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尝到胜任的滋味

开学已经两个月了,感觉到在和孩子们心灵沟通这一块做的还算可以,慢慢的,课堂听课、背书落实、作业完成等方面,孩子们越来越有规矩、有章程、有章法了一些。

不过,不管理想再丰满,现实难免会有骨感的。

这不,早读快结束时,我拿起背书清单一览表一看,连续两个早读所布置的三四项背诵任务,竟然还有两个同学名字后边是清一色的空白(除去两个请假的之外)。再看看这俩娃儿,不正是班里的“千年不会背”的典型吗?唉!忍不住一声长叹。为了这几个玩娃儿,这招数也真是用了这个不行换那个,A招不佳换B招,但这些孩子的学困情况真的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养成的,甚至是之前的五六年里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呀,你再急再躁,面对人家比蜗牛还蜗牛的速度。能怎么办?调整的只有是成年人加老师你自己呀。逼急了,万一产生逆反心理,干脆躺倒不干或者跟你对着干,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不行,再换招!

还别说,搜肠刮肚之后,还真是从书中找到了一招。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中有这么一个公式:胜任+自主=幸福。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在生活当中想要感受到幸福,你必须得感受到你在生活当中所发生的事情,你所承担的角色,你能够胜任所做的工作。同时是自主的,你愿意这么做。这两件事只要加在一起就等于幸福。所以说,胜任感很重要。

于是,我把翔叫到到我跟前,跟他说这几项任务,想找谁背(因为按平时每一项任务,都会有对应组号的同学当背诵小组组长,一组里边的所有同学每一周里边都有当组长的机会),他略一思考,说出了一个人名。我说好的你去背吧。没想到离下课结束还有10分钟左右的时候,我去问那位同学翔完成情况怎么样,已经突破了0!要知道,平日里我指定人当他的背书小老师,或者抄几遍之后再来给我背,那都是拉车上树——南斯拉夫呀,这才多久的功夫,就拿下了出乎我意料的一项任务。

再说天这孩子,拿着课本站在我身边已经多半节课了,看他名单后边还没有打勾的迹象。瞅了个其他同学没有找我背书的机会,忍不住问他:天啊,你到底是会背了还是都不会呀?他小声嘟囔着说:《诫子书》的原文已经会背了…我说那你就赶紧背呀。天于是声音很亮的、吐字清晰地背完了。我就纳闷了,却按下疑惑,赶紧表扬:这不是背得很好吗?孩子,瞧!这吐字多清晰!背诵的多流畅!好样的!我差点错过了一个背诵小达人呢!一番话说得天儿头不再勾着了,不由得直起来,眼神儿也由刚才的犹豫不定变的敢于直面我了。

果然,这俩孩子都尝到了因为背书带来的胜任感。尤其是翔,是自己选择给谁背,不止有了胜任感,再加上自主选择而得到的自主感,当然更容易尝到愉悦和甜头。

我知道,虽说早读铃声已经响过了,但课间这俩孩子肯定会见缝插针找时间去完成接下来的任务的,对于经常缺少被肯定、被鼓励、被赞扬,缺少成就感的孩子,一旦尝到甜头,那肯定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兴奋和喜悦的。作为长者,此时需要做的,只是看见、肯定、鼓励、强化,接下来的事儿,慢慢的,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只是有一点:不要太急,也不要奢望这样的孩子一口能吃成个胖子,还是要慢慢来。

我想起来[美] 爱德华·L.德西(Edward L.Deci) 和理查德·弗拉斯特(Richard Flaste)共同写就的一本书《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中,我所听到的

要学会用支持自主的方式提出批评。不能说生活中不能有批评,肯定会有批评。但是,批评要用支持自主的方式。这个说起来有点难。要想让对方获得胜任感,我们需要有学会非控制性的赞美——表扬他并且说为什么。
还有一种叫控制性的赞美。比如翔背了一条之后,我到他跟前说,假如你能再被背出第二条第三条,那就更好了。这个就是控制性的赞美。毕竟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能迈出第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我这么控制性的赞美,看似赞美却无异于兜头一盆冷水,把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胜任感和自主感所形成的幸福感,就给浇灭了。

看来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当老师这么久了,觉得如何批评孩子或者奖励孩子,该在什么样时间来进行,觉得都是手到擒来的,越读书才越来越发觉自己还是一个职场小白。不懂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者一直做错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原来掌握最好的时机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孩子尝到胜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