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就是权力——战后零售行业三次定价权的转移

战后70多年来全球商业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定价权转移,从战后初期的厂家定价到后来的渠道定价,再到近年来的消费者定价。

厂家定价:

战后初期,生产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面临充足的社会消费需求,整个资本主义商业社会处于买方市场,这一时期定价权牢牢掌握在厂家手中。

渠道定价:

后来,随着政治稳定,社会生产力蓬勃起飞,厂家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时期消费者掌握了更多的选择权。此时,谁能找到消费者谁就拥有定价权。于是,KA卖场、超级市场纷纷崛起。

消费者定价:

时间到了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突破催生电子商务成为消费行业的搅局者。长尾理论等商业思想都是这一时期围绕消费者深层挖掘的产物。扁平化的消费渠道,让消费者可以通过任何渠道甚至零渠道获取商品或服务。

而在今天的中国,各个行业实际情况各不相同。通过几个月来对伊歌客户的服务深感这个行业早已从渠道定价转移到消费者定价。

在这种情况之下,零售从“人-货-场”模式转移到“物流-方便-体验”模式上来。这一时期只有做到“超越其预期”才能让消费者“嗨”起来。

未来,在消费者定价之后是否会出现新的角色?定价权转移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逻辑——从产品上游向消费下游转移,在消费终端掌握定价权之后,这个逻辑是否还存在尚不得而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就是权力——战后零售行业三次定价权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