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汽车系列深度报告(一)


文章大纲

  • E/E架构升级推动汽车产业链变革

  • 国产Tier1核心破局点在智能座舱域和智能驾驶域

  • 经纬恒润:车身域切入智能驾驶域

  • 德赛西威:座舱域切入智能驾驶域






E/E架构升级推动汽车产业链变革



E/E架构升级是汽车智能化发展关键




E/E架构升级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关键。传统汽车采用的分布式E/E架构因计算能力不足、通讯带宽不足、不便于软件升级等瓶颈,无法满足现阶段汽车发展的需求,E/E架构升级将助力智能汽车实现跨越式革新。汽车E/E架构升级主要体现在硬件架构升级、软件架构升级和通信架构升级3个方面。


硬件架构升级。硬件架构由分布式ECU向域控制/中央集中架构方向发展,升级路径表现为分布式(模块化→集成化)、域集中(域控制集中→跨域融合)、中央集中式(车载电脑→车-云计算)。其主要好处在于:


a、算力利用率更高,减少算力设计总需求。汽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仅部分芯片执行运算工作,而且并未满负荷运算,导致对于整车大部分运算处理能力处于闲置中,算力有效利用率较低。采用域控制器方式,可以在综合情况下,设计较低的总算力。


b、统一交互,实现整车功能协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级自动驾驶,不仅需要多传感器共同感知外部环境,还需要对车内部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统一综合判断,并且执行机构协同操作。


c、缩短线束,降低故障率,减轻质量。采用分布式架构,ECU增多后线束会更长,错综复杂的线束布置会导致互相电磁干扰,故障率提升,此外也意味着更重。


软件架构升级:软硬件逐步实现解耦


软件架构升级。汽车智能化更新迭代需要通过整车OTA,SOA面向服务架构升级成为新趋势。区别于面向信号的传统按架构,SOA将车载控制器的硬件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出来,SOA中的每个服务都具有唯一且独立互不影响的身份标识(ID),并通过服务中间件(Service Middleware)完成自身的发布,对其他服务的订阅以及与其他服务的通讯工作。


通过AutoSAR等软件架构提供标准的接口定义,模块化设计,促使软硬件解耦分层,实现软硬件设计分离。AUTOSAR为汽车E/E架构建立了一种开放式的行业标准,以减少其设计复杂度,增加其灵活性,提高其开发效率。AutoSAR组织成立至今的近18年时间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行业认可。其目标主要有三个:1)建立分层的体系架构;2)为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方法论;3)制定各种应用接口规范。Classic AutoSAR架构逐步向Classic AutoSAR和Adaptive AutoSAR混合式架构。


软件架构升级的好处在于:可实现软件/固件OTA升级、软件架构的软实时、操作系统可移植;采集数据信息多功能应用,有效减少硬件需求量,真正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通信架构升级

CAN/LIN总线向以太网发展




通信架构升级。车载网络骨干由LIN/CAN总线向以太网方向发展。自动驾驶需要以更快速度采集并处理更多数据,传统汽车总线无法满足低延时、高吞吐量要求。因此,集带宽更宽、低延时等诸多优点的以太网有望成为未来车载网络骨干。


2015年首个车载以太网规范100Base-T1发布,仅需要一对双绞线进行传输,可以减少70-80%的连接器成本,减少30%以上的重量,并且能够有效的满足车内EMC电磁干扰的要求。随着1000Base-T1以及更高带宽NGBase-T1以太网标准的不断推出,以太网有望成为未来智能汽车时代的车载主干网络。








全新E/E架构推动供应链变革




E/E架构升级对供应商能力产生新的考验:


汽车产品属性由硬件主导转向软件主导:


(1)硬件供应商产业地位下降,软件供应商产业地位上升。


(2)软件层面车企普遍希望掌握自主权,但由于前期软件能力较弱,一般会选择与供应链伙伴合作。


(3)硬件层面供应链将继续维持开放式,也即车企更多放权给供应商,采取模块化供应方式。


软件定义汽车,要求供应商兼具软硬件能力。激烈的产业变革下,为了满足车企的智能化转型需求,零部件企业需要更高的研发投入+更强的软件能力以确保自身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E/E架构升级对供应商能力产生新的考验:


