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和张兆和: 一生痴恋,却换不来你的懂得

图片发自App

有的人,只一眼,便是一生。

叶圣陶曾说: “九如巷中张家的四个女儿,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可不是么?合肥张家不仅拥有丰厚的家底,还因结识蔡元培这样的教育界名流而跻身中国近代史上的名门望族,张家四位千金元和、允和、兆和、充和个个窈窕淑女,知书达理,昆曲、书法、丹青、诗词无一不精。

张家三小姐张兆和,更是自小熟读四书五经,不仅五官长得清秀端庄,而且功课好,热爱运动,曾是中国公学女子篮球队队长,因为皮肤有点黑,所以外号“黑牡丹”,张兆和性格有点像男孩,在当时,是校花级人物。

这样一位性格开朗活泼的新时代女青年,自然也吸引了不少追求者,沈从文便是其中一位。

图片发自App

据说两人的初次相遇颇有点“一见钟情”的意思: 有一次沈从文看到张兆和边走边吹着口琴,走到操场尽头时,张兆和头发一甩,转身继续潇洒着边走边吹口琴。

如此一幕让来自湘西小镇的沈从文为之心动。

和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张兆和相比,其实在很多人看来,他俩并不般配。沈从文的文化水平不高,少小便投身行伍,因为得到胡适欣赏,受邀来到中国公学任教做讲师,但因为浓重的湘西口音,所以始终带着浓浓的自卑。但那充满活力的身影,瞬间让这位木讷的青年产生了对爱情的渴望,他开始了狂热的追求。

梁实秋在《忆沈从文》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记述:

“英语系的女生张兆和女士是一个聪明用功且秉性端庄的小姐,她的家世很好,多才多艺的张充和便是她的胞妹。从文因授课的关系认识的她,而且一见钟情……”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第一封情书,只有薄薄一页纸,上面只有一句话: “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你。”

自此,便一天一封情书: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侥幸又见到你一度微笑了,是在那晚风为散放的盆莲旁边;这笑里有清香,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本来你笑时是有种比清香还能动人心脾的东西!”

“我不仅爱你的灵魂,也爱你的肉体。”

图片发自App

尽管爱慕之情如此深浅,但当时的沈从文也不过是芸芸追求者中的一位,高傲的张兆和并没有将那些追求者写来的情书全部撕毁,而是给它们都编上了号: “青蛙1号”、“青蛙2号”……沈从文排到了“青蛙13号”。

因为一天一封情书的“扰人行为”,张兆和跑到校长胡适那里告状,说沈从文这种写情书的行为,已经耽误了她的学习。

胡适安慰张兆和: “他顽固地爱着你呀!”但张兆和却倔强地回答: “我顽固地不爱着他!”

本想当和事佬的胡适一看做不通张兆和的工作,便给沈从文写信:

“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用错情了,你千万要坚强……”

但一个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青年哪里听得进胡适这番苦口婆心的规劝,虽然内心十分苦闷,但他依然每天雷打不动地给张家三小姐坚持写一封情书,在信中,沈从文不仅向张兆和表达着浓浓的情意,也不忘关照张兆和不能耽误学习。

好在张兆和的家人都很喜欢这位老实淳朴的湘西青年,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沈从文四年的苦恋终于得到了张兆和的回应。

1933年9月9日,两人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

图片发自App

虽然没有任何热闹的婚礼仪式,但沈从文和张兆和也确实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 他唤她为“三三”,创作了多部以她为原型的小说;他称她为“二哥”,在和他的书信中尽显一个女人的娇态。

他们在信中表达着对彼此的爱恋:

——“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

——“三三,乖一点,放心,我一切好!我一个人在船上,看什么都想到你。”

只是这份甜蜜终敌不过柴米油盐的现实。时局动荡,他们两地分居,她抱怨他不知节俭,不善理财;他质疑她不再爱他,逃避着他,即使建国后一家团聚,但两人的婚姻却早已隔阂深重,貌合神离,甚至有那么几年,他们曾两地分居,尽管家就在咫尺之外,但沈从文却始终不愿回家,也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沈从文将精力从文学创作转移到学术研究上,那大概是他生命中最寒冷、最孤寂的日子了,可即便是在经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灰暗时刻,沈从文依然坚持给张兆和写信,他不再盼望着她的回信,因为在写的过程中,他的内心已经得到了安慰。

也许,在他的书信里,他的对象不在是妻子张兆和,而是那个很多年以前让他痴迷的调皮活泼、温柔娇羞的“三三”。

图片发自App

沈从文走后,张兆和在整理他的遗稿时,才真的读懂了这个痴恋了她一生的男人: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的遗稿。过去不知道的,如今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如今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张兆和的爱,是迟来的爱;那份懂得,来得太晚。

深情总是被辜负,爱情的苦痛在于不被理解。作家廖一梅曾说: “人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遇到懂得。”

愿有一人能够看到你的脆弱,珍惜你的不易。

此生,足矣。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沈从文和张兆和: 一生痴恋,却换不来你的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