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我自己的问题中。”
---贝聿铭
现在各类自媒体平台铺天盖地关于“自律给你自由”、“你只有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些贩卖焦虑的信息充斥着周身,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们告诉你不能停,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你一松懈就落后了,况且你已经比别人落后了那么多。可是当你拼劲全力却发现并没有收获你想要的,反而比自律前更加痛苦。
于是信念开始动摇,你又重新陷入怀疑。
到底该怎么做,是自己不够努力?是方法不对?或者又一次发誓要认真重来一次。这时你反而羡慕那些从不给自己制定N多计划,但却活的没心没肺幸福感指数极高的人了。
观察那些日复一日坚持一些事,孜孜不倦打卡的人,一定是J型特质突出的人。
J即判断型,做事系统性、规划性。对于判断型的人来讲,天生的J型特质更擅长制定计划和坚定不移的执行计划。
他们注重个人事物的条理性和生活的计划性。在做事之前,会确定最佳方式和需要完成的事,然后做出详细的计划,而一旦确定了要做什么,就会按既定计划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这一种意志力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而收获的成效反过来又让其更加坚持,并且坚信自律收获自由。
与此相反的,P型特质的人,即感知型偏好,则注重过程和体验,很难在一件事上坚持良久,因为他们享受过程参与而不注重结果。感知型的人渴望经历,他们认为尚未做过的事才是有趣的。
但J型特质突出,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强计划、规划性能帮助其在制定计划后着力坚持;另外一方面,却也很容易在长时间紧绷后突然断裂,过犹不及。
也因此,J型特质的人更需注意劳逸结合以及避免完美主义倾向,学习下P型特质人的随遇而安。
所以我们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在优势处发光发亮,好过拿自己的短板去和别人的长版相较,更无需被这种贩卖焦虑的信息充斥头脑。
当然,P型特质的人很少会因此而焦虑,毕竟他们的口头禅是“既然做不到就不强求啦,像我这样不也挺好”。
01
在这我以自己做为INFJ为例,来剖析下J型特质在我身上的明显表现。
最近在颓废了一个月之后,我终于又开始恢复了多年来一周三到四次的健身房训练。
在每一次举铁的吸气呼气中,在每一个动作自觉撑不下去心里又默念再坚持一秒的时候,在看到镜子中表情扭曲但眼神坚定又透露着一股倔气的时候,我觉得原来那个我又回来了。
那个幻想着自己咬牙切齿,无比骄傲的说“I am the queen of the gym”的自己又回来了。
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经历了身心的极度懈怠和迷茫期。
我像是在拿自己做试验般让自己丧到底,一改往常,不健身不好好吃饭,也不见人不社交,就宅着让自己的情绪和身体跌落到负十八层,沉浸在没有希望不想努力不想改变的沮丧中。
有那么一刻我觉得自己已经在抑郁边缘,再往下沉沦就是无底洞般的黑暗。但我却任由着自己的身体趋向坠落。
二十一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而短短一周,甚至几天就能让坏习惯卷土重来,直至无期限地蔓延开去。
那种早上不想醒晚上不想睡,前一刻说开始重新生活后一秒又心理暗示我还想继续颓,间歇性想要重振旗鼓持续性坐吃等死破罐破摔,从白天到黑夜经历好几轮纠结着要不要去运动要不要做饭,最后惰性和丧气又占上风把偶尔兴起的小积极一锤子打压下去的感觉可真难受啊。
最终放纵带来的短暂舒适和长久持续的自责内疚引发了自暴自弃,脑海里无数遍“你想...哦你不想...你可以...哦你不行...”的反复折磨也把我的精气神耗尽。
我只感觉全身心的累,不想动弹不想说话,连呼吸都觉得罪过。
也有很多个夜晚,情绪失控哭到眼肿,看着镜中越发丑陋的自己,充满了嫌弃和可怜可恨。为什么道理都懂,自救的办法都知道,但就是不愿意迈出这一步去改变呢?
可能在沉沦的日子里,我的那些敏感的情绪是以另一种形式在安慰和拥抱不完美的自己。
焦虑、低落、害怕、畏惧都在用它们的语言诉说着想要保护我的目的。然而我却一心想要摆脱它们,而越想摆脱就越深陷其中。
02
直到我选择面对那些情绪不再闪躲,剥洋葱般一层层揭开严实的外衣,不断的问自己:
我因什么事情开始低落?事情发生时我是什么心情?我感觉到如何不舒服?真的是因为这个事而难过吗?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再往里看到底是什么情绪想法在作祟呢?
是有多大的挫折吗?除了工作生活的不如意,家人的不理解,现实的压力,想想也没有其他。按以往的经验,重新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慢慢好转,为什么这次想要陷在里面迟迟不肯行动,甘愿当个鸵鸟呢?
