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优秀的人到底比我们强在哪里?

图片发自App

最近看混沌大学的年度大课时,李善友教授提到了一个人,他叫李叫兽,2016年年仅25岁便将自己的公司卖给百度,随后进入百度,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

这不禁令人深思,同样是90后,为何有人如此优秀,他们到底比我们强在哪里?随后李善友教授讲到,李叫兽从小就有一个特点—一个像是天赋一样的东西,他认为一切事情背后都有一个道理。李善友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李叫兽上初中时和人打架,但是因为身材瘦小老是打不过人家。于是他就在地摊上买了几本打架的书,然后回家研究了两个月,竟然得出了一个结论,打架的道理就是软的东西怕硬的东西。他按照这个道理练习了几个月,竟然成为学校打架数一数二的人物。

王东岳老师对知识有过表述。我总结就是,世界上有两种知识,一种是在一个系统内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和简单重复,另一种就是打破原有的知识系统,创造新的思维模型,实现知识的跃迁。我们看李叫兽和普通人的区别,普通人打架一定是一直打,打的多了自然就厉害了,而他却是寻找打架背后的道理,他突破了普通人的思维模式,最终他变得更优秀。虽然他的道理在真正的武术家看来有些幼稚可笑,但是与同龄人相比却是很了不起了。

王东岳老师的说法从某种上看和另一种理论很像,那就是刻意练习。前几年有一本书很火,叫做《异类》。里面讲如果一个人在一个领域中练习了10000小时,那么他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后来出来一本书却反驳了这本书,这就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理论认为,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习出来的,这种练习不是随意的,而是稍稍超过原有水平的练习,强迫练习者进步,另外还需要练习者思想高度集中。刻意练习有几大要点,分别是设定目标,然后专注进行大量练习,而且每次练习都需要不断地反馈,最后走出舒适区。而10000小时理论知识强调了大量练习,并没有要求走出舒适区。在我看来,刻意练习的舒适区就是一个知识系统,当我们不断地打破这个知识系统,而不是在这个知识系统之内信息量的不断增加,才能有所进步。优秀的人就是因为每天都在不断进步,而我们普通人只是重复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自然就越来越大了。

有一个现象叫做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又叫两极分化现象,指的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这种通过两种知识和刻意练习的理论就能解释,普通人在一个知识系统内信息量不断增加,我们的能力是线性增长的。而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打破知识系统,他们的能力是呈指数型增长的。所以差距越来越大。

马太效应给我带来了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我们和那些优秀的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但是还有个好消息,如果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按照刻意练习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我们就会从同水平的人群里脱颖而出,进入下一个阶层。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存在,为什么有的人好像天生就会刻意练习,而我们却要后天听说才能意识到?我的解释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的性格一般由遗传和后天共同决定的,而且遗传占小部分,后天占大部分。原生家庭在心理学上是指,一个孩子在7岁之前的行为绝大成分是由家庭成员的性格所影响的。我们在童年时期,我们的学习是没有选择性的,我们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性格直接或间接地被我们习得,最后慢慢成为我们的独特性格。随后的生活就是对原生性格的不断补充和修改了。所以那些优秀的人,他们一出生和我们是差不多的,但是他们由于家庭和后天的影响,形成比较好的思想观念,差距就慢慢出来了。我想这是就所谓的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吧。

幸运的是,在我们成年后,每个人还可以自主选择,我们早期没有习得的思想观念可以通过后期补上去,我们还有机会变得优秀。所以,我们不必悲观,我们还年轻,从现在开始改变,我们也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我是呼呼小诗哥,一个理性的浪漫主义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优秀的人到底比我们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