零部件供应商需要更强的产业链整合协同能力。未来汽车功能越加复杂,智能化新车型的研发风险指数级上升,对于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要求提升。零部件供应商需要联合实力强劲的上游合作伙伴,共同助力车企积极实现转型升级,跟随产业的变迁,满足下游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


零部件供应商未来有2条成长路径:


(1)技术上足够强势,可以先发制人,站在产业制高点,引领行业的变化,例如:博世等。


(2)绑定汽车产业链中最优秀的玩家,跟随战略下做好助攻的角色,例如:电装(丰田)等。








汽车产业






国产Tier1核心破局点

在智能座舱域和智能驾驶域




全新E/E架构下国产Tier1的机遇与挑战




域控制架构趋势演进下,汽车产业链的核心争夺点在于不同域内的价值分工:


动力域:动力系统由“发动机+变速箱”向“电池+电机+电控”转变,核心仍掌控在车企手中。其中电池领域多数厂商会选择与宁德时代等外部电池企业合作,但也会有部分车企构建自研电池能力,例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长城汽车的大禹电池等。


智能座舱域:和手机最类似的一个领域,也是互联网优势最强的地方,过去3-5年升级最快的地方,重要性日益上升,其中车企-芯片-tier1三方都在争夺自身能力边界。


智能驾驶域:重要性提升最快的一个域,也是未来汽车大脑最核心域。目前车企-芯片-tier1-软件方案商三方争夺最厉害的地方。


车身域/底盘域:总体上变化还相对较小,我们预计车身域变化快于底盘域。但因为这块对车本身理解要求深厚,尤其是底盘,且安全性高,传统的tier1巨头(博世/大陆)依然把控话语权。



未来国内Tier1厂商国产替代的最佳机会就在于智能座舱域和智能驾驶域两大域。







智能座舱域:落地速度更快




智能座舱域:智能座舱将中控台、仪表盘、HUD、流媒体后视镜及车联网模块等集成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其重点在于增强人机交互,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智能化和娱乐化体验。


智能座舱相比智能驾驶,落地速度更快,目前已成为车企打造差异化竞争、吸引消费者的亮点之一。未来随着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深度融合,智能座舱的应用价值会持续提升,成为体验的关键。







智能驾驶域:静待规模化量产




智能驾驶域:以前仍是分布式方案,单个功能由Tier1直接整套提供,尚未形成智能驾驶域。且因为涉及人身安全,若车企不能保证100%的正确执行,则不会量产,因此发展相对缓慢。


现阶段小鹏、蔚来、理想、长城、上汽皆在下一代车型规划量产智能驾驶域。目前车企-芯片-robotaxi企业-传统tier1均以自有优势争夺智能驾驶域,扩张自身能力边界。


Robotaxi/robobus大规模量产的临界点在于拿掉安全员,辅助驾驶大规模量产的临界点在于亮眼的功能解决用户痛点。





E/E架构升级中的国产Tier1价值探讨




E/E架构升级浪潮中,传统汽车产业链供应商依靠产品升级、新业务拓展或绑定技术优势巨头带来单车价值量提升,从而在此次变革中把握先机。


精选经纬恒润、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均胜电子、中科创达作为标的,探讨国产Tier1的核心价值:


(1)经纬恒润由车身域逐步切入到智能驾驶域;


(2)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均由座舱域逐步切入到智能驾驶域;


(3)均胜电子由传统功能件切入到智能座舱域,未来重点在智能驾驶域;


(4)中科创达定位由Tier1转变为汽车软件Tier1,由操作系统切入到智能座舱域+智能驾驶域。







五家国产Tier1财务情况对比







经纬恒润:车身域切入智能驾驶域








汽车产业






经纬恒润:车身域切入智能驾驶域






经纬恒润

汽车电子及智能驾驶服务提供商




经纬恒润是一家软硬件能力兼备的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汽车、高端装备、无人运输等领域。公司成立于2003年,核心业务主要包括三大板块:汽车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完整覆盖了智能驾驶的感知、决策、执行的全链条,形成了从开发工具链、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算法、电子产品、核心计算平台、MaaS解决方案在内的全栈式交付能力。


