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神人乔什·维茨金

说到世界上最会学习的人,我想推荐一下乔什维茨金——他的厉害不只在于多次蝉联世界冠军,更在于他横跨了以脑力和体力为外在标志的两个毫不相干的领域——从天赋起步的国际象棋和从新手起步的太极拳推手。如果说天赋与生俱来难以复制,那我们不妨看看他在全新领域太极拳的学习历程。

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选择留在学习区进步,而不是很多学习者所做的,在舒适区舒适。起步阶段,他每天练习几个小时,进行高效充电。他领悟到太极的起步阶段关键在于自然呼吸,全身真正放松,并协调呼吸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他的充电秘诀在于“以慢为快”,实现关键点突破,而许多同学们学习时期待的是,一种上乘的呼吸法,可以实现俗速成,当他们发现无法速成时,便觉得这位陈威廉大师的课很是无聊,盯着时间盼望下课。

当维茨金通过扎实的几个月基础训练迈向下一阶段时,他的大部分同学们仍是新手——他们没有针对于提高弱点来取得进步(刻意练习),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去重复自己的错误。这种不假思索的“努力”实际上是种偷懒,既造成努力的假象,又可以将没有进步归咎于缺少天赋。

所以,想在一个新的领域取得进步,不仅要有充分的“充电时间”,更要精心打造“充电效率”才是关键。

维茨金很少困在自己的练习中去苦练或苦思如何进步,他大量观察老师的状态和新手同学们的错误,当他通过老师的柔和状态发现自己身体的某处僵硬,及发现同学们因为拒绝犯错而重复错误时,他也在感受着自己的进步。对于一个擅长学习的人来说,周边的一切都可以是他学习的工具,像一面无形的镜子,也是许多有形的参照。

他在《学习之道》一书中写道,“他们(同学们)不能舍弃旧习,所以无法取得进步。……他们太不愿出错,以致于被框住而无法进步。”

相比较而言,新手们更容易放下自尊,保持开放的心态改进自己,但当一个人开始有了点成绩或名望,他就开始更倾向于不去犯错,而是营造一个完美的印象。

连我们的写作练习也躲不了这个坑,最初几万字,我们会把自己当作新手而愿意做出各种尝试,但写到五十万、一百万字之后,恐怕就觉得自己应当具备了某种风格,而将自己限定在某种尝试范围内。追求完美也许会因为努力保持高标准而带来一些动力,但对于技艺的打磨往往是弊大于利的。

回到维茨金从6岁时第一次玩便显露天赋的国际象棋,在起初的一系列大小胜利使他成为名人之后,8岁的他遭遇了一次始料未及的重大失败。不同于一般人失败后的痛定思痛苦练棋艺,他和家人在失败的痛苦中选择了去海边放松,并将此形成一项家庭传统。海上生活带来了节奏的变换,大海和家人的陪伴成了这位受伤的小天才最好的慰藉和独特的调剂。

当绝大部分棋手每天争分夺秒备战比赛时,维茨金与家人却定期游海,看起来有点浪费时间。可是他说,“远离激烈竞争与压力的短期旅行已经成为我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海上,我能够让意识与思维远离比赛和训练,并对成长的下一站有创新性的想法。

我非常赞同,学习与成功都不是无止息的拼命劳作,努力之中给自己一些小调剂和小乐趣,才更能够长久地热爱下去。

掌握了学习之道的他,成了横跨两个领域的世界冠军;

掌握了学习之道的我们,也完全有理由将自己打造成牛人。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日更第38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位神人乔什·维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