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谈民族与文化:德行天下取其士

民族与文化,这个选题有点大,写的人很多,在知网上搜一下民族、文化这两个关键词,可以搜出上千相关文章、书籍。很多书篇幅很大,内容很广,所谓诸子百家,更有其说。

而近期再版钱穆的《民族与文化》,却是百年少见的经典之作,则让人眼前一亮。其原因可能有几个:

(1) 钱穆是公认的近代国学一代宗师,学识渊博,其作品缜密谨严,大气蓬勃。

(2) 钱穆为人有读书人本色,不论在何环境下,均保持其学术立场,从不阿谀奉承。

(3) 没有受到文革迫害,始终以独立的学术态度弘扬中华文化。

《民族与文化》以"民族"和"文化"为主题,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叙述了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的形成、融凝、前途,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和特征。很多史学观点对过去所学冲击不小,比如

对封建社会的不同理解:

《民族与文化》的着力点同于同类学说,封建社会各有封疆的,各自关闭在独立的格子里面……诸侯们为了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

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几千年来中国就不是封建社会,而是多民族的融合过程。一直喊的打倒封建社会就有点搞笑了。况且中华文化的传承有着客观必然性,当你说着中国话、过着中国年,而后说要打倒旧文化,这个也有点搞。之前一直没明白五四运动的本质。现在通过钱穆对封建社会的解释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句明言有了新的理解。

钱穆的四民社会观

钱穆先生,探究中国社会之演变,提出「四民社会」的观点。认为中国社会自春秋战国以下,可称之为「四民社会」。四民指士、农、工、商。四民社会乃是以「士」为中心。

钱穆学说如果说有争论很大因素是由于其四民社会的提出。将整个社会简化成士、农、工、商,而着重强调士的作用。这个分法把皇权一族放在哪里了?把很多其它社会阶层放在哪了?

钱穆认为:凡能志道明道行道善道者,在中国谓之士。

这个分法就有意思了。不看社会地位,不看工作性质,只看品行修为。今日的中国如果按这个分法, 官拜厅级不能称之为士,小到清洁工只要德行OK,可为士。

《民族与文化》一个“士”贯穿着整个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成为民族性的追求和理想。今日再来看钱穆的书感觉依然有价值。都说史学家都是为政治服务的,而我们从钱穆的书中找到了那种对历史纯粹的可爱。

书的最后先生指出中华民族文化深入基因了,但这基因也越来越淡薄了,事事都向西方看使现在的中华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文化之强大,不再以之为共同的信仰,现在的读古代圣贤之书的小孩子也越来越少,然而中华民族的复兴的答案也一定在中华文化之内~我想这才是他写作本书的初衷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钱穆谈民族与文化:德行天下取其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