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未发
——三年语文教育教学回顾与反思
文/张永刚
中考成绩尘埃落定,孩子们也都去往理想的学校报了到,但心里却隐隐感觉不快。
四十岁,突然发现以前的自己不是在做教育。参加了语文湿地的学习,加入了晋城名师工程的培养队伍,成立了三人行语文工作室,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才感觉离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近了。
三年前,接手这一届学生时,无论是做班主任还是语文教师,我都有很大的调整和改进,努力朝着民主和科学的方向行走。特别是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更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立德树人,全面渗透德育芬芳。
无论是什么学科,都行进行德育渗透,特别是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更是润物无声。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复杂工程。如果学生是一颗不断成长的大树,那么智力、毅力、感恩和爱,就是这颗大树成长最重要的养分。作为班主任,更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随时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开学第一课,用歌曲《相逢是首歌》拉开孩子们初中生活的帷幕,珍惜相逢的缘分便渗透其中了。“我型我秀”的才艺表演让孩子们秀出自我,秀出风采,秀出个性。“青春与责任同行”的集体生日,在快乐的同时,让孩子们明白生命的真谛。每天一则名言推荐,在无形中走进课堂,濡染心灵。借着体操、拔河比赛凝聚班级力量,唱着班歌、校歌旋律指引班级方向。语文课堂似小溪潺潺,不断浸润学生心田;课外活动,如雨露忽逢,借机滋养孩子肺腑。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三年的一贯坚守。
二、落实阅读,书香潜润语文园地。
部编版教材每个单元双线并行,三位一体,用讲读课文、自读课文,把学生引向阅读的广阔天地——整本书的阅读。开学前,我通过网络搜索和自己的思考,为学生列出150本班级图书馆的必读书目,开学后引导学生集体购买,成立办理图书馆,并通过主题班会、读书交流会、名著手抄报、晓黑板读书打卡等形式指导孩子们把读书的事情落在实处。
学语文,不能不读书;学语文,不能不读整本书。在初一初二的时候,努力做到少做题,多读书;少些碎片化阅读,多些整本书阅读。两年的坚持,有些不读书的孩子读起了书,有些读书少的孩子多读了书,个别有读书习惯的孩子读痛快了书。阅读课,阅读周,我大胆地第一次这样做,只希望书香晕染,带着孩子们走向更远的地方,让他们诗意地栖居在生活无边的海洋。
三、加强写作,真情抒写生活本原。
每次接手初一都要用好长一段时间,引导孩子们写真事,抒真情,这一届学生也不例外,不过更注重写作实践。
微写作三年都在做。写景、写人、写细节、写肖像、写物件、写短评、把诗译成诗、叙写、缩写、扩写、随文短篇……努力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做班级播报,写播报稿。坚持做了两年的班级播报,按学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播报,把每天的大事小情聚焦一点,写成文字,录成视频,发在班级群内。遇到节假日,可以组团播报,创意播报。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班级管理,更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提升写作。快板播报、音乐播报、说唱播报,孩子们就是这样,给他们一块舞台,他们就会灿烂。
做班报主编,编辑班级周报。坚持做了两年班级周报,一开始是日报,但自己压力太大,因为每天都要写“老班有话”栏目,后来改为周报,按学号每个学生轮流做,内设“班级新闻”“班级通讯”“班级播报”“播报短评”“随笔精华”“老班有话”“家长园地”“本周之星”等栏目,引导学生热爱班级,热爱生活,打开“活法与写法”的通道。截止2019年7月,共编辑班报155期。这些文字,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丰富了孩子的心灵,也提升了孩子们的写作水平。
写“班级史记”,为班级立传。升入初三,孩子们学习时间紧,压力大,我们停止了播报和周报的活动,开始写“班级史记”,原计划写一百回,但因为疫情,只写到了六十回,但在写作中,孩子学会了设置悬念,编排结构,开场小诗,就像四大名著一样,做得有模有样。
随文写作,名著读写,更是写作的日常状态。
三年来,好多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作品集。
四、注重积累,打好根基厚积薄发。
带这届学生,第一次让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古典诗词,每天一首,上不封顶,每周一节自习课进行检查。背了两年,有的同学背了三百多首,有几个学生把《琵琶行》《长恨歌》都背下来了,这是我没想到的。
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有的是书上有的内容,如“有朋自远方来”“古诗苑漫步”“少年正是读书时”等;有的是自创的,如“汉字听写大赛”“班级诗词大会”“谜语猜猜猜”等。语文活动既是知识的积累,也是生活的积淀,写作的源头活水。
阅读是最好的积累,这一点坚持始终。
应该说,这一届学生是我语文教学或者说是我教育生涯的拐点。我用更人性化的管理与学生相处,我用最朴实最真切的策略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但是,但是,但是……中考成绩一般的这一结果实实在在给了我当头一棒。我不停地追问自己,这样的语文教学,你还要坚持下去吗?四十五岁的年龄,你还要那样投入地去工作吗?这几年不停的阅读写作学习,真的有用吗?可是,可是,可是,心底有个声音一直都在:我真的不想沉沦至死,我真的还想用心做班主任、做语文老师,我真的想好好读书,真情写作,做一个真真正正的我自己认可好老师。
看过李镇西老师的一篇文章,也是写自己教育改革的失败,但他说自己的方向没有错,只是没有落实好。他坚持下去了,所以成了名师大家。老实说,四十多岁,我已经没有成为什么名师的想法了,我只是愿意默默地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无论成败,不谈得失,恬淡悠然。所以,我不会去看工资表,不会去管每次作业教案检查的得分,对于觉得不对的数据,也不会去争论(写着写着,班主任的绩效考核发过来了,比较落后,看看那几个冷冰冰的数字,淡淡地一笑,我做了什么,我做得如何,我心里最清楚)。我认真想了想,我工作的方向也没有错。我需要的是思考再纯熟点,落实再扎实点,行走再稳重点。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教育,可能更需要等待,可能更应该看重行走的过程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能为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去拿孩子们的一生作赌注。
写到最后,突然想起今年中考一中录取人数,我班最多,不知是不是上帝在关上门的时候,还不忘给我留了一扇窗。也许他想告诉我,不放弃,就永远会有光亮。
是的,不放弃,不是教育学生的空洞说教,也应该是留给自己心底最铿锵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