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为何沟而不通?

小时候,孩子就像一个小话痨+十万个为什么

“爸爸,您快来看......”

“妈妈,我想和您说......”

孩子稚嫩的声音常常萦绕在我们耳边

渐渐地,孩子长大了

从与我们无话不说,变为了无话可说

不知不觉间我们也开始变得像自己父母一样唠叨

亲子沟通是建立和维系亲子关系、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绝大多数孩子一开始是很乐意与父母进行沟通的,但是为何渐渐地关闭了沟通的大门,导致亲子沟通沟而不通?下面是亲子沟通中常见的6大雷区,看看您踩过几个。


常见雷区1---不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排雷技巧: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老师会经常收到学生的倾诉,他们说自己没有办法和爸爸妈妈对话。原因是父母经常觉得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很幼稚,很荒谬,是在狡辩或者找借口,很多事情也不征求自己的意见,也不愿意听自己解释。这种“为你好、你不懂、你还小”式的沟通方式不知不觉间成了阻碍亲子沟通的一道屏障。

初衷是为了孩子好,结果却事与愿违,父母也感到很委屈。如果这种局面已经出现,该如何破局呢?

①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想法。或许想法不够成熟、完备,但想法是他们自己的,这一点就足够珍贵。

②平等地与孩子沟通。例如,和孩子沟通时尽量与孩子平视,可以选择蹲下来、一块坐在沙发上或者躺在床上/地毯上。

③慢一点下结论或做决定。在孩子犯错时,不妨慢一点,给孩子几分钟的“自我申诉”,允许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可以协助孩子分析犯错的原因以及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


常见雷区2---“听”孩子的表达,却未真正听进去

排雷技巧:多一点耐心,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尽量避免自说自话

叶庇克梯塔斯曾说,“上天赋予人类一根舌头与两只耳朵,以便让我们从别人那儿听到的话可以两倍于我们说出的话。”道出了倾听的重要性,然而在日常亲子沟通中不少家长对孩子所说的话“听”而不见。

例如,早上起床时妈妈说“今天看着有点阴天,你要不要加条秋裤?”孩子答“我不冷,不用加秋裤”,说话间妈妈把手里的秋裤丢到床头并对孩子说“快点起床啦,把秋裤穿上”,这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据台湾心理咨询师黄心怡观察,在不少家庭亲子之间的半小时“沟通”中,有25分钟都是父母在自说自话。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沟通,而是父母与孩子在同一空间下的自说自话。


常见雷区3---沟通,意味着需要花大量时间与孩子交流

排雷技巧:沟通质量比沟通时长更重要,把握时机高效沟通

沟通,并不意味着每天必须花大量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时长相比,更为重要的是亲子间沟通的质量

父母与子女通过交换信息、观点和情感来促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亲子沟通过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交流就是孩子想说时您在耐心地听;孩子想听时,您在坦诚、平等地和他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常见雷区4---常感觉与孩子沟通时没话题,开口就是学习、作业....

排雷技巧:大事小情皆可作为沟通的内容,保持亲子沟通渠道的畅通

生活中与孩子、父母息息相关的大事小情皆可以作为日常沟通的内容,忌没有大事不沟通,抑或开口就是询问学习、考试、分数、辅导班......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爸爸妈妈只关心学习、关心成绩以及热衷于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而非真心地关心自己。

了解到很多家长其实很想与孩子聊聊天,但苦于没有话题,不知道从哪开头。下面给大家准备了3种方法:

①对新鲜事物多一点好奇,如近期流行的网络用语。父母遇到不懂的,可以借机虚心地向孩子请教。

②哇哇日记:留意身边日常发生的趣事或难忘的瞬间,记录到哇哇日记中,晚上一家人吃饭或聊天时相互分享。例如“哇,今天太开心了,这次单位的团建活动我们小组配合十分默契,智勇双全,拿到了第一名!”“哇,今天在幼儿园我用纽扣做了一朵漂亮的太阳花,放学后送给妈妈,我觉得自己很棒,很开心。”

③沟通的内容要具体。例如,“今天在学校新学了哪首儿歌?”,而非笼统地问孩子今天学什么了。


常见雷区5---用过来人/大道理的语气和孩子沟通

排雷技巧:用分享替代命令/大道理,把孩子当朋友对待

父母们年长孩子二三十岁,有着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所以在亲子沟通时常常无意识地以长者自居。这种命令式的语气和讲大道理的习惯容易使孩子产生排斥心理,进而屏蔽父母所传达的信息,甚至是关闭亲子间的沟通渠道。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朋友一样对待,好好说话,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此外,父母要最大限度地避免严于律娃,宽于律己的双标行为。在生活中,用言传身教给孩子做榜样示范。


常见雷区6---不自觉地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排雷技巧:把孩子当做独特个体,真正地看到孩子

如果父母经常拿孩子和别人作比较,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在乎他人评价。与此同时,还可能诱导孩子产生嫉妒心理,认为同伴间的竞争大于合作,易导致恶性竞争,失去自我。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自己擅长的地方,也有薄弱之处。为人父母的我们不妨全身心地去关注孩子自身,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接纳和喜欢当下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子沟通,为何沟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