2020年公司先后获得两轮融资,加速布局汽车智能化:2020年6月,获得华兴新经济基金2.1亿人民币投资;2020年11月,公司获得产业投资、原有股东及多家其他投资方5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投后估值近百亿,将加大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智能座舱、封闭场景无人驾驶运维等方面的研发投入。








发展历程

汽车电子向智能网联+智能驾驶延伸




公司立足于汽车电子产品,逐步向车联网与智能驾驶拓展。公司成立以来发展路径清晰:


首先起步于电子系统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针对电子系统产品研发中涉及的共性技术,为客户提供包括研发和服务的解决方案。公司于2004年首次承接东风汽车发动机仿真测试设备项目,后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开发测试全流程的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


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对电子系统的理解,积极拓展电子产品业务。2006年,公司成立电子产品业务部门,开始涉足汽车电子硬件产品。


基于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逐步积累产品经验并延伸至智能网联+智能驾驶。2012年,公司开始研发智能辅助驾驶产品,并于2016年落地,自主研发的ADAS产品打破国际垄断,率先配套上汽荣威RX5车型。







经纬恒润

2020年扭亏为盈,税收优惠影响利润 




公司营收持续增长,2020年扭亏为盈。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24.79亿元,同比增长34.3%,实现归母净利润9964.37亿元。此前2019年亏损主要原因在于研发投入较大,以及开展员工持股产生较大金额的股份支付费用。


税收优惠对公司利润影响较大。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所得税税收优惠,且近三年税收优惠在2000多万元,对利润影响较大。









经纬恒润

重视人才投入,多项技术构建护城河



多项核心技术构建护城河。截至2020年底,公司共取得已授权的专利1326项,其中发明专利510项,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数量的38.46%;共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4项。公司及其子公司天津经纬、上海涵润、润科通用和上海仁童均已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参与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公司曾承担科技部“电动汽车智能辅助驾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科技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精度智能电动汽车转向系统工程化开发与应用”项目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同时,参编道路车辆功能安全相关国家标准4项,推动行业标准建立。


高度重视自身人才团队的培养,不断扩充研发人员编制。截至2020年底,公司境内员工人数达到2716人,其中硕博学历的比例为55.45%,研发人员占比达到46.05%。加上大陆以外国家或地区子公司员工18人,合计2734名员工。公司员工数增长较快的原因在于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用工需求增加。








电子产品业务




公司电子产品业务包括汽车电子产品、高端装备电子产品和汽车电子产品开发服务。其中,汽车电子产品按产品类型分类包括智能驾驶电子产品、智能网联电子产品、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底盘控制电子产品、新能源和动力系统电子产品。


收入占比来看,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智能驾驶电子产品、智能网联电子产品在公司电子产品业务收入中位列TOP3。车身和舒适域产品在电子产品业务中占比47.09%。


细分业务毛利率水平来看,高端装备电子产品、汽车电子产品开发服务毛利率水平较高,2020年分别达到48.34%、49.66%。








经纬恒润

典型应用车型和项目







智能驾驶电子产品







先进辅助驾驶系统(ADAS)




国内第一家ADAS量产供应商。2016年自主研发的先进辅助驾驶系统(ADAS)打破国际垄断,并率先配套上汽荣威RX5车型。自2016年以来,公司已完成四代ADAS产品的迭代。截至2020年末,公司ADAS产品已经配套了上汽荣威RX5车型、一汽红旗H5/H7/H9/HS5/HS7/E-HS3/E-HS9、一汽解放J6/J7、重汽豪沃T7等车型。


公司ADAS产品配套量产车型数量超过50个,在研车型数量39个;2019年出货超10.18万套,2020年达到30.67万套,2021年据公司预计将达到60万套。




