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学习的?
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笨学生,在CCtalk 上听郝晓东老师进行这部分讲座的时候,我一心想把思维导图画出来,画了四张,都不如意,更严重的是我一心两用,只顾着听框架,找关键词,错过了讲座的细节。
有了上次听课的教训,今天晚上,我专心听课,不刻意记录任何笔记,觉得重要的就截图一下,果然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一、我的学习之初是典型的行为主义
在我求学的阶段,因为坐得端、作业优秀被老师表扬,因为成绩突出被重点高中录取,因为喜欢死记硬背而在文科学习中获得好名次……具备了行为主义的特点:年龄小、知识低端、机械记忆等。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到了生活中,无法把大学里学到的教育学:心理学、马列主义和各种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原来自己喜欢的只是学习,而不是知识的本身,我感觉最让我担忧的是自己形成了固化的思维,大多时候,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即使到了自觉阅读的时候,也摆脱不了行为主义的烙印,比如,喜欢听别人说“德静爱看书”,“德静爱学习”等表扬的话语,实际上很多时候只是拿本书,根本没有静心,也没有时间读下去。
二、网师教会了我用建构主义方法来进行专业学习
1、网师学习把学习者当成了“学习的中心”
《人是如何学习的》第一章中讲到
“学生带着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前概念来到课堂。如果他们的初期理解没被卷入其中,那么他们也许不能掌握所教的新概念和信息,否则他们会为了考试的目的而学习它们,但仍会回到课堂之外的前概念。
新知识的建构必须来源于已有知识。教师需要关注学习者在学习给定主题时随之带来的不完整理解、错误观念和对概念的天真解释。教师还需要依据这些概念来帮助每个学生达到更成熟的理解。”
认真系统跟着郝老师学习后会发现,他非常注重课程的连贯性,从《儿童人格教育》、《人类教育学》、《教育的目的》,到《静悄悄的革命》,再到《人是如何学习的》和《刻意练习》,他能注意到我们知识的渐进性,重视培养我们的知识背景,让我明白了要学会尊重,理解学生具有表征和前拥理解。
2、网师让我明白学习应该是以“知识为中心”
干国祥老师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讲到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郝老师今晚讲座,是我明白了知识的学习是要赋予知识以意义,让知识之间彼此有联系,掌握上位概念,心中要形成知识的“模块”。
今晚我又深刻理解了三类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这三类知识的联系又让我明白为什么在学习别人的课程结构后,还是不会运用,取得不了好的效果。
比如我们的英语课程上,王辉霞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她的的教学设计和PPT,而我拿着去给我的班级上课时,才发现问题多多,原来,我缺乏的是陈述性知识(原理),只是有了程序性,只有我在元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了策略性知识,才能够学有所得。
3、网师学习教会了我“以评价为中心”
《人是如何学习的》第一章提到了元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例如,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另一方面又要对自己的各种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和调节,这种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本身的再感知、再记忆、再思维就称为元认知。”
虽然自己每天也在积极地阅读和写作,但是对比学友们打卡日记,我会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不断地自我调控,调整自己心态情绪状态,通过读书、听讲座、思考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达到了学习的效果。
最后,网师学习让我们坚挺于“学习的共同体内”
把自己比作“蜗牛”、“犟龟”一点也不为过,但是在网师这个汇聚美好事物和人的共同体内,我不断成长和进步,得到了同化,顺应和平衡,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遭遇伟大人物中,遇见庆典,获得幸福。
记得高考结束的时候,我把吃饭的碗和做过的资料全扔了,那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憎恶。
这些年,我又开始了自我学习和教育,而且在网师这个共同体不断被碾压,但是,我却乐在其中,不想放弃,究其原因,我想就是网师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如何去正确学习,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愿自己在学习中更加忘我和投入,不断打碎旧我,重塑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