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偷走”你逻辑的“诡辩者”

诡辩者通常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这样才能搅乱你的逻辑思考,顺利“牵”走你的思维。

因此,除了使自己具有正确的逻辑思维,辨别是非真假也是学习逻辑的主要目的之一。

谬误,或称诡辩,是大家更为熟悉的名称。它是指一个不正确的理论或论证模式。

虽然乍一看“是那么回事”,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

在演绎推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两类谬误:谬误前提和谬误结论。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


1.谬误前提

就是指无根据的假设性前提。

其最普遍的形式被称作“窃取论点”

它通常以权威的、肯定的态度,对一些已证明的事实进行陈述,然后将其作为论证的大前提,据此进一步展开推理。

“窃取论点”示例:

“优秀的机构都应该联合起来”

“教堂和国家都是优秀的机构”

“因此,教堂和国家应该联合起来”

以上命题“优秀的机构都应该联合起来”实际上并未得到证明,因而是个谬论。

这类论证过程看起来很合理,不大会引起大家的质疑,但只要稍微加以思考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优秀的机构都应该联合起来。

“窃取论点”还有种常见形式,我们称之为“循环推理”

就是把命题证据假定成命题本身,或用结论证明前提。

“循环推理”示例:

"这个人是个捣蛋鬼,因为他不务正业;“

”这个人不务正业,因为他是个捣蛋鬼。“

这种错误是需要我们在进行逻辑思考时需要特别留意的,并且也是很容易走向的误区。


2.谬误结论

是指对逻辑性结论作出毫无根据的或不相关的假设。

这类谬论的形式较为多样:

转换立场:即偷梁换柱,当证明一件事的时候,实际上证明的是和它相似的事情。

转换立场示例:

”因为有一个男人是异教的,所以他必定是虚伪的“

谬误质疑:提出两个及以上相关问题,其中一个问题的答案被作为另一个问题的答案。

谬误质疑示例:

”问:一个社区越文明,你在其中会不会发现更多的豪车呢?“

”答:是的。“

”那你是否敢肯定豪车是形成一个社区文明的推动力和原因呢?“

部分证据:指与事实相关的部分证据被用来代替完整的证据去推理。

部分证据示例:

一个男人被看到参加过一个沙龙派对,就被认为有酗酒的恶习。

诉求于公众舆论:呼吁的是公众的偏见而非对论据的判断和推理。

诉求于权威,利用权威人士的尊重和信任影响群众的判断。

诉求于公众或权威示例:

”大家都这么说肯定是对的“

”肯定亚里士多德犯过的错误是愚蠢的。“

诉求于专业,指基于惯例、原则或专业进行的判断。

诉求于普遍信念,依托的是具体的信念,但没被证据所支持。

诉诸于愚昧,利用对方的无知将推论引向真理的对立面。

示例:

”某种哲学不可能是合理的,因为提出这个结论的人不是优秀的、品行端正的。“

”地球是平的“本身是个谬论却被用来当成论证其他观点的论据。

”这些事情一定是对的,因为你没办法证明它们是错的。“


以上是几种比较常见的演绎推理的谬论,当然还包括其他多种细分的种类,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进行介绍了。

总而言之,学习推理规则和认识谬误的目的,

是为了帮助我们尽可能正确的认识事物、推理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偷走”你逻辑的“诡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