先进辅助驾驶系统(ADAS)作为ADCU系统冗余,ADCU发生整体硬件失效时接管自动驾驶感知和决策。支持前向纯视觉和毫米波雷达融合感知。


公司自主开发前视100°远端摄像头模组,专用匹配Mobileye EyeQ4系统,作为前向视觉感知系统传感器。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CU)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CU):针对L2、L3级别的自动驾驶(SAEJ3016)需求设计,采用Mobileye视觉感知方案(内置EyeQ4芯片),以及符合ASIL-D功能安全标准的英飞凌AURIX计算平台。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CU)可实现高精度、高算力、低能耗的智能驾驶系统方案,提供充分的应用层软件运行资源。基于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CU),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功能,可实现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场景、交通拥堵场景的安全、精准、稳定的自动行驶。发行人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CU)还可满足高级自动驾驶功能不断优化升级的需求。2020年,公司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为一汽红旗旗舰车型E-HS9配套。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CU)市场格局




全球ADAS域控制器格局来看,呈现出域控制器供应商和主机厂、域控制器供应商和芯片厂商紧密合作开发的趋势。目前,伟世通、大陆、博世、安波福等在全球域控制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企业迅速崛起,经纬恒润、德赛西威、百度、航盛电子、东软、海高汽车、布谷鸟、环宇智行、知行科技等企业也积极参与ADAS域控制器的研发和应用推广。







智能网联电子产品——T-BOX产品




T-BOX产品:2014年首次量产,形成了适配于华为、高通等主流通讯模组厂商的一系列产品。


随着5G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关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公司已推出了基于5G和V2X技术的新一代T-BOX产品。该产品在传统车联网功能的基础上,丰富了音视频监控、高精度定位、行车智能提醒等应用功能,并将持续拓展更多智能网联领域新应用,提升驾驶安全和交通效率,增强用户驾车体验。




截至2020年末,公司T-BOX产品已配套了一汽解放J6、一汽红旗HS5/HS7、广汽埃安S/V/LX、江铃福特领界等车型。2018年至2020年,发行人T-BOX产品销量分别为5.63万套、21.18万套和34.24万套。2020年T-box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3.9%,位居全部厂商第10位,本土厂商第5位。








智能网联电子产品-网关




网关(GW)产品:作为整车网络的数据交互中心,可将CAN、LIN、以太网等协议下的网络数据在不同网络中进行路由。由于独立网关的存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设计可以持续优化。公司网关(GW)产品具有平台化特点,可以根据客户在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管理策略等方面的定制化要求灵活配置;网关软件基于AUTOSAR架构开发,结合了信息安全相关功能。整车厂可以通过该产品提高整车拓扑结构的可扩展性和整车的信息安全。


截至2020年末,发行人网关(GW)产品已配套上汽通用别克GL8、奇瑞瑞虎8、吉利缤越/缤瑞/帝豪/远景/远景X3/几何A、广汽传祺GS4/GS8/GM8、小鹏P7、一汽解放J6/J7、重汽豪沃T7等车型。2018年至2020年,发行人网关(GW)产品销量分别为42.42万套、64.26万套和83.66万套。








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








公司具有完善的产品开发流程、标定匹配流程、软硬件测试验证能力和功能安全开发能力,车身和舒适域电子产品量产经验丰富,基于平台化防夹算法和AUTOSAR软件架构,发行人生产了防夹控制器(APCU),电动后背门控制器(PLGM)以及车门域控制器(DDCU)等产品,已为众多国内外主流整车厂商成功配套多个车型,拥有较高的产品认可度。


目前,公司已与全球知名的天窗系统供应商英纳法、上海毓恬冠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艾习司(AdvancedComfort Systems Group)等展开多年的合作,公司防夹控制器(APCU)产品已进入吉利、北汽集团等整车厂的配套体系,同时通过英纳法等国际一级供应商,最终配套于福特集团、通用汽车、捷豹路虎、戴姆勒等厂商的车型。截至2020年末,公司防夹控制器(APCU)产品配套了凯迪拉克XT5、捷豹F-PACE、现代索兰托、吉利博越等车型。2018年至2020年,公司防夹控制器(APCU)产品销量分别为277.87万套、251.93万套和248.25万套。








底盘控制电子产品




底盘电控系统作为整车电子电气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可以改善驾乘的舒适性,同时也保证了驾乘的安全性,是汽车运动控制、主动安全功能实现及智能驾驶的基础。


