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6——《街道与形态》读书笔记(1)

以下内容来源《街道与形态》是2011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马歇尔;外加笔者的部分思考~

先来讨论本书的前两章的内容。

一、交通与城市设计的关系解读

交通供给方面的路径、街道和网络的布局如何更好地适应城市设计?

文中作者深刻指出当前规划中存在的两种不相匹配的体系,①以具有混合功能的街道格网为基础,以城市设计为主导的规划方式②以道路等级与土地利用划分为基础,以常规的现代主义理念为依据的规划方式。

以上两种尴尬的城市产物“道路-用地”理论上被随意嫁接了城市设计的理念。

面对的挑战——重新思考如何能使交通更好地为城市设计服务,在对交通通达和运输基本功能不变得情况下,如何改进城市布局以产生“场所空间”?这也就意味着要对城市道路结构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城市设计的目标。

二、变革与反变革

从马车到机动车,交通的一场革命。1963年《城镇交通》一书中英国学者布坎南的报告描述了一个机动化时代的城市设计图景。高层塔楼、多条高速路环绕,多层停车场,迷宫式交通主干线与地下交通系统和架空的步行系统。这样的现代主义规划割裂了路径与建筑之间的基本关系。其大打破了交通流动与城市场所之间的关系,并在交通流与城市场所之间设定了一个反比关系。

历史结构与与现代结构的对比

这样的现代主义会造成街道的消亡。

这里作者从本质上总结了街道的三个基本要素:

①循环路径——一维——交通

②公共空间——二维——规划

③建筑临街区域——三维——建筑师、城市设计师

现代主义革命性——割裂了街道的三个有机属性,使以上三种形式每种都遵循自己的专属功能,这也就变相导致了城市结构的异化,街道的消失。

街道的消失

反变革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的新都市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得紧凑、高密、混合的街坊又流行起来,街道格网再次流行起来,其慢慢开始缓解交通,并把空间交还给步行者。其中规划、建筑设计师慢慢意识到交通对城市的重要影响作用,其中培根的“空间轴线”与“同步运动系统”被运用到了城市构建中,这也应证了交通系统尤其是街道系统作为城市的首要结构要素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变革与反变革

三、交通循环、空间组织以及潜在的结构问题

作者指出街道形态受到——交通流动的几何形态以及连接路径的拓扑结构影响。

探寻结构的本质,对街道类型的分析,在道路标准、规范之间突破街道设计的标准范式,在街道网格布局与尽端式路网布局模式中找到一种设计的平衡。而并非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16——《街道与形态》读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