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看待间隔年?

其实十几年前,我们在求职者中是较少可以看到间隔年的,那时候简历和面试的时候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当遇到时间不连贯的求职者时,面试要尤其细致一些,谨慎的去了解不连贯的原因。那时候如果一份工作到另一份工作之间不能连贯的,多半会认为是能力问题、性格问题、稳定性问题等等,总之,会归为“有问题”的一类。

这几年的求职者中有间隔年的人越来越多了,应届毕业生中流行毕业以后先来一个间隔年,到处走走看看,这种行为也越来越多的被接纳、被理解了;资深职场人听从内心的声音,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理解和祝福了。不得不说,我们的社会包容性更强了。

我是这么看待有间隔年的求职者的。

首先看他是否能够坦然的面对自己的间隔年。

一个人如果能够坦然的面对自己生命的过程中所有岁月,让人生经历变的完整,那么在他的内在是会形成一种他所独特的资源,这种资源是内生性质的,是独属于他本身的。可是如果他连面对自己的间隔年的勇气都没有,那么毫无疑问这个求职者的内在力量是值得商榷的,要谨慎的考察他在困难面前是否有逃避的人生模式。如实的面对那些岁月,即使是空白,也如人生的留白一般,总有一天也会成为人生画卷中独特的一角风景;如果你善于整理,你会发现生命的长河如同有它自己的轨迹一般,没有一步是浪费的,所谓“水到渠成”,就是生命流淌过后,所留下的轨迹,它会给人带来很多的启示,读出这些启示,就增长了人生的智慧。

其次,我们要看他间隔年的决策是如何形成的。

大多数选择间隔年的人,是因为不清楚人生方向需要更多时间探索和了解自己,或者想要试图避开保险选项,需要时间尝试高风险人生方向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看智慧和勇气是如何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作用的,他是如何使用自己的内在模式的,这种决策模式往往是非常稳定的,几乎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命运的走向,甚至我们都可以预测一个人什么时间什么情景下会再次发生间隔年,如果做什么就不会发生间隔年,这对于一个人的生涯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我们要了解他在间隔年期间都经历了什么。

通常间隔年是对应着要保持某种连贯性而言的。每个人的人生当中都有一个线索,这条线索贯穿了一个人生命的始终。但是在生命历程中还有很多的片段,这些片段割裂了这种线索,使人会迷失了自己,但是内在的动力又会驱使人不断的去寻找那条线索,这在很多的成长课上会被描绘为“寻找我的使命”、“发现我的天赋”、“找到真实的自己”等等。在我看来,要认识一个人就要看他把时间投入在哪里。毫无疑问,在间隔年里,一个人不再需要对组织有所责任,那么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他都做了什么,会更贴合于他的本性,这种做了什么,不仅是外显的做了什么,更多的是要看在他的内部世界运作了什么。观过世界后,你的世界观还在吗?间隔年的经历,可能会给一个人后续的发展带来转正性的作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基础,决定了一个人会做什么。

最后,他如何看待自己的经历。

一直对一个朋友的签名印象很深刻: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一个人跋山涉水穿越红尘,抵达的不是远方,而是内心最初出发的地方。饱经的风霜,历练的人事,都是生命里温柔的灌溉。人生的一切经历都是我们的生命中的资源,每个人走入我们生命的人,每一件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事都构成了我们的点点滴滴。千山万水的走过,归来仍是少年,阳光更明媚。

那么你有自己的间隔年吗?一天24小时,你有停下来,看看自己吗?如果有一天,有一个人看到了你,或许会让你泪流满面,请记住,那个人也是你自己。

(本文作者:刘秋君,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HR如何看待间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