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张钰婉
信息爆炸的今天,整个环境越来越“内卷”化,我们在一种既无法保持稳定,也无法转变为新的状态,而只能被动的在这两者间变得越加复杂。这也导致了“非理性内部竞争”或者“被自愿竞争”。
这种非自愿,非理性的竞争关系,导致每个人在相同的领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精力与时间来争取极其有限的资源,显而易见,在这样不平衡的状态下,个体“收益努力比”明显下降。
996正是因为这种互联网内卷化而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所有刚毕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出国深造,或者在国内读研,似乎最好的出路就是在大厂谋求一份职业,因为大厂给的工资基本是市场同等岗位人员工资的两倍,但是付出的工作时间也是加倍的。
周一到周五一般都需要工作到晚上10到11点,周六还需要工作一天,这样工作下来你会发现,早已经没有了“个人生活”更不用谈目标管理、独处思考、享乐时光了。 但即便这样,依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
就是在这种“被自愿”竞争状态下,资源不缺人才,但是作为个体,你却缺少良好的资源。
努力的“通货膨胀”正在变得日趋明显,人太多,资源太少,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现状。
如何脱离这种内卷的环境?需要个体的持续成长,来被更多的资源看到、听到、了解到。
为此建立个人【开放性系统】就显得尤为必要。
开放性系统是与环境间进行物资、能量、信息交换以维持稳定的系统,而交换是通过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来完成的。
开放性系统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思维和心态,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经验和知识,重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无论何时何地,永远不要放弃主动权。
如果有了解邓文迪故事的人,都可以知晓其是一个非常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她对外界始终保持好奇,并不断的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很多人用传奇来形容邓文迪的事迹。
1996年,邓文迪刚从耶鲁大学毕业,正准备到香港求职。
钱包并不鼓鼓的她却异于常人的,果断选择乘坐头等舱,也因此后续有了“头等舱理论”。
有传闻称,邓文迪在上学期间就有着独特的“头等舱理论”:她会经常查阅头等舱客人名单,认为只有坐头等舱,才会有更大的可能性见到自己想见到的人,获取更好的资源以及更多的机会。
在飞机上,她身旁坐着的恰好是默多克新闻集团的董事Bruce Churchill,他正准备前往香港担任Star TV的副首席执行官。
经过一番搭讪与自我营销之后,在飞机尚未抵达香港时,邓文迪就轻而易举拿到了Star TV公司总部实习生的offer,也为她后续认识默多克并成为其妻子,继而走向人生巅峰埋下了重要伏笔。
邓文迪从来不是被动之人,她主动的接触新鲜的人、事、物,对于自己的目标以及想要的生活具有清晰的认知,要知道,少许的主动就可以使生活中的运气大增。
由被动到主动状态,机会是需要我们主动去抓取的,若坐以待毙,那么我们所获资源也会及其有限,若想成为成功者,那么凡事必主动出击。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多学习邓文迪女士所建立的个人【开放性系统】,她时刻保持开放,拥有勇气表现自己-善于输出,并时刻与外界沟通,保持不间断的输入,从而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与更多的资源。
而与开放系统相对的就是【封闭性系统】,其特点就是不与外界连接,任何外人无法进入的小圈子,都属于封闭系统。
部分在国外留学的中国人,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社交封闭,除了地理位置进行了转换,生活的圈子与国内相差无疑,身边的朋友基本都是中国人,去Chinatown吃饭等等。
而这样的封闭状态是无法让留学生有一个质的飞跃,因为保持开放,我们才不会容易钻牛角尖,并且时刻保持进步。
说到开放系统,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物理名词“熵”。
熵的英文为Entropy,它的概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所提出,其概念最早起源于物理学,用于度量一个热力学系统的无序程度,指事物的混乱、无序程度。在信息论里面,熵是对不确定性的测量。但是在信息世界,熵越高,则能传输越多的信息,熵越低,则意味着传输的信息越少。
任何一个系统,若不加以管理,都会从有序趋于无序,越来越混乱,直至崩溃。
通过上图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熵增的过程,起初它很小并且有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熵越来越大,直到一片混乱,并且随着时间的拉长,混乱程度也会加剧。
【熵增】就是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序
【熵减】就是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有序
为了让我们更清晰的理解这两个概念,我们用一个房间的混乱程度来比拟:
我们新租了一个房间,这个房间是整洁且干净的,随着我们入住时间的拉长,由于我们懒惰,不爱打扫,那么过了一段时间它就会变得脏乱,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脏乱程度也会加重,这就是「熵增」的过程。