公司2006年成立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EPS)团队,对EPS全系列产品进行针对性开发。目前,公司提供的支持智能驾驶的EPS产品,具备接口配置适用范围广、产品功能完善、信息安全等级高等特点。


截至2020年末,公司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EPS)产品已配套东风风神D01/D02、长安跨越V3、塔塔Intra1000/Intra1300等车型。2018年至2020年,发行人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EPS)销量分别为19.11万套、22.78万套和24.27万套。







新能源和动力系统电子产品




整车控制单元(VCU)是车辆的核心控制部件,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实现车辆模式判断、整车驱动(扭矩管理)、能量回收控制、定速巡航等数十项功能。


2010年公司推出第一代整车控制单元产品,经过多次平台迭代开发,产品功能不断优化。目前,公司整车控制单元主要包括新能源整车控制器和商用车整车控制器,已供货国内外十余家主机厂,已量产及开发中的车型三十余个,主要客户包括一汽解放、江铃汽车、吉利、中国重汽等。


公司电池管理系统(BMS)产品依托自身控制系统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经验积累,已覆盖12V-800V各电压级别电池包类型,并兼顾乘用车及商业车使用环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主要配套客户包括北汽集团、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







高端装备电子产品




公司为高端装备领域客户配套生产机电控制等产品。凭借自身研发技术和系统的解决方案,公司高端装备电子产品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系统研发服务







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

率先实现港口L4商业运营




公司于2015年进入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领域。为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系统出行即服务(MaaS)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运营,公司开发了单车智能解决方案、智能车队运营管理解决方案和车-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公司智能驾驶业务已覆盖多个场景,包括港口智能内集卡、智能环卫车、园区物流、微公交等。港口智能驾驶作为公司重点突破场景,已去掉安全员,并率先实现MaaS完整方案,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港口L4无人驾驶商业运营的企业。


L4级自动驾驶商业运营案例:


2018年4月,公司与一汽解放合作发布L4级港口集装箱水平运输专用智能车(ICV)及园区自动洒扫车,并在青岛港开始试运营。


2018年11月,与一汽解放团队在唐山港京唐港区展开无人集卡的实地测试,进行实船装卸作业。


2020年,与日照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2020年底投放15台无人集卡参与全自动码头生产作业,后续再投放60辆。








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

单车智能解决方案




单车智能解决方案:包括基于SOA的自动驾驶整车架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解决方案、AI感知算法、自主开发的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等汽车电子产品和定制开发的线控车辆。


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的视觉识别、激光识别、高精定位等感知算法开发和部署能力。在AI感知算法层面,根据智能驾驶车辆的目标环境和用途,公司设计了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差分GNSS、高精地图、惯性导航等传感设备的多冗余、高安全感知算法。








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

智能车队运营管理解决方案




智能车队运营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开发基于4G/5G通信的车联网系统,连接智能车辆终端和后台系统,建立了车队运营调度监控系统、车队远程驾驶系统、V2X车路协同系统、现场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智能车队运营管理。


公司具有专业的V2X路侧感知系统开发能力,包括V2X通信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交通场景的应用和部署能力、路侧感知系统与智能驾驶系统的功能集成能力。







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

车-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车-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包括云端大数据系统、数字孪生系统和OTA软件升级管理系统。


公司自主开发的OTA软件升级管理系统是车-云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OTA软件升级管理系统,研发团队可基于云端大数据系统进行软件迭代优化,快速将新版软件部署到智能车辆,既能实现对已投放智能车队的整体快速升级,也能实现针对部分车辆的部分控制器软件的特定升级。








汽车产业






德赛西威:

座舱域切入智能驾驶域




德赛西威:

具备德系基因的汽车电子龙头



德赛西威是国内汽车电子龙头企业。公司地处惠州,成立于1986年,是一家脱胎于中欧电子,德系基因加持的优秀汽车电子标的:


前身是“中欧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由飞利浦汽车音响、香港金山、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德赛集团前身)成立于1986年。1998-1999年曼内斯曼威迪欧先后收购飞利浦汽车音响系统和香港金山股份,中欧正式成为曼内斯曼威迪欧和德赛集团的合资企业。此后曼内斯曼被西门子收购,公司更名为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惠州)有限公司。2010年3月德赛集团收购西门子VDO的全部股份,公司由合资企业转变为自主企业,并于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


