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输家的游戏”里,结果则由输家的错误所决定。
球赛的两种打法
看过各种足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等赛事,且参加过相关比赛的人,内心大多有一个想法:专业比赛,一般由多打出精彩球的一方取胜。而业余比赛,经常是因为对方失误多而取胜。
晏言属于矮个子里选将军,每年都会参加单位的羽毛球、排球比赛,前不久参加的一次排球比赛就让我深有体会:赢得比赛的,几乎都是靠对方发球、传球失误。
查尔斯埃利斯在《赢得输家的游戏》中写道:
在“赢家的游戏”里,结果由赢家的正确行动所决定;
而在“输家的游戏”里,结果则由输家的错误所决定。
我们平常观看的顶级赛事,那些专业球员80%的得分是“赢来”的,他们的打法就属于“赢家的游戏”。
而其他人包括晏言参与的比赛,80%的得分是“输掉”的,这样的打法,就是“输家的游戏”。
输家的游戏
最近正午阳光的《都挺好》热播,也引起不少热议,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家庭的一个侧影吧。
很多人为苏明玉鸣不平,一些类似女主出身的人,生生半生抑郁,在原生家庭中“负和博弈”,更甚者过成了“樊胜美”?
然而,在这场家庭的“输家的游戏”中,任何赢家都是输。
因为父母的不公、不成熟做法,不仅使得兄妹之间不和睦甚至互相仇恨,还会潜移默化子女的性格及对幸福的感知能力......
2018年,A股如此性感妖娆,P2P在年中频繁暴雷......一年下来,不做任何投资的人,就已经跑赢了大部分人的收益率。
少操作或不交易就是这场“输家游戏”的赢家。甚至总有那么些人,可以在这场游戏危机中为以后的更好收益布局,切换模式到“赢家的游戏”。
喝酒成风的环境,经常有人在酒桌喝到“爆掉”,少喝或则不喝的人就是“赢家”。
毕竟只有活着,才有其他机会......
赢得输家的游戏
《都挺好》编剧给了女主一个很好的设定,跳出原生家庭,转向了“赢家游戏”,出去面向更大的世界。原生家庭造就的伤疤自然会一直在,如查理芒格说:
改变不了的事,就别太纠结。牢骚满腹、怨天怨地是人生大忌。
不如像苏明玉,把心力放在前方的路,譬如工作甚至事业。
犹如,很多人可能都曾遇到过拮据时,仍因为友情借出对于当时的自己属重金的50块,但对方就是迟迟不还,我们总不能天天找他就为了要回那点钱。
因为现在的你,就像“苏明玉”,说不定一天赚的就已经不止十个50块。
理性人都会考虑机会成本,为了那“50块”再去耗时耗力,机会成本太高(该例子中,机会成本就是你一天甚至多天的收入)。
越向前走,路就会越宽,值得记忆的事情也更多,曾经的疤痕就会显得更加微不足道。
一个多年老友,前两年重仓投入P2P,且全部投在了一家平台,问她:
这家平台有什么优势值得你们如此全仓长期投入?
得到的答案居然是:
他们家已经运行了六七年,也不属于收益率高得异常的平台......
就基于这么点基本面了解,做出如此决策,不可思议。不幸的是,这家平台去年真的雷了,不幸中的万幸,他们可以按月收回本金。
要赢得“输家游戏”,查尔斯埃利斯认为:不要走出自己的能力区,因为这会让你犯下大错、损失惨重。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也多次提到要认识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在能力圈内行事。
《赢得输家的游戏》主要谈的投资,作者对个人投资者提出了“十诫”,个人觉得作者的很多观点均是人生智慧,摘录几条分享大家:
储蓄。把储蓄投资于你未来的幸福、安全、儿女的教育和财务自由上。
不要把住宅当成投资。住宅不是个好的投资工具,但在促进家庭幸福方面必定是很好的投资。
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感觉。欢欣鼓舞的时候,你可能就在危险的边缘。消极失望的时候,要记住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不要轻举妄动。
此外,如《赢得输家的游戏》所言:“教育往往是最好的投资,不论是投资于你自己的教育,还是儿女或者孙辈的教育......其他最好的投资如:运动、控制体重、不吸烟等。这样你健康长寿,总成本也更低。”
查理芒格说: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了,那我将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
活着,努力健康、长寿,是任何长期游戏的前提。
思维认知的提升,身体健康的保持,是个长期过程。如书中所言:
时间,是阿基米德的杠杆。愿你我利用好自己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