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下的我们需要更深层、更认真的阅读?

       在现如今发达的互联网环境下,书籍之外我们有更多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选择(而在互联网诞生之前书籍是信息传播与知识交流的最主要途径)。视频正一步步侵蚀着书籍的地位,它们不仅能够取代书籍的部分功能,而且快捷方便,可以让我们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接受视频中传达的信息,而书籍和阅读永远不可能做到。网络上的短篇文字、文章等,使得用户在碎片时间就能完成一个独立篇章的阅读,因而受到大众喜爱成为很多人的阅读重心。但这些转变是否意味着当下的我们可以将注意力从阅读书籍转移到阅读碎片化的文字和视频?并不是这样的,也绝不应该是这样的!在当下,碎片化的文字和视频越多,我们就越需要更深、更认真的阅读。

01 题目标题党、内容鸡汤文,看过就忘

       人们在快节奏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没有完整、集中的时间去阅读一本书籍,因此出现了“碎片化阅读”的概念,即利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进行简短少量的文本阅读。如果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分割地阅读一本书,其实也无妨。但大多数人践行的碎片化阅读,阅读的不是书籍,而只是网络上的短篇文字、文章(下文统称网络短文)——洗漱时打开今日头条、上下班通勤刷一刷公众号、吃饭时看看知乎文章,这些似乎成了常态。它们有着它们的优势——短,在一篇短文章中就能蕴含自己的观点,读者几分钟之内就能完成一篇独立作品的阅读(而几分钟时间阅读书籍最多只能阅读数页),但这也决定了它们的内容不会很有深度。

       与“碎片化阅读”相辅相成的是“流量”的概念,流量就是王道、流量就是盈利。内容简短碎片化、生产内容的成本就低、网络上就会充斥着更多的碎片内容,如何让自己的内容被更多人阅读、拥有更多流量就成了许多内容生产者写作时的首要考量。于是网络短文中充斥着“标题党”,想方设法引起用户兴趣和点击行为(用户点击阅读一篇网络短文成本是极低的,只要稍加诱导就可以显著提升点击量和阅读量),“一生必读的五本书”、“一个人开始赚钱的征兆不是努力!”、“人废掉的三大症状”等等,用户会抱着“点进去看一看作者到底在扯啥”、“说不定对我有用”的心理去浏览,而这正达到了作者的目的。题目标题党、内容鸡汤文成了许多阅读量10万+文章的标配,这些短文能够让我们在碎片时间里不会无所事事(甚至能诱导我们在非碎片时间也去浏览阅读),且能让我们有着很有收获的错觉,但特点是“看时挺爽,看过就忘”,对于读者来说除了填充空白时间之外没有丝毫营养。

02 观点态度精心包装,不经思索地接受

       即使是非标题党、非鸡汤文,也会被流量所裹挟。为了让自己的内容能够在千万网络短文中脱颖而出,让读者或观众在浏览之后认同自己是个较优质的内容生产者,并慷慨地点赞、评论、关注,以获取流量收益,作者会精心包装自己的观点,用特殊的写作语言和形式、用头头是道娓娓道来的讲解、用精美的排版和视频制作(这种内容形式本身是中性的,无可厚非的),使得读者或观众能够非常自然地将文字和视频中包装好的观点不经任何处理转移到自己脑中。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读者或观众会有充实的感觉,但他们也只是单纯地接受信息、观看与消费别人的作品和观点而已。于是读者或观众每浏览完一篇文章或一个视频后,都会有“作者说得真好”、“确实如此”的感觉,这个也对那个也对,就是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思考,只是成为了别人精心赚取的流量的一份子。

03 视频加快生活节奏,文字让生活慢下来

       视频和网络短文,为用户在快节奏生活的间隙提供了可浏览的选择,但同样,它们也让用户的生活节奏更为加快,一个接一个地去消费作者的观点,将自己的碎片时间填满,甚至占用主要时间来浏览这些看起来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对自己帮助不大的内容。特别是视频,文字内容需要我们线性地阅读,且阅读速度无法提高很多(除非进行略读),而对视频,有一个选项叫做“倍速播放”,只需点击这个按钮,就能一边进行手头工作、一边更“高效”地获取信息。而认真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感受慢节奏生活的美妙。或许是睡前的固定时间,或许是通勤时间,捧一本书(当然也可能是电子书),将自己沉浸其中、专注这一个专一的主题,主动汲取营养,从阅读中真正“抓”到些什么,而不是将注意力在一个个别人的观点中不断切换。

太长不看版总结:为什么当下的我们需要更深层、更认真的阅读?

1. 题目标题党、内容鸡汤文,看过就忘。网络短文只是吸引眼球,没有实际内容

2. 观点态度精心包装,不经思索地接受。读者和观众只是消费别人的观点和作品

3. 视频加快生活节奏,文字让生活慢下来。认真阅读书籍才能静心养性,有所收获

(By BigSunKing,欢迎搜索BBSK2020关注微信公众号“BSK在阅读读读读”,会有更多阅读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当下的我们需要更深层、更认真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