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何学习》有感

《如何学习》这本书,是《纽约时报》记者本尼迪科特.凯里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他汇集了神经科学,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最前沿研究成果,从大脑的学习机制讲起,一路探寻记忆的真相,环境的影响,灵感和顿悟的产生以及潜意识的奥秘,提炼出了一套颠覆常识的高效学习方法,告诉你如何学、在哪学、怎么学,才能轻松高效不费力。

电影《记忆大师》开场,讲述了未来世界一个关于记忆提取的悬疑犯罪故事。

公元2019 年一种记忆存取手术在全球推广,作家江丰与妻子张代晨感情破裂,江丰删除了他们十年婚姻的爱情片段。

妻子要求他取回记忆,重新载入脑海的竟然是一个连环杀人犯的记忆...

当然,这是一部科幻电影,但科幻的技术是现代科学的延伸,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畅想。

学习的核心部位:内嗅皮层,它类似于某种过滤器,专门过滤涌入大脑的信息;海马,是构筑新记忆的地方;还有新皮层。

                                  ----摘自《如何学习》

某种信息一旦被打上“储存”的标记,就会被存放到这里,这是储存我们显意识记忆的地方。

不禁想到,电影的情节或许在某一天就会成为现实,记忆就像内存条一样,被插在大脑新皮层,在特定的条件或者外部刺激下,就会别激活和提取,大脑会自动过滤无用的信息。

但你所需要的,它一直在那里,只是如何去找到和提取。就像在图书馆找书一样,如果你经常去某一个书架,就会对那里的书非常熟悉,记忆也一样,不断的提取有助于更加牢固的存储。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颠覆我们长期以为认为正确的学习方式。

转变场所比固定场所好,有干扰条件比安静条件好,交替学习在提高数学理解能力上格外见效,白天睡上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所得到的学习辅助效果,跟一整晚8小时的通宵睡眠几乎不相上下。

这和我们长期接受的理念背道而驰,但一组组的测试数据又不得不让人信服,大脑是个神奇的结构,神奇到许许多多科学家穷尽一生也研究不透。

生活中会发现,有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人,看似学习并不专心,但在回答问题时总能旁征博引,一些考试前挑灯夜战的并不见得比正常睡觉的提高很多。

甚至是,当走到断桥边,一样的行人,一样的细雨,记忆的思绪忽然如雪花般蜂拥而至,一些你并不刻意回想的过去突然间如闪电划过你的脑海。

感谢这本书的作者,勾起了以往的疑惑,也解答了记忆的神奇。

结语:我只恨没有在20年前得知!

                                    ----作家万维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如何学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