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尔宝典》当别人对你说“应该”的时候,应该警惕什么?

纳瓦尔:

当“应该”在脑海中出现时,其背后隐藏的是负罪感或社会规训。

如果做一件事是因为“应该”,那就表示你内心是不想这么做的,而违背自己的心意会让你变得痛苦不堪。

因此,我努力在生活中减少“应该”做的事。

今天读到这段文字,让我有很大的感触。


它阐明了,我们在决定做一件事情还是不做一件事情时,是不是出于自己本人的意愿,对我们的幸福感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不是出于我们自己的意愿,而是我们的亲人、长辈或者社会传统教导我们去做的,会让我们很痛苦。

比如:你应该考一所好的大学、学一个好的专业、将来找一份好工作。

又比如:你应该去考公务员,这样工作比较稳定,还很轻闲。

但是,这很可能是你并不喜欢的,也许你喜欢写小说,也许你想成为画家。

这个时候,我们应不应该听从他人的意见呢?

在这里,作者给我们的建议是: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人生只属于自己,不属于任何人。

人生很短,我们不需要别人来评判我们自己过得如何,也不需要别人来认可。

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去过自己的人生,有句名言说得很好: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以自己的方式过完这一生。

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努力减少“应该”做的事。

01

我的高考考得不太好,最终没有选择自己中意的学校和专业,不情愿的就读师范类的数学专业。

我对数学不排斥,但我很清楚我自己不愿意当老师。

老师是很高尚的职业,我自问没有那种为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且当时觉得老师普遍收入不高。

在当时的社会风气里,老师是很受人尊敬的职业,很体面。

按照这样的规训和传统,我应该接受做一名老师的安排,教书育人。

然而,我自己还是选择从事计算机编程这个行业,利用大学的间隙学习编程技术,毕业后就去了沿海城市从事软件开发的职业。

有过几次创业的经历,但以失败告终。

虽然,在别人的眼中,自己并不算太成功,从收入和地位来说,而且这个行业工作压力普遍比较重。

但是,我还是沉浸在这样的选择里,在写代码的时候可以心无旁骛,体会到心流的状态。

做出好的产品可以享受成就感,享受成长的喜悦。

02

然而,这个观点也不是绝对的,不是说任何我们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我们都可以不去做。

举个例子,我们在社会、在家庭、在公司,因为我们身上的职责,要承担一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

在家里,我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赡养双亲,抚养孩子,照顾妻子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这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

在公司,我是部门总监,要承担业绩压力,向上汇报、管理团队,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也不是说,在任何时候,我们应该不听长辈的意见,这个场景有其适用的条件。

当我们没有能力做出判别时,听从亲人长辈的建议是也许一个好的选择。

有一部电影叫《摔跤吧,爸爸》,讲述了印度的一个摔跤运动员,训练两个女儿参加摔跤运动,并成为全国冠军的故事。

在当时的印度,摔跤是男性的运动,很少有女性参与。


两个女儿每天天还没亮就得起床,参加艰苦的训练,因为不能留长发、不能随意吃零食,没有时间去玩而心生不满。

然而,爸爸的意志很坚决,即便受到全村所有人的嘲笑,也要坚持让她们训练。

经过很多次的反抗,最终还是不得不屈服爸爸的意志,一次又一次。

随着她们一次又一次的参加比赛,一次又一次的赢得比赛,她们的想法逐渐改变。

因为她们发现,她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有了更大的自信。就像她们的儿时玩伴说的:

我好想有一个这样的爸爸,让我去摔跤,

不然的话我只能像现在这样呆在这个村子里,一辈子相夫教子,柴米油盐,为这些琐碎操劳一生。

可见,在你没有能力做出一些决定时,听从亲人长辈的建议也是不错的。

只是当我们的眼界和见识变得更加广大,懂得更多的道理,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地认识的时候,我们有能力做出自己正确的决定。

这个时候,可以更多地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

03 两点建议

1、努力学习、阅读,提升认知,丰富自己的心智模型。

拥有更多的心智模型意味着拥有更好的决策能力,面对选择时能清晰地分辨是自己内心觉得应该,还是我们为了看起来符合大众的标准。

能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决策。

2、经常向内看,向内求,反求诸已

因为我们想要幸福、自由的生活,有意义的工作,追求财富、时间、健康。

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也是这样,但是太过追求也会让自己生出很多烦恼。

所以,也应该要经常反思,向内看,活在当下。

日更第22天,进度22/365,都看到这里了,不妨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不更你来打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纳瓦尔宝典》当别人对你说“应该”的时候,应该警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