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万万没想到,蒋捷的《虞美人·听雨》竟是我的人生剧本!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明代才子唐伯虎(唐寅)出生在江苏吴县的一个商人家里,父亲唐广德经营着一家小酒馆。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一家人至少是温饱有余,算是个小康之家。然而,在重农抑商的古代封建社会,按照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商人在社会上其实地位很低,所以父亲从小对唐伯虎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改变命运,同时也为家族争光。

天才唐伯虎读书悟性很高,他果然不负父亲的期望,16岁的时候参加童子试,就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了人人称赞的“别人家的孩子”。

三年后,唐伯虎在家里的张罗下,与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徐氏是一位大家闺秀,温柔体贴,小两口过上了恩爱幸福的小日子!

这之后的几年里,唐伯虎的生活就是和一些文人骚客旅旅游、吟吟诗、喝喝小酒,那生活简直不能再幸福了!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这不就是少年唐伯虎的真实写照吗!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唐伯虎这人生的开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然而,古人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命运很快给了唐伯虎当头一棒,在他25岁左右的时候,他的父母双亲、妹妹先后去世了,妻子也因为难产去世了,实在是不幸之至。幸福美满的一家人瞬间只剩下唐伯虎一人形影相吊,家道中落,这个沉重的打击让唐伯虎一度特别地消沉。

然而好在祝枝山等好友的安慰、劝解下,唐伯虎逐渐走出阴霾,他决定为了父亲生前的愿望和自己的前途不再继续消沉下去,他开始潜心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28岁的时候,唐伯虎在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他与好友张灵流连风月场所,喝酒撩妹。这件事传到了主考官那里,主考官非常看不惯他的这种行为,所以唐伯虎在这次考试中名落孙山。

之后,爱惜唐伯虎之才的一些苏州名士共同为他求情,唐伯虎才侥幸参加了乡试。当然了,唐伯虎也不负众望,他在应天府的乡试中考了第一,后来人们也称他为“唐解元”。唐伯虎在《领解元后谢主司》一诗之中写道:

壮心未宜逐樵渔,泰运咸思备扫除。

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

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在这首诗中,唐伯虎谦虚地表示自己这次的文章写得不好,希望可以再接再厉到京城参加会试,写出好文章,一举考中进士,更上一层楼。

然而福兮祸之所倚,江阴富商的儿子徐经听说了声名在外的唐伯虎,便邀请他一起赴京赶考,这位徐经就是大名鼎鼎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的高祖父,唐伯虎也痛快答应了。徐经这个富二代一路对唐伯虎好吃好喝招待着,到了京城还经常带他四处拜访达官贵人。然而唐伯虎却因为和徐经走得太近,意外卷入了徐经科场作弊案。唐伯虎也因此受牵连被下狱,最后被判终身禁考,他的仕途之路被堵死了。

唐伯虎最终被朝廷罢黜为浙藩小吏,但他对此感到非常耻辱,决定不去就职。于是唐伯虎失意地回到了家乡,此时的他不仅遭到了旁人的冷笑,还被势力的第二任妻子抛弃了。此后唐伯虎为了缓解失落之情,孤身一人,游历闽、浙、赣、湘等地。

我们可以想象到,人到中年的唐伯虎在旅途中,在异地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唐伯虎千丝万缕的愁闷之情大概都已包孕在蒋捷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人生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唐伯虎游历完归家后,还是得面对现实中的柴米油盐。由于他对绘画很有天赋,再加上师从多位大师,所以他的绘画水平日渐成熟,他开始卖画为生,他除了画一些市场上畅销的小黄图,还临摹各种唐宋时期名人的古画。然而卖画所得的钱,他都用在喝酒、逛青楼,他用这种纵情酒色的方式来释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戏弄唐伯虎,在他45岁的时候,他被宁王朱宸濠聘请为幕僚。本来已经心灰意冷的唐伯虎心中重新有了期盼,他以为自己还可以一展才华。然而万万没想到,他很快就发现这位宁王原来想造反,这可是杀头的重罪啊。这时候的唐伯虎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为了活命,他开始装疯卖傻,最终骗过了宁王,才被放走。没过多久,起兵造反的宁王被明代大神王阳明轻松给拿下,并被朝廷赐死了,唐伯虎侥幸躲过一劫!

经历了人生的风霜雨雪、起起伏伏后,曾经满怀希望的翩翩少年唐伯虎终于看透了人世,心境逐渐变得开阔、闲适起来,他回到了不久前自己亲手筑造的桃花庵及梦墨亭继续生活。

在这里,唐伯虎写了首桃花庵歌,诗中自嘲之意隐含在字里行间,故作洒脱的歌词中,一种怀才不遇的心酸暗含其中。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这样的场景,我想应该就是唐伯虎在桃花庵某个雨夜的生动刻画吧!

唐伯虎在晚年时期身体每况愈下,因此时常难以工作,生活穷困潦倒,常常需要跟亲朋好友借钱生活。对此,他曾写了一首《七十词》来自嘲:“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然而,唐伯虎自己并未活到七十岁。公元1532年,唐伯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年仅54岁。唐伯虎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最后还是他的好友祝枝山慷慨解囊,将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唐伯虎死前留下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参考文献:明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伯虎:万万没想到,蒋捷的《虞美人·听雨》竟是我的人生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