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百三十四|哲学一百问:一看就懂的西方哲学简史【下】

第三期

我们接着前面来讲这个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要点,第1个思想要点就是亚里士多德他在求学过程当中,他涉猎的学科太广泛了,我们在这里讲他是个哲学家,实际上他又是一个生物学家,物理学家,伦理学家等等,他以一己之力打穿了我们现在所谓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之间的界限。

第2个思想要点就是说,他曾经做过这个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教他教了8年,后来他回到这个雅典教学研究,在这之后就是亚历山大去世之后,他受到这个反马其顿党人的那一拨人的攻击,不得不流亡他乡,结果在流亡当中去世了。

第3个思想要点就是我们要来聊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内容,第1个思想内容就是他跟他老师柏拉图关于理念论的思想,有一个很大的分野,因为他老师认为就是一个物质实体,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独立于这个物质实体之外的一个理念,比方说离这个理念是独立于实际这个梨本身之外的一个概念。

但是在他看来这个理念它不独立于这个实际物体之外,而存在在这个实体物体之中,它们是一体的。

第2个思想内容,就是哲学那个时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也就是说它不仅是包括我们所谓的哲学,它还包括科学,还包括艺术都涵盖,统摄在这个哲学概念里面。

但是在这个概念里面,有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之分,所谓的第一哲学就是讨论存在是什么的学问,也就是我们今天指的这种狭义哲学。

那第二哲学就是研究的是什么,怎么样的这种学问,打个比方来说,山川河流是什么样的形态,那么这个属于第二哲学的范畴,而第一哲学的范畴就是要说明山川存在本身是什么,河流存在本身是什么。

第三个思想内容,亚里士多德把存在分成了两类,一类属于偶性,一类属于必然。所谓偶性,打个比方说这个李子是青色,硬的,这个青色和硬。两个属性,如果从青色变成了红色,硬的变成软的,它并不会改变这个李子主体,因此它叫做偶性。

那这个所谓的必然,他的本质是范畴,那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逃离不了这10个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态、动作和遭受。

那在这10个范畴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实体,因为实体就是跟前面讲的这个存在是什么是一体的,实体就是说明是什么的问题,而其他的范畴都是怎么样是什么样,说明这个问题的,所以说他就把这个存在之问,推导到了实体之问。

那什么是实体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既不述说一个主体,同时也不依存一个主体。那这个怎么来理解呢?比方说我们说苏格拉底是一个智慧的人。

那在这个里面,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实体,因为他不述说其他什么东西,也不描述其他什么东西,同时他也不依存于某个主体,那进而言之,就是这种个别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实体。

在他的这个实体理论体系当中,第一实体就是前面讲的这种个别的事物,但是还有个第二实体就是属性,也就是比方说,我们说人,它也是属于实体。

那这个第一实体有4个特点,第1个特点,它是具体的,比方说苏格拉底,第2个特点,它不同于属性,因为属性它有正有反,有相对的概念,比方说胖瘦好坏,第3个特点它没有程度上的区别,比方说你不能说小明比小红更是一个人,第4个特点它是永恒不变的就是小明在经历生老病死变化过程,但是作为小明这个实体,它是不变的。

那这个实体是怎么形成的的呢?这就跟他的四因说密切相关,也就是我们知道的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所谓的质料因,就是这个实体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比方说桌子由木材组成,那这个形式,就是桌子的形式,桌子的这个样子,那这个动力因,就是使这个实体变成另一实体,是木匠把这个木料做成了桌子,那这个木匠就是一个动力因。

那这个目的因就是桌子做出来是干嘛的?那么更进一步,实际上在自然界可以把动力因和目的因归结为形式因,所以简而言之就是质料与形式的统一。

那么依托这个理论体系,亚里士多德把这个世界就是从最低端的质料因不断的动态的累积到最高端的形式因,这种转换的这样的一个过程,比如说房屋到街道到城镇,就是质量到形式,再到质料,再到形式。

那这个实体是怎么生成的?它也有一套理论学说叫做潜能与现实,这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用木材变成桌子,这个过程就是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就是木材有潜能那个变成桌子,当它一变成桌子之后就成了现实。

最后再来谈一谈这个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思想,他认为幸福就是至善,那在这基础之上,他认为有三种跟幸福相关的生活,一种是欲望的,一种是政治事业的,还有一种是思辨的,也就是哲学家的那种生活活法,他认为这个是比较高级的。

同时他认为我们应该保持中道,也就是比方说我们不要太自负,不要太自卑,要保持自信等等。

今天就分享到这。

第四期

昨天跟大家简单分享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和一些思想观点,那我今天呢,就是把康德哲学体系这方面阅读完了,但是这个输出和阅读这个鸿沟还是蛮大的,还得继续慢慢来。