某一天我们突然顿悟了,决定将这个凌乱的房间进行整理、收纳,并且这不是一时兴起、三分钟热度,而是一个充满自律的,周期性行为,那么这个房间就会从一个脏乱的状态变的整洁、有序,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由于我们都有在定期进行整理,房间会持续保持整洁,这就是「熵减」的过程。
在信息极度发达的今天,对于人类个体是非常容易增熵的,想要减熵,就需要将熵耗散出去。
封闭系统是没有渠道把这些熵耗散出去的,因为其不与外部进行连接,那么想要减熵,只有开放系统才能做到。
无论是社会、企业,还是个人,其发展壮大的过程都是熵减的过程。
《熵减:华为活力之源》是一本讲华为公司管理哲学的书,近几年华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都是首屈一指的,并且在网络技术上华为取得了绝对的领先,而华为的成功也来源于其管理的成功。
2012年,任正非在一次座谈会首次在内部提到了熵的概念。他说“自主创新就陷入熵死里面,这是一个封闭系统”,所以华为是非常反对封闭的,因为封闭意味着无法消耗熵,而陷入熵增的循环。
减熵是华为的大业,任正非曾这样形容减熵:“战略预备队循环流动是熵减,干部增加实践知识是熵减,破格提拔干部也是熵减,合理的年龄退休也是熵减……”
对于华为而言,熵减的目的就是“每个人在最佳时间,以最佳角色,做出最佳贡献”,并且可以激发人的正能量,用合理的价值分配来撬动价值创造,吐故纳新,淘汰倦怠员工等等。
减熵让华为处于世界科技前沿,那么个人减熵,可以让我们持续开放、创新,并在市场竞争中时刻保持价值创造。
而想要减熵,就需要我们建立个人【开放性系统】首先我们要放弃持有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思维方式,把自己置身到一个变化的大环境中,这个环境可以是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学校,然后与外界交换能量,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使自己从无序走向有序。
人的基本目标是通过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资、能量、信息等,来保持各级系统间与环境间的平衡。
简而言之,不断与外界交换信息和能量,这样就能成为生命力强大的生态系统。
建立开放系统的好处:
1、促进自我输入-输出-反馈的,正能量循环,建立有效的自我监督机制,持续的迭代升级
2、被更多的人与不同的资源看到,扩大我们的机会圈
3、由被动变主动,不再坐以待毙
4、打破生活平衡,促进接触新环境、新人,新事
Cici在自己留学期间,开了短视频账号,专门做留学分享,她利用这种跨国信息差,经过一段的时间经营后,获得了众多的粉丝,而这些粉丝就成为了“流量”。
为什么没有实力仅靠一张脸的小鲜肉,可以在能力不配位,拿到好的资源,就是因为他们可以带来超高的“流量”。
流量对于商家来说也是资源,因为有流量,就意味着会有收益。而Cici因为自己庞大粉丝数也接到了很多商家的产品推广,因此收获了颇丰的推广费。这就是利用建立个人“开放系统”来获取收益的典型代表。
因为Cici与她的粉丝之间,就是一种“弱关系”,弱关系又带来了更多平时不容易获取的机会。以「开放系统」为契机,就撬动了后续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或许你此刻所作的努力看起来杯水车薪,学习与工作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但是等到有一天,只需要一点机遇或者努力,就会开启你开挂的一生,这就是蝴蝶效应。
有些改变在当下看起来可能很微弱,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察觉到任何的变化。但是通过时间的累积,你就会得到超乎想象之外的收获。
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动,过去的每一天都塑造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过去所有发生的事件相加的结果,比如吃什么?在哪里工作?花时间和谁相处?如何度过周末等等。
而通过一连串的微小且正确的行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就可以在某个时刻获取巨大的回报。
建立个人"开放系统"能引领我们接触新的人,新的事,新的思想,这要求我们要绝对的思想开放,要善于打破各种平衡。
“流量思维”代替“存量思维”。
“终身学习”代替“临时学习”
“终身探索”代替“不再探索”
“成长型思维”代替“固定型思维”
而如何具体建立个人“个人开放系统”就需要我们保持「输入——输出——反馈」这样的良性循环 ,使得个人快速发展并进行强大的生态演进。
输入可以是任何形式,只要你在持续输入新的信息/内容在你的大脑里,那么这就可以称之为输入
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软件的熟悉与应用
技能的了解与深化
新一门语言的学习
读一本书 看一部电影
输出就是将你大脑里的内容具象化,以可视的方式呈现给他人面前,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分享,它的形式也不是固定
一篇文章的创作
Vlog的拍摄与剪辑
自媒体平台的管理
教授一门新的语言
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反馈就是当我们把我们输出的内容,分享给大众的,不可避免的会有不同的声音,有些可能是积极正面的,有些就可能是消极负面的。
文章的评论
Vlog的一键三连
点赞
踩贴
开放性系统,不仅仅是乐于分享,也意味着我们要勇于并且积极应对所有正面和负面的反馈。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Feedback,都不意味着失败,并且善用Feedback可以让我们有机会进行调整。
