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倾向对我们成长的影响

“隔离和分化那种最能让人安身立命并胜任外界要求的功能,是青少年阶段最重要的心理任务。只有在这个任务圆满完成之后,其他功能才能得到分化,因为意识牢牢扎根于现实世界之前——这要人成年时,甚至上了年纪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后才能实现——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人不能也不应该踏上通往无意识的道路。”

“前半生最重要的任务是适应外界,毋庸赘言,天生外倾的人比天生内倾的人更容易做到这一点。外倾者在前半生生活的更滋润,而内倾者在后半生更如鱼得水,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扯平了。”

“……那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有意识并且轻松地支配三种心理功能和两种心理倾向,而对于第四种功能的性状及伤害,他至少要有所了解。一个人一生中不论通过什么方式,至少要努力一次,力求接近这种理想状态。如果早年没有这样的要求,那么中年是最后的期限,要么此时做到,要么永远做不到……”

中国人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不免和上述内容有相近之处。

“因为他们害怕这个怪物会吞噬他们的所谓创造力。好像一大堆心理学家纠集起来对抗神灵!真正的创作力是一个堵不住的源泉。像莫扎特和贝多芬这样的大师,世间可有什么阴谋诡计能阻止他们吗?创造力比人强大,如果不是这样,那说明他太弱了,只能时不时滋养点小才气。但如果创造力成了神经症,那么只需只言片语或一个眼神,就足以打消痴心妄想,于是自称是诗人的人再也写不出诗来了,画家的灵感比之前更贫乏,更无用了,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心理学的罪过!我很高兴心理学能有这种消毒杀菌的功效,能战胜神经质,而正是这种神经质把当今的艺术变得趣味寡淡。疾患从来无益于创作,相反,它是创作最大的障碍。化解压抑绝不可能摧毁真正的创造力,同样,无意识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而艺术家对待无意识内容的方式往往只是被动的观望,摹写,感知或忍受,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体验虽然有艺术价值,但从人的角度看,那还是不够完善的。如果一个艺术家能够对自己的人格和自己的作品一视同仁,以同样的力度对两者进行提升和拓展,那么他就能够达到作为人的最高境界,但很少有人能够获此成就,因为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很难让内部作品和外部作品同样尽善尽美。”

如荣格所说,在人格和作品上都下功夫,这更像东方艺术家的创作之道,中国的艺术大成者,往往都有很高尚的人格节操,他们都很注重心性的修炼,这当然和中国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影响脱离不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艺术造诣往往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有很少的人像西方艺术家,自残或者夭折的,而且西方艺术家往往在一个时间点到达他的创作巅峰,而后又像失去了创作力一样,前后形成巨大反差,更不论西方艺术家不检点的生活方式,当然一个作品的完善性和他心理的完善性是不能画上等号的。而依我个人观点,创作者和作者诸如此类的称谓,可以后天养成,但真正的艺术家是天生的,但绝不否认通过后天的努力做到很高的艺术成就,相反,通过后天的努力获的巨大成就更不易,这种行为本身就很伟大。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锻炼四种意识功能,两种心理倾向,正如荣格所说,“才华是人类之树上最美丽也最危险的果实,它悬挂在一折就断的细枝嫩条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倾向对我们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