不过这也有个好处,就反正你读了之后很容易有一段忘却的时间,这个时候,你在输出从某种程度上又强化你的记忆,当然我不是从记忆上来做这个事情的,更多的是从自己的理解感受上来进行这种输出的。

我们这一节首先的思想内容是这个古希腊晚期哲学的衰落,那首先讨论这个哲学衰落呢,我们得理解清楚这个时代背景,那这个时代背景是怎么样子的呢,有这么几点。

第1点啊,就是当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那个时候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味道了。

第2点就是本来高度分化的城邦体制在战争的这种影响下,就使得各种分化的城邦统一成了一个国家政体,比如: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在这个帝国的版图扩展当中,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其中带来了一些所谓的糟粕文化,就使得人们开始沉迷在感官娱乐当中,不再像以前一样把城邦当成是自己的城邦,要去思考普遍的抽象的规则和制度。

也不去关心所谓的世界的本原,那些终极问题,只活在自己与自己个体生存的相关问题上,比方说怎么快乐?怎么幸福?

那在这种背景之下就有了三种思潮,第一种思潮,伊壁鸠鲁主义, 第二种思潮,斯多葛主义,第三种思潮,怀疑主义。

首先我们来看第1种思潮,伊壁鸠鲁主义。有哪些思想要点的,第1点就是他提倡的这种快乐,幸福是有节制的快乐,第二,他分析啊,我们之所以不快乐不幸福啊,有这么几点原因。

第1点就是恐惧自然灾害,第2点就是对死亡的恐惧,第3点就是人际关系不和谐。那怎么来解决这种心灵上的困扰呢?

第一点,是从原子论的角度出发就是世界都是一大堆原子组成的这些原子在排列运动中的过程当中可能出现偏差,所以就出现了偶然性,那可能有很多所谓的自然灾害,只是你偶然碰上的。

对于第2点呢,他认为就是为什么恐惧死亡,就是你不知道死后会怎么样,你感觉不到死后的那个情景,而且他认为你感觉是什么样,世界就会怎么样,这有点像我们今天的心灵鸡汤的说法,那你可以感觉一下自己死后是上天堂的,那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第3点呢,就是他认为要构建这种社会契约,人在这种契约当中达成某种人际和谐。

第二种思潮,就是这个斯多葛主义,这个斯多葛主义呢,是强调禁欲的,也就是我们为了灵魂上的快乐,是可以舍弃肉体上的快乐的。

它的创始人呢,接受了这个赫拉克利特火本原的思想就认为世界是一团活性之火,这火呢它是具有理性的,它的本质是这个逻格斯。

那我们所有人既然是由这个火生发而来,那我们都必然遵循着逻格斯的支配,所以我们进一步推出就是我们要认识命运的规律,并且服从于它,屈服于它。

那后来这个晚期的斯多葛学派还有三位代表性的哲学家,塞涅卡,马可·奥勒留,爱比克泰德,他们的思想观点分别是第1个还是服从命运的支配,第2个呢还是坚守那种禁欲的生活。

第三种思潮怀疑主义,那这个怀疑主义的代表人物就是皮浪,他就认为任何事情都要悬置判断,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任何事情,都不要去主观判断,比如不用去评价一件事情的好坏利弊,这些都不用去。

那简单的总结一下,前面讲的这个古希腊哲学,最开始呢就是是追问这个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比方说水呀火呀是世界的本原,然后这是一条自然哲学的东西,还有一条形而上学的路径,比方说毕达哥拉斯认为这个世界的本原是数。

在这之后就是古希腊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就是追问人的这个抽象的原则里面表的正义美德,透过它特有的这种的方式,还有这个柏拉图就认为有一个理念的型相世界以及他的理想国。

再到这个亚里士多德,提到他的哲学核心实体,以及关于实体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实现的,提到了四因说和这个潜能与现实学说。

再到之后,古希腊哲学衰落出现了三种思潮,这三种思潮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再像以前的哲学家追问世界的本原,形而上的这种终极追问,而是关心人生存的相关内容,比如怎么幸福怎么快乐。


今天就分享到这儿。

第五期

今天继续跟大家来分享自己的一些学习报告和阅读报告,这个关于香帅老师的财富报告吧,今天没怎么看,也不想怎么输出了,因为里面有很多内容,对于我而言个人没有那么强烈的兴趣。