我不停歇的继续和自己对话。一层一层抛弃道德和伪善,向内审视真实的内心。
我究竟在逃避什么?在担心些什么?仅仅只是因为懒惰和放纵吗?可这懒惰和放纵并没有让我感到好受心安理得,反倒更加焦虑了。这里面到底还有什么情绪?
我像置身在漆黑的地下室,小心翼翼的搀着扶手,一格一格往里走,既紧张又好奇。突然一道光闪过,我下意识的伸手挡住眼,却又试图从微张的指缝间去感受和接受这束光。
是的,我好像看到了什么。
也许这个深层的羁绊我的东西正是我曾深信不疑现又崩塌了的信念。
03
我想起在过去的一年多里给自己制定的每月打卡任务,健身、饮食、早睡早起、读书、写作、学英语。
每一天在打卡计划中醒来,在一项项勾选完成中睡去。虽然时不时疲累到牙龈浮肿智齿发炎,腰酸背痛抬不起腿。但在出现懈怠心理时仍和自己较劲要完成打卡再休息。
因为我坚信积极、自律、充实的生活会让我越来越好。我也享受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带来的真实存在感,和完成每一天的打卡后那种没有虚度的满足感。就算偶尔停下也要马上恢复;或者如果我没完成目标,一定也是因为我还不够拼尽全力。
在这份信念下我孜孜不倦的打着卡,也曾自诩为打卡而生,一到打卡便六亲不认。
我以这份自律为骄傲,以此作为我变强大的武器。而它也确实带给我不少好处,让我一度以为自己已变得强劲有力。
自律、充盈的人生是我理想的生活状态,然而一旦发现自己并不能保持这份状态,我又开始陷入自我怀疑。
原本以为长时间保持积极自律的生活能改变些什么,却发现过犹不及,人到了极度疲惫的时候心理的厌倦比身体的疲劳更甚。
身体的疲劳可以好好睡一觉,而心理的厌恶、怀疑、挣扎像是一记重拳,不偏不倚打中要害,一头就载了进去。
而一旦一环出现偏差,一次未打卡成功,就好像世界末日一样觉得今天的一天白过了,一天白过了,第二天也不想继续了。陷入到一种完美主义的情节中。
要么all,要么all not。
以至于心气很高觉得自己充满无限能量时夸下海口要100天健身打卡,中途因旅游耽搁了一周后便又不想继续了。然后在一次次虚假打卡的时候对自己充满了责备。
正如《请理解我》中所写:
"阿迪克斯把理想主义者称为“教条主义者”。他认为,他们和不可知论者一样,都懂得自律,因此这些人常常自省。
他们常怀着满腔的热情追求自己的信仰,会倾向于接受某些人文信条,并且坚定不移地固守它们。
然而他们很容易在不同的理念、信赖对象,以及追求目标之间穿梭、游荡。”
04
这个时候我看到了自己的画像,如蜷缩着的刺猬,带着裹挟的外衣,试图对一切靠近的人展露坚强的武器。
在这武器的包裹下连自己都相信了可以无往不胜,殊不知内里是个脆弱的瑟瑟发抖的小孩。
渴望拥抱,渴望鼓励,渴望赞许,渴望人世间一切美好的温暖,却因害怕这些转瞬即逝而选择逃避,更不敢接受。
而这实则是一种认为自己不够好不配拥有的深层自卑和低自尊心理啊。
终于在这一层层“剥洋葱”的过程中,我被呛到泪流满面。我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软肋。一碰就断的软肋。
因为这样不断的向内审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自己对话,我也终于找到症结所在。
而找到它,我才能拥抱所有情绪,才能释怀,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也才有勇气找回信念,让自己再度回归到有序的、和谐的内心状态。
这个过程是我“允许自己为人”的方式。没有任何需要包装的真善美和道德约束,就这么诚实的和自己对话。
正如哈佛幸福公开课里所说,我们需要一个无条件接受自我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准许自己为人。
我也想说,在那里,我们准许自己泪流满面。
最后,附上《请理解我》中关于理想主义者(NF)自我认识的重要因素,以此了解十六型人格中最稀有的INFJ在做为一名理想主义者时,表现出的自我认识和珍重的品质,也愿更多的人能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理解自我,理解他人。
“我们每个人都对自我有一定的认识,这种认识通常包含两方面:我们所信赖的关于自我的事物,以及我们想信赖的关于自我的事物。
理想主义者的自我认识当中有三项格外重要的因素—情感共鸣、慈善,以及真实可信,它们决定了理想主义者对自己的看法,是自豪、自尊以及自信的来源。
理想主义者的自信取决于他们是否真实可信,是否是一个真诚的人,或者换句话说,他们展示在世人面前的自我形象绝不能有任何的伪装、修饰或虚假的成分。
他们一方面坚持用这一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刻检验自己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一旦他们真实性因为虚假、伪装或不忠而受损,他们就会立刻笼罩在恐惧和缺少自信的心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