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十)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上一段庄子抨击惠子“拙于用大”、“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不甘心,接下来以更加猛烈地方式回击,直截了当地讥讽庄子“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1.惠子的规矩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对比来读,上一段,惠子只是假借葫芦太大,自己不善于使用,最后只能将其砸碎,暗讽庄子之言之行,不符合世俗标准,不被人所接纳。庄子则回击,不是大葫芦不好用,是你不会用。惠子被庄子KO后,干脆直接打口水战,说”我有一棵大树,人家都叫它樗。它的树干木瘤盘结而不合绳墨,它的小枝弯弯曲曲而不合规矩,生长在路上,木匠都不看它。庄子你的话,很大不着边际,一点用处都没有,所有的人都抛弃。”

       庄子假借惠子之口说的这个大樗的例子很值得玩味。惠子说大樗“不中绳墨,不中规矩”,不中谁的规矩?谁立之规?谁定之矩?又该如何测量?能够准确测量之物,还有其自然之性吗?樗天生是为了规矩而生长吗?为何樗不知有规矩,而惠子执意以规矩来衡量它?

2.两种生命境界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於机辟,死於网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惠子以比喻来攻击,庄子也以比喻来回击,这场KO赛不要太精彩了。庄子说:“你没有见过猫和黄鼠狼吗?它们卑伏着身子,等待出游的小动物;东西跳跃掠夺,不避高低;踏进机关,死于罗网之中。再看那斄牛,身躯庞大,好像天边的云,虽然不能捕捉老鼠,但是它的能力很大。你现在有一棵这么大的大树,还愁它无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无何有之乡,广漠的旷野,任意地徘徊在树旁,自在地躺在树下。”    

       庄子这段话,看似是写狸狌、大树,细细读来,却是两种不同的生命境界。一种是狸狌,其生命状态是“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其生命结局是“中於机辟,死於网罟”。古往今来,庙堂之中,谁人不是狸狌?现代社会里中忙忙碌碌的人,虽不至于“中於机辟,死於网罟”,但谁不是一生疲于奔命,被困于工作、房子、车子、孩子?谁人不是狸狌?

       第二种生命境界是“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与前文的“天之苍苍”、“江湖”、“无极之外复无极”相呼应,都是无限宽广,没有边际之境。庄子将大樗比作人之天性,是道赋予每个物的物德,是自然的本性。“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为大道。大樗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是人的天性回归于大道,犹如大鹏南飞,又如尧见得道高人后,“窅然丧其天下焉。”

       对比两种生命境界,前者整日“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於机辟,死於网罟”,后者则“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前者无时无刻不在“卑身而伏,以候敖者”,后者则“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后一种生命状态,尽管无为无用,却以道自乐,能得以终其天年,是一个自然生命最本真最至上的境界。

3.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不受斧头的砍伐,没有东西来侵害它。无所可用,又会有什么祸害呢?

        什么是用?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

        “用”是“甬”的本字,意思是大钟,字形像一座钟的样子;“甬”又通“桶”是一种古代器量名。不管是大钟还是桶,都是器物。所以什么是有用?当你成为一种器物,就是有用的,如惠子所说能“中绳墨”,“中规矩”。什么是无用?不能成为一种器物,即不符合规矩,如惠子认为庄子的言行,不符合社会的规矩,是无用的。

       生而为人,是为了成为一种器物,成为有用之物吗?还是成为用物之非物呢?

       如果人之生命,是为了成为符合世俗规矩的有用之物,那和被砍伐以用做器物的树木有何区别?树木被砍伐,自然的弧度被削刨以符合平整要求,侧枝被砍掉以确保整体笔直,毁灭了所有自然的样子,只为合乎木匠的绳墨规矩。

       如果人之生命,是为了成为用物之非物,用世俗的标准去框定物的本性,那和惠子使用大葫芦有什么区别呢?惠子终被葫芦所困,被世俗标准所束缚,最终不得不放弃葫芦,失去了大物。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这是庄子的回答——不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有用的器物,自然天性不会被世俗之用所限制和扼杀,这是“不夭斤斧”。不用世俗的标准框定物的本性而用物,则不会被物所限制,这是“物无害者”。不为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扼杀自己的天性,也不违反物之本性而顺物之性,这是“无所可用”,自然能“安所困苦哉!”。

4.结束语

     “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心意已结,《逍遥游》也完结了。

      是啊,无所可用,又有何妨?又有何困苦呢?

      也许,承认自己的无所可用,方能看透世间实相是“无智亦无得”。

      也许,承认自己的无所可用,就离逍遥更近了一点,更贴近生命本来的样子了。

       也许,这就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某个月夜,漫步在天地之间,清风拂面,不远处孩童们恣意地奔跑打闹。仰望天空,一轮明月遥遥相望。那一刻,我仿佛与庄子心意相通,相视一笑。

      当岁月回归于叶绿叶黄,

      当方向回归于河水流动,

      当孩子回归于嬉戏打闹,

       当万物回归于各自之性。

       天地间,清风里,明月下,

       无用之人,

       彷徨乎,逍遥乎。

你可能感兴趣的:(逍遥游(十)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