前纽约市市长Ed Koch以毫不掩饰的询问“我做的怎么样”而闻名,这是他问候自己选区内选民的方式,他喜欢得到反馈,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他乐于听到真实的声音,通过此不管改变自己的执政策略。
毫无疑问,在多年的城市衰败之后,Mr.Ed 恢复了这座城市的精神,这座城市在当年几乎破产,但凭借他的热情,很快在这座衰败的城市中营造出一种感觉,那就是有人正在努力扭转改变这座城市,并让这座城市越来越好。即使在Ed Koch过世多年后,民众依然对他充满赞誉。
Ed Koch从积极、消极的反馈中,找到一些有意义的部分去改进、学习和调整,从而让纽约恢复往日的光彩,这就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若一个学生想要建立个人开放系统,就意味着我们在不停的学习课业知识之外,要不断分享自己的想法,不能害羞,不怕出错,勇敢表达,并且还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听取反馈,与大家交流,实现自己的快速迭代。
同时还可以增加自己的networking 生态,比如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媒体传播出来,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想法对别人的影响,也可以得到他人的Feedback ,而这些反馈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可以被我们所用,让我们继续复盘迭代,形成不断迭代升级的良性循环。
[输入—输出—反馈]这三者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循环往复,快速迭代,蜕变自己的“2.0”、“3.0”、“4.0”...... 版本。
(a)保持开放性,意味着我们不可以成为封闭系统
时刻与外界进行交流,这种交流需要是主动的,并且善于对过去说Goodbye, 永远保持积极的心态来拥抱新的明天。
在保持思维开放、视野开放,交际圈的开放的同时,还要主动去争取对实现目标有益的各种可能性。
很多同学在申请学术背景准备的时候,都会问我们一个问题,“老师我要怎么获取研究机会。”答案很简单,机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但是一定是你伸手可以够得着的。
A学生想申请心理学的研究生,但需要有研究经历,并最好发表过论文。看似很难,但她做到了。
她上了一节Heath Psychology的课程,觉得和教授很有眼缘,于是下课后主动和教授攀谈,主动送教授回实验室,在聊的过程中知道了教授在做一个“荷尔蒙对压力的影响”的研究,但人手已经满了,于是提出可以义务帮忙洗实验的血液、唾液器皿。
他一步步从实验室做清洁,实验帮忙打下手,获取到实验数据使用的权利,最终她成功在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人生第一篇论文的选题、撰写和发表。
" I actually always found something that to be very true, which is most people don't get those experience, cause they'd never asked"。大多数人没有这些经历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开口向他人寻求帮助。-----乔布斯
乔布斯发现从来没人拒绝他的帮助请求,在他年龄很小,除了梦想一无所有的时候,打电话给Bill Hewlett(惠普创始人之一,那时他的电话就在网上电话簿上),问“你好,我叫乔布斯,今年12岁上高中,我想造一台频率计数器,请问你能给我一些零件吗?”
Bill笑了给了他零件,顺便给了他一份offer,在惠普工厂流水线上组装频率计数器的暑期工作。
他发现每当他主动寻求帮助,从没有人对他说不,或者挂掉电话。所以当有人向他请求帮助时,他也会尽量去帮助他们。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选择不主动寻求帮助或寻求资源,这就是人与人的区别。主动可以让我们保持开放性,并增加我们获得资源与成功的机会。
(b)远离平衡态,勇敢的脱离舒适圈去寻找下一个人生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及其容易陷入平衡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陷入到“舒适圈”内,如果经历了很长时间,你发现你的生活没有波澜,没有进步,没有输入与输出,就已经意味着你进入了平衡态。
每个人舒适圈外列的东西可能都是不同的,但是根源都是恐惧,那么如何克服恐惧就是要先行,没有具体的行动,你的恐惧就不会消失。
很多留学生比较害羞,不敢去主动找教授聊天,或者去积极勇敢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但我们不用太在乎这种害羞这个感觉,走出舒适圈,才能成长,进步。不要把外界对你的feedback当成失败,而将它们作为你迭代的方向。
平衡态对于我们个人发展是及其不易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建立新的目标,新的计划,不断超越现在的自己。
因此,建立个人【开放性系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尤为关键,其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机会成本呢,增加我们的弱关系数量,提供给我们更多的机会,还可以让我们建立有效的自我监督机制。
通过输入输出反馈法则,我们可以不断的成长,进行迭代升级,让我们在市场中永远保持竞争力,并持续的减熵,使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达到持久有序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