公司核心定位与优势:


(1)中间层角色,对接纯软件与主机厂之间的需求。


(2)软件与硬件结合,机电一体化。


德赛业务模式介于传统零部件与计算机软件公司之间,一方面优势在于:基于车机业务,一直与下游主机厂保持紧密关系,熟悉需求所在,也能够做好制造工艺上的质量管控。另一方面优势在于:机电结合,既能够做硬件制造,又具备软件设计开发能力。








德赛西威三大主营业务




三大核心产品模块:公司于2019年10月进行组织架构变革,形成三大业务群:包括智能驾驶舱(包括(车载娱乐系统、车载空调控制器、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显示模组与系统)等、智能驾驶(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环视系统、泊车系统、T-Box、传感器)、网联服务(如各厂商车联网平台、整车OTA等)。其中拳头业务智能座舱(营收占比90%左右),战略业务智能驾驶+网联服务。







德赛西威-业绩触底反弹




2018-2019年受国内汽车销量下行影响,公司业绩出现下滑。2015-2017年,随着我国乘用车销量增长,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渗透率提升,公司业绩持续增长。2018-2019年,受国内汽车销量下行影响,以及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布局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营收与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分别同比下滑1.32%/29.79%。


业绩触底反弹,重回增长趋势。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67.99亿元,同比增加27.39%,归母净利润5.18亿元,同比增长77.36%,重回增长通道。2021年Q1公司业绩续创新高,实现营收20.42亿元,同比增加78.30%;归母净利2.28亿元,同比增加312.08%,归母净利及增速实现单季新高。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存量客户销量提升:第一大客户一汽大众2021Q1销量+72%,主要客户广汽+55.6%,吉利+62%,长城+125%,长安+111%。








德赛西威

球化发展,智能座舱是核心业务




智能座舱是核心业务,智能驾驶+网联业务逐步放量。公司早期主要业务是汽车座舱产品,包括车载娱乐系统、驾驶舱信息显示系统、车载信息系统、车载空调控制器(2019车身信息与控制系统)等产品,2016-2018年营收占比超过95%。2019-2020年公司智能驾驶+网联业务逐步放量,营收占比持续提升,从2016年的0.07%提升至2020年的11.27%,我们预计未来有望继续为业绩贡献增量。


从“国际本土化”到“本土国际化”,海外业务较为稳定。公司以惠州为中心,从合资企业转变为自主企业,又逐步向新加坡、日本、欧洲、美国等地拓展,有利于增强国际化研发和制造能力。2016-2019年境外地区收入占比稳定在15%左右,2020年受疫情影响,境外业务占比9.09%,有所下滑。








德赛西威

2020年研发人员占比40.69%




全球多地设立研发中心,2020年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0%。公司1992年在惠州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后续相继在在新加坡、日本、欧洲、中国南京、成都、上海、深圳等地成立研发分部。2020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748名,占比40.69%。目前,公司拥有超过1000项专利,已掌握车载电子操作系统设计技术、单芯片多系统处理技术、车载显示屏光学技术、驾驶信息应用算法、车载以太网开发技术、视觉和雷达感知技术、车辆运动规划算法、车辆运动控制算法、大数据分析及应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云端在线升级技术等核心技术。


公司参与近3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建设,包括参与首个汽车多媒体国际标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泊车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汽车电子系统网络安全指南》国家标准、《汽车用液晶仪表》行业标准等,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智能座舱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贡献主要收入




公司座舱业务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贡献主要营收。2020年公司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营收占比67.6%,随着其他业务拓展,传统业务占比逐渐降低。由于自动驾驶与车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座舱电子产品仍将成为公司营收与利润主要来源。


车载娱乐系统包括收音机、CD收放机、液晶显示屏、汽车音响等设备,车载信息系统包括多媒体导航、远程通信、电子地图等;驾驶信息显示系统即数字仪表,显示车速、里程、方向灯指示等信息。空调控制器是一种汽车空调控制装置,可分为手动机械式、电动电子式、单温区全自动等。








