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守望爱情,呵护亲情!

农历七月初七,民间称这一天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中国式情人节”。

记得在几年之前,中国人过的情人节都还是西方式的。

不知从何时起,七月初七一下子就成了中国的情人节了。

后来想了一下,大概是由于最近几年里,国家一直在强调,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民族自信。再加上原来的“情人节”本来就是别人家的东西,我们自己用起来心里总有某种不自在。

现在正好可以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民间传统的文化典藏里东翻翻西找找,终于发现了“牛郎织女”这样一个美好且家喻户晓的神话爱情故事。于是,一个专属于我们的“情人节”就这样诞生了。

在这样一个让人悲喜交加怜悯心生的爱情故事背景下,“中国式的情人节”很快风靡全国,得到认可。

一些商家店铺也借着这股“东风”,将自己的囤货都尽数“甩卖”。合作共赢,皆大欢喜。

而我在里要说的可不仅仅是对于“中国式情人节”由来的揣测,更重要的来说说“七夕节”或者说是“乞巧节”的本身,如果要将这一天作为“情人节”来讲的话,未免有些牵强。理由有二。

首先其一:“七夕”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个大家都知道。之所以又名“乞巧”,是因为在古代,那些待字闺中女子在这一天都会不约而同向天上的织女祈求,让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女红精细,在未来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婆家。故名“乞巧”。讲明这一点,大家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说“七夕”这一天不适合做“情人节”了吧!

其二,这一点很多人都有所忽视。不知大家可曾有留意过,鹊桥相会的时候,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的见面之期。牛郎都带了些什么?

没错,牛郎他带了一双儿女去见的织女。试想一下,情人节这一天有哪对情侣会带一个“第三者”,来打扰彼此的二人世界。所以说,借着牛郎织女的相会,来寓意着两人之间你侬我侬,甜情蜜意的恋爱情愫,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对此,我更加的倾向它是一个全家团聚其乐融融的节日!与其说“七夕”是“情人节”倒不如说它是“亲情节”。

不知说到此,大家是否认同我之观点。

其实,于我而言。如果非要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或是民间流传的节日里找一个符合心意的“情人节”也不是没有。

苏轼,苏东坡有一阙词曾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也有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处的两阙词所讲的都是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的场景。

词中的“人约黄昏后”“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等这些。所表现的不正是那些热恋中的人面对懵懵懂懂,两小无猜,浓情蜜意爱情时的心态吗?

所以说,与其将“七夕”作为“情人节”的话。不如说“元夕”更加的适合。

当然,这些说法都是见仁见智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心中的“情人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此处,也只是代表我方之个人观点,不敢苟同,但求存异。

最后,还想说一句话。

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但我们也不能盲目的追崇民族自信而生搬硬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夕节——守望爱情,呵护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