领略一下成都的“茶文化”,特地找了一家茶室喝茶。说是茶室,实际上是一个小花园。花园中,供茶客躺或坐的“竹榻”,散布其间,竹榻旁有茶桌,喝茶时,茶客可坐着与朋友“摆龙门阵”,摆乏了也可躺下闭目养神。茶具,不是我们上海常用的茶壶、茶杯,而是有茶托、茶碗、与碗盖的茶具,用这种茶具喝茶,就是所谓的“盖碗茶”。园中,茶博士穿梭桌间,不停地用装有“长嘴”的铜茶壶,向茶客的茶碗中添开水,添水时,铜茶壶的“长嘴”离碗口很近,随后,铜壶嘴忽又远离碗口,使水从高处成一线飞泄而下,碗里的水将满未满时,飞泄的开水戛然而止。有技深的茶博士,在冲水时,小小的一碗茶,他竟可连续三次重复这样的动作,技术娴熟,恣态优美,这就是被茶客所津津乐道的“凤凰三点头”。此时此地,我独坐一桌,独捧一盖碗,周围的茶客,大多是操四川语的本地民众,且大都相互间熟识,我这个异乡独行客,因语言的关系,不便与这些“土著”攀谈,便自得其乐,边喝茶,边发呆,边憧憬还有近十天的诱人游程……!

 到成都的第三天,在一家旅行社报名参加了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的游览,一天二处名胜,且爬山涉水,好累!

图片发自App

 第四天的上午,游览了青羊宫、吴候祠。

 青羊宫: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相传宫观始于周,初名“青羊肆”。三国之际取名“青羊观”。到了唐代改名“玄中观”,在唐僖宗时又改“观”为“宫”。五代时改称“青羊观”,宋代又复名为“青羊宫”,直至今日。回忆那次游览青羊宫,因行旅匆匆,再加上自己对道教了解甚少,故青羊宫之旅,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仅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已。

 吴侯祠:至今仍印象颇深。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刘备墓)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武侯(诸葛亮)祠建于唐,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 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平日里读小说三国演义,那一个个家喻户晓的英雄:如“羽扇纶巾”谈笑间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还有黄忠、赵子龙……。如今栩栩如生地被人们供奉在吴侯祠中,千秋万代地受后人瞻仰,享受着身后的荣华!

 下午,去了著名的提督街。这条街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不少的四川名小吃如:钟水饺、担担面、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所开设的门店就在这里,这里,同时还是一条百货杂陈的商业街,所以,无论假日或平时,提督街总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常。

我是冲着名小吃“夫妻肺片”去的。当时,在上海某著名川菜馆工作的我,虽然亲自切配、烹制过好多川式菜肴,但对于“夫妻肺片”,这道很有名的川菜,却从未制作过,据我所知,上海很多川菜馆,如洁尔精、梅龙镇、四川饭店等名店的菜谱上也没有这道菜。因此,到了成都,给了我对美食“夫妻肺片”一个追根溯源的机会。一路打探,倒也不怎么费劲就到了该店,店不大,二开间门面,店堂里数张桌子供堂吃,操作间靠街面,游客透过玻璃可看见里面的操作实景,柜面上摆着牛肉、牛筋、牛心,牛舌等熟制品,但唯独不见牛肺。操作人员将客人所点要的牛制品快刀切成大薄片,然后放在装有大葱的菜盘里,浇上酱油、醋、辣油、花椒油、味精、糖等调料,著名的“夫妻肺片”就可上桌了。我点了牛肉、牛筋,再要了三两白酒,一瓶啤酒,自得其乐,慢慢享受。品尝之际,我看到了挂在店堂墙壁上介绍“夫妻肺片”的文字,大意是:“好多年,有郭朝华、张田正夫妻二人,以制售麻辣牛肉肺片为业,两人从提篮叫卖、摆摊招客到设店经营。他们所售肺片实为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并不用肺。注重选料,制作精细,调味考究,深受群众喜爱。为区别于其他肺片,便以“夫妻肺片”称之。”……。这道菜叫人困惑之处就是:既称肺片,却成品中从不放牛肺。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夫妻肺片”居然打进了上海,然而,牛肺仍然不见踪迹!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品尝完正宗的美食后,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离店走在繁华的提督街上时,想明天就要离成都远赴九寨,据事先了解,九寨的十月,天气已很寒冷,进寨需着冬装,而我所备的衣服,不足挡寒,于是找到一家百货店,买了一套厚绒衫、裤,已防不备之需,随后找了一家看上去较有规模的浴室,洗完澡后又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离浴室时,街上已华灯初上了!

 次日八点左右,坐长途离成都往九寨!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旧踪涂鸦:走四川——成都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