智能座舱

显示模组及系统、液晶仪表增长可观




公司显示模组及系统、液晶仪表产品销售额增长超过100%。2020年,显示模组及系统、液晶仪表均获得良好发展,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00%,且订单储备充分未来持续增长可期。


信息娱乐系统作为公司核心业务,具备较强竞争力。2020年公司信息娱乐系统突破江淮大众、马鲁蒂铃木(印度)、丰田(印度尼西亚)等新客户,并获得一汽大众、广汽丰田、一汽丰田、日本马自达、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广汽乘用车、比亚迪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众多优秀车企的新项目订单。


随着车载显示屏的大屏化及高级科技化需求的快速提升,2020年公司显示模组及系统业务实现对国内大部分主流OEM客户的覆盖,并获得白点客户一汽红旗、东风乘用车的新项目订单,量产及订单规模逐步提升。液晶仪表业务批量配套比亚迪、广汽乘用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奇瑞汽车等存量客户,并突破了一汽红旗等新客户。








智能座舱

多屏智能座舱广泛应用




公司多屏智能座舱产品已实现规模化配套量产。2020年,公司的多屏智能座舱产品已在广汽乘用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理想汽车、天际汽车等多家车企的车型上规模化配套量产,并持续获得一汽红旗、广汽乘用车、长安汽车等核心客户的新项目订单。其中长安汽车CS75plus搭载了公司双12.3英寸高清大屏产品,在座舱内饰上增强吸引点,CS75Plus上市以来持续热销,2020年单车型销量突破20万辆。


2019年公司在CES展会上发布了第三代智能座舱,搭载高通骁龙820A的四屏互动智能驾驶产品,并于理想ONE车型上配套量产。公司“四屏交互”驾驶舱采用双芯片+双系统架构,高通骁龙820A芯片+Android Automotive系统负责娱乐,德州仪器J6芯片+Linux车机版系统负责信息显示。双系统架构确保车载娱乐的丰富性和驾驶控制的稳定性,公司通过自身整合能力实现四屏互动。


公司具备座舱域控制器量产能力。公司和BlackBerry合作推出一机双屏虚拟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该域控制器采用了QNX Hypervisor和QNX Neutrino实时操作系统(RTOS),搭载公司最新的AR导航功能,已应用于奇瑞品牌旗下的瑞虎8Plus和捷途X90车型。








智能驾驶

IPU系列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布局全面,产品多样化且多数已配套量产。


公司是国内自主品牌厂商中布局最全面的公司之一,智能驾驶产品覆盖感知层面的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地图定位、V2X,以及决策层和中间件环节,适用高速、城市和泊车全场景。







智能驾驶-AVM环视系统




智能驾驶领域目前已量产项目:360环视系统、泊车系统、DMS系统、T-Box、24G/77GHz毫米波雷达、摄像头。


座舱域向驾驶域的技术延伸,品类扩展/ASP提升:中控→360环视(环视摄像头的画面拼接投影至中控)→泊车系统(依靠环视信息并控制泊车),更多中高速ADAS系统落地。从基础环视功能到融合泊车、再到全自动代客泊车,软硬件方案对传感器、数据处理、决策的需求越来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环视供应商提出更高要求。


公司360°环视产品具备市场领先地位。目前公司已为几何C汽车提供540°车身透视影像产品(360°高清影像+180°底盘透视检测路况),至于在特殊路段提供540°环境事业,确保驾驶员安全驾驶。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0年国内新车(合资+自主品牌)前装标配搭载AVM新车上险量为308.41万辆,前装标配渗透率为16.17%。市占率方面,TTE(同致电子)、德赛西威、歌乐(佛吉亚)、法雷奥、欧菲光(欧菲智联)排名2020年前装标配搭载上险量前五,公司出货量达到35.35万套,位列第二。








智能驾驶

IPU系列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智能驾驶:IPU系列(域控制器)产品,包括主打性价比的IPU01/IPU02,以及高性能为主的IPU03/IPU04。


