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终身之事业——读《师范生应有之观念》有感

      通过快递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觉得沉甸甸的,好厚的一本书。我首先浏览了封面:一个戴眼镜的“文”人;速读了序:民主第一,自由始终,行动一生,创造其中——“民主之魂,教育之光”,与放其书,欲罢不能;一气呵成又按照目录找到了李淑芳老师推荐的《师范生应有之观念》这一课。第一次读,就觉得陶行知先生何其有才,为教育用情至深,潜心研究,累积经验,形成经典,集成“厚书”。

网购书籍 开始拜读

      陶先生曰:“现在当教员,亦未尝不是做学生,盖不学则不能教。”读完这句我突然想起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只有不厌倦的学习,才会有不厌倦的育人。常教常新是一种尝试,百教不变又是一种味道。是诲人不倦还是诲人生倦就要看我们的内心选择了。师范生作为一种具有特定角色期待和社会定位的个体或群体,是今天的学生、明日的教师,未来的终身需要学习的教育者。


教育乃最有效力之事业:

        “教育能改良个人之天性。人之性情有善有恶,教育能使恶者变善,善者益善。”我觉得这是教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虽有“人之初性本善”,亦有“近墨者黑”,即随着我们的不断成长,必会融入复杂的社会,接触各类人群,性情也必然会受影响,唯有教育,唯有用心教育,才可以“取恶性中之善分子,去善性中之恶分子”,一路引领健康成长,为社会、国家培养“真正的人”。

      “教育能养成共和国之要素。共和国有两大要素:一须有正当领袖,一须有认识正当领袖之国民。正当领袖能引导国民行正当之事业;不正当领袖,能诱致国民行不正当之事业。”可能与自身职业有关,读此段,我的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教育机构,比如其中的元素——学校。这里的领袖即为“校长”,国民即为“学校教师”;亦或者是微元素——班级,领袖即为“班主任”,国民即为“学生”。校长,班主任都是管理者,如果二者都能摆正位置,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地用心去带领老师、同学们积极向上发展,健康快乐学习与成长,那么老师们,同学们也会通过自己的内心判断并认可领导的正确决策,充满热忱地积极从之,由此,班风良正,学校也会不断发展壮大,所谓“正当领袖之势力日张”;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人心向背,一盘散沙,日而久之,必会呈现“而不正当领袖之势力日蹙。”

      教育能传播非遗传的文化。世界文化无虑万千,皆父母所不能遗传者,而教育却可以一一灌输之。教育能造文化,必可造国。

妙笔千山 国之情

        教育为最有可为之事。“人是人,我是我。天即生我,则必与我以一种为人所乐能为之能力。不然,既有他何必有我!天即生孔子,万事皆孔子所能为,则又何必生我而为古人之附属物?”最后一问甚是精彩!自古就有“既生瑜何生亮?”如今,在高手如林的这个时代,不悲观,不气馁,不彷徨、不退缩、不甘于平庸,确实需要一种勇气。先生的这句话,给了我充分的自信。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个体,在某一时空某一领域可能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能行,自己就真的可以做到!


      陶先生还讲道,教育乃一种快乐之事业,教育为儿童需要之事业,教育为制造社会需要之事业,教育为师范生终身之事业!“若无学生,焉有学校?若无学校,焉有教师?”,“男师范生应以教育为之妻,女师范生应以教育为之夫,有此定力,则赴汤滔火,在所不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充满激情的盟誓之词,读来总是这样令人振奋,倾佩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沉醉其教育情怀!当然,这也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教学经历,由最初的抗拒从教,到2011年9月初到岗位的“既来之,则安之”,再从准备一周之后的第一次忐忑登上讲台,到今天这样的热爱这份工作,甘愿扎根于此,每一步都有故事,或心酸痛苦或喜悦兴奋或感动流涕。十年相对于“终身”不值一提,但今天我遇到了更多更优秀的老师,领导,同行者,所以,这个十年的结束也是我更坚定执着于教育的开始……

无奋斗 不青春

      拜读教育经典,得教育智慧。教育,吾终身之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终身之事业——读《师范生应有之观念》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