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演讲:不忘仁爱之心 共育祖国花朵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仁爱之心 共育祖国花朵》。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感觉我们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或者说开始怀疑我们到底有没有、走进过、孩子们的内心,有去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吗?

产生这样的疑问和思考是因为我们班一个小女生的一句话,有一天中午和他们在操场上玩完、回到教室时,我说咱们要不要去三楼图书角看会书,这时传来一个小女生声音: “张老师,你今天对我们好好呀”听到这句话时我有一刹那的高兴,高兴孩子能这样向我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但……这句话总会在不经意间冒出来,挥之不去,我在想……难道我平时对他们不好吗?这时我内心深处的声音告诉我:肯定是存在问题的,你没有做到对孩子好,你不曾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至少说在这之前你管理得太严了,以至于孩子会说出这句话,有这样的感受。

就在这期间,我看到一本书,叫《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作者是一位从教30多年、从山东省高密县一所中学走出去的语文老一直走到北京市十一学校,担任校长,他叫李希贵,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作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成效。

想想当我们组织户外运动时,总是担心孩子们的安全,所以玩也是限制着玩,没有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组合,选择爱玩的项目,也没有加入到活动中和孩子们融为一体,所以不仅孩子没玩尽兴,我们老师也错失了和孩子们亲近的机会。

这种“管教”式的教育,使孩子们处在被动的状态,我们平时剥夺了多少本应属于孩子自己的时间,侵占了多少本应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说好我们不止要做好心的“警察”,当勤劳的“保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成为有爱,充满智慧的“园丁”,给予爱和自由,让他们茁壮成长。

再联系我们平时的班级管理,发现当孩子们真的是闹着玩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却总不肯跟孩子们“闹着玩”,我们有时实在是太“认真”了!我们总是把孩子视为成人,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审视孩子类似“闹着玩”的错误,结果就是各种说教,“上纲上线”。其实,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部分和道德品质并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予他们需要的尊重和宽容,这就是仁爱之心的表现。

还记得去年师德演讲比赛中,我说我们要做园丁而不是木匠,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生机勃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还有就是现在,让我们怀有仁爱之心,学会热爱学生,共育祖国花朵,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

谢谢大家,再次感谢大家的认真聆听。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师德演讲:不忘仁爱之心 共育祖国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