所以说硬要输出的话会比较的尴尬,那关于这本书哲学100问,今天也在地铁上把它全部看完了,然后我也说了就是我不会再像之前一样非常掰细的去输出,如果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宏观的系统的整体的一种输出的话,其实是非常简单的。

因为我之前已经非常掰细了的讲了这个古希腊哲学,然后到后面就到了这个基督教神学这一部分,在这一部分当中,很多哲学家在讨论哲学问题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分野。

一派追求实在论,也就是说在个别的事物背后有一个普遍的本质,另一派就是唯名就认为个别的事物,就只是个别的事物,没有一个普遍的本质。

他们也在想通过哲学理性论证的方式去推导出上帝的存在,但很显然,每一个用哲学去推导的哲学家,在逻辑上都有谬误。

在这之后又出现了两派思维体系,一派呢,就是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这一派思想体系呢,就是从一些天赋观念出发,透过演绎逻辑推理去获得真理性的知识,这个实际上跟我们之前讲的这个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世界本原,还有像巴门尼德存在是一,这一脉思想是密切相关的。

那另外一派就是经验论,所谓的经验论,就是透过我们的感官经验,经由归纳逻辑推理去获得一种真理性的知识,这个是以培根为代表的思想体系,这一脉思想体系开启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先河。

但是这两脉思想体系经过不同的哲学家的发展与推进,最后走进了死胡同,为什么说走进了死胡同呢?因为他们都把两个方向的思维推向了极端。

像这个经验论推向极端,就完全只剩下经验内容,而没有逻辑推理的形式,而另外一脉这种唯理论的思想呢,就只剩下逻辑推理的形式,没有具体的经验内容了。

在这之后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启蒙运动前期的一些人文学者的一些思想观念,他们更多的是在这种人文政治领域提出了很多以人为中心的思维观点,在学过历史的就比较熟悉,在这里就不多加以表述了。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德国的哲学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康德的学说康德是一位大哲学家,他一出来就把前面讲的这个经验论的哲学思维体系和这个唯理论的哲学思维体系的两个极端很好的结合统一在了一块儿。
.
他的三大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以及判断力批判,实际上是围绕着人是什么解决三个问题,第1个问题就是人能够知道什么?人怎么去知道的,第2个问题就是人应该怎么做,也就是他应该遵循哪些普遍的道德原则,怎么遵守,人应该期望什么?简单的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知情意。

那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他又回应了前面这两派思想走向极端的问题,因为他发现以前的哲学家都是隐含的一个假设,就是主体符合客体。

那他换个角度来看是客体符合主体,那就开始考察,首先从感官经验上考察,我们有哪些先天的认识形式,那在这个感官经验上,先天的认识形式就是时间和空间,那在这个理性先天认识形式上就是范畴。

简单说一下这个范畴,实际上就是他提到的我们理性认知思维形式当中,先天就存在的一些观念,比方说必然与偶然,存在与非存在等等这些。

而且他认为有些领域是理性不能涉足的,一旦涉足就会出现二律背反的问题,比方说他提到的宇宙,上帝,灵魂这些观念。

最后再说,说这个康德提到的,就是说我们这个人应该怎么做,就是在这个道德律令上面他的一些思想。

其中有三个核心要点第1个就是我们的这个所谓的道德行为,它能不能普遍化的推而广之,第2个就是要把人当目的而不是当手段,第3个就是自律,就是你自己为自己立法,然后自觉遵守它。

最后再来说说黑格尔的思想体系,实际上它的这个思想体系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就是他提到的绝对精神,这个绝对精神不是独立在一切事物之外的一个普遍本质,而是内化在一切事物当中的一个自我推动自我发展的一种力量,也就是他所说的正反合的一种辩证统一的推动力量。

它还有一个观点叫实体即主体,这个实际上就是说,我们本来认为这个客观事物,它是没有这个能动性的或者说这个发展的动力的,但是在他看来一切实体它本身内在就具有一种推动体内生发展的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形式就是正反合的一种辩证统一。

比方说我们看呀,一颗种子开始长出了叶子,开始开花,开始结果,死去,就是一个事物它自己内在不断正反合,推动自身发展的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关于他的思想体系看一下下面这张图你就基本上能够领会,最终最终的落脚点就落在这个绝对精神上面因为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演变和发展的动因就是这个绝对精神。

那么关于这本书里面很多哲学家的思想观点,在这里就无法一一表述了,我只是非常笼统的,宏大的,压缩式的简要的概述了一下,就是里面的一些思想要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阅读一下这本书,然后细细的品味一下,如果对其中的某一思想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专题,明天我又就开始读下一本新书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导读一百三十四|哲学一百问:一看就懂的西方哲学简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