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昨天晚上见了一对父女。

女孩上初一,长的非常标致,就是有点儿拘紧,缺乏活力。到处都是这样的孩子,拘谨,不敢表达自己。

爸爸侃侃而谈,说着孩子的问题,中国式的聊天,可以聊一年,像打游击,在外围转来转去,不敞开心扉,不表达情绪,不涉及真正问题。我对这样的聊天没有耐心,闲谈适于打发时间,我的时间属于自己,不浪费在肤浅的谈话里。

我把孩子叫过来,孩子的手很凉,肩膀僵硬,身体紧张,我握着她的手,抚触身体,妈妈在她六岁时离家到另一个城市开公司,这是一次重大分离,孩子不理解妈妈为了赚钱,给她更好的生活,孩子看到的是妈妈离开了。

孩子成长中需要拥抱,需要抚触,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受器,它会饥渴,不能忍受长期的冷漠。咱们表达感情的方式太含蓄了,和孩子拥抱是妈妈的功课。

我抚摸她的肩膀,抚摸头发,孩子的感受被唤醒,眼圈红了,眼泪在眼里打转,我问她是不是感觉爸爸和奶奶不那么喜欢自己,她说是。

她是个努力的孩子,字写的像印刷体,错题整理的很整齐,可是成绩不好,因为她的能量很低,非常低,像个惴惴不安的小兔子,缺乏心力。孩子忍下过很多委屈,妈妈刚离家的时候她会哭。这个家庭有一些问题,爸爸是个非常自律的人,生在一个封闭小山村,村里人道德水准很高,从来不红脸,不生气。很高的道德水准可能是对愤怒的压抑,不能表达真实的自己,有很多人带着面具,他们会把不好的一面呈现在家里,呈给孩子。

孩子承受父母的情绪垃圾,不甘、愤怒,投射给孩子,小小的过错会招致父母严厉的指责和打击,孩子变得小心翼翼,内心不舒展影响心智。

女孩儿流泪了,爸爸很意外,没想到女儿以为爸爸对自己不满意,说他很幸运有这么好的孩子,长的这么好,还懂事。

孩子释放了委屈,第一次听爸爸说喜欢自己,脸上的笑容很明亮。爸爸平时表达的都是不满一面,我让他向孩子道个歉。爸爸也哭了,说自己睡眠不好很多年,每年都要住院,心力交瘁,有时到了死亡边缘,难免对孩子发火,也动手打过,孩子长大了,希望女儿有什么要求尽管说,也可以质疑父亲,把自己的情绪表达说出来。

后面的处理就不一一说。

回家之后我想了很多,这样的孩子太常见了,孩子的生存空间狭窄,虽然生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但和我们小时候很像,他们不断的被挑剔,投放情绪垃圾,仿佛孩子能化解一切,轻一句重一句没什么。童年最美好,可是有多少人盼着长大呢?大人给的恐惧比接纳多,长大以后会感觉自己配不上好生活。

这个家庭的动力也很纠结,妈妈离家在外,奶奶在儿子家照顾生活,爷爷一个人在老家。每个人都不在自己的位置上,像象棋,每个人都偏离阵地,纠结在一起。

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的三角关系,这个家庭每个人都在多角关系里。界限不清,角色混乱,四十多岁的儿子受母亲照顾,母亲不能做好妻子,女孩的妈妈不在,奶奶替代妈妈的位置,孩子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巨大的观念落差引起冲突。这关系不好处理。

孩子有出问题有正面意义,家庭问题在最弱的个体身上显现,这是一种提醒,因着爱,他们会反思,反思即改变,改变即成长,孩子以自己的力量引领家族向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