IPU01(L1)支持接一个前视摄像头,可满足低速领域环视、泊车相关功能和ACC自适应巡航功能。


IPU02(L2)控制器支持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不仅可以用于低速场景,在中高速场景下可以变道、超车、下匝道,高性价比地应用于BSD盲区监测、LD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IPU03(L3,英伟达Xavier,域控制器)算力高达30TOPS,可外接12路摄像头、12路CAN汽车总线、2路LVDS等。


IPU04(L4,英伟达Orin,域控制器)算力可达251TOPS,可提供12路输入,满足环视四路,前视、后视以及侧向的视觉辅助、舱内的视觉感知应用要求,规划配置一个16G的LPDDR5,128G+256G的存储空间。







IPU02/IPU01控制器及系统:受益ADAS渗透率提升+国产替代加速。


公司于2016年成立了专门智能驾驶辅助事业单元,技术研发涉及摄像头/雷达/控制器/软件算法等,ADAS系统研发方案包括AEB、车道保持、自动泊车、前碰撞预警、盲区监测等。


IPU02受益ADAS渗透率提升(15%/2020→50%/2025)+依靠高性价比/24小时服务实现国产替代。海外竞争对手:博世、大陆等(德赛的优势:高性价比/服务质量);国内潜在竞争对手:座舱玩家(德赛的优势:座舱客户基础)。








IPU03域控制器:项目加速落地+业务边界扩张。




以小鹏P7为例:德赛提供IPU03域控制器,小鹏自研软件算法,其他供应商提供传感器。IPU03域控制器约1000美金:AI芯片(英伟达xavier,400美金),MCU芯片(英飞凌,100美金),剩余部分基本是德赛。


自动驾驶IPU03产品,是基于Xavier芯片和QNX Safety OS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2020年出货量超过1万台。这在当前是全球除特斯拉FSD外,算力最高、在终端用户车型上量产的惟一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2020年4月,公司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价值的自动驾驶核心域控制器IPU03,配套小鹏P7量产发布,助力实现高低速场景下的L3自动驾驶功能。IPU03作为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能够及时计算各类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实时采集的数据,并通过算法迅速处理相关行驶状态与环境的数据信息,给出相应的决策,最终实现高速场景下的上下匝道、自主变道,城市道路的塞车自动跟车,低速场景下的自动泊车APA以及代客泊车AVP等功能,用一个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配合各类传感器,逐步从智能化辅助驾驶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转变。








IPU04域控制器:项目加速落地+业务边界扩张。


IPU04的设计架构上面向L4的需求,基于英伟达最新的Orin系列处理器进行集成,满足环视四路,前视、后视以及侧向的视觉辅助、舱内的视觉感知应用要求。


2020年9月,德赛西威、英伟达、理想汽车三方达成战略合作,理想汽车将在2022年推出的全尺寸增程式智能SUV上搭载IPU04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理想汽车选用的NVIDIAOrin系统级芯片发布于2019年,计划于2022年正式投产。


公司作为中国自动驾驶供应商中的佼佼者,将基于Orin系统级芯片的强大运算能力,为理想汽车提供了性能优异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理想汽车将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所有自动驾驶的程序设计和算法逻辑的设定,成为国内首个可以完整独立开发Level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新能源车企。








智能驾驶

已获得新加坡M1无人驾驶路测牌照




自动驾驶团队成立时间:2019年年初,德赛西威宣布成立新的自动驾驶博士研发团队,专门在新加坡研发4级(L4)和5级(L5)自动驾驶以及有关网络安全等前沿技术。新加坡的汽车技术部门是德赛西威开发搭载4-5级全自动驾驶技术样车的唯一一个全球开发基地。


新加坡团队成果:2019年底,德赛西威正式收到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书面通知,公司顺利获得无人驾驶车辆第一阶段路测的牌照(简称M1),德赛西威测试车可以在新加坡特定区域公共道路行驶。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目前颁发的无人驾驶车辆路测牌照分为三个阶段:通过无人驾车场地测试,颁发特殊区域公共道路测试许可(M1);通过特殊区域公共道路考试,颁发跨城区公共道路测试许可(M2);通过跨城区公共道路测试,颁发跨城区公共道路认证许可(最高级别M3)。








参考资料来自:东吴证券研究所、驭势资本研究所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定义汽车系列深度报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