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立场》:撕开大众标签化的背后, 周杰的复杂和矛盾

总是会有人将易立竟和柴静作比较。二人都是从记者走到台前成为主持人,她们身上具备相同的地方,极具智慧、思路清晰而反应灵敏。同时,比起柴静的润物细无声,易立竟更加具有进攻性,她不问八卦,不带有任何标签地,剖析被采访者最真实的内心,那些杂乱、阴暗、充斥着潜规则的名利场中的人性。

《立场》自2019年播出后,遭受到的非议与受到的关注同样多。她在节目中,不曲意逢迎,不粉饰太平。她问起杨幂疯狂轧戏,杨幂的官方回答根本无法招架,好演员,或者被观众记住与轧戏之间并无联系;李小璐还沉浸在《奋斗》中出色的演技时,易立竟毫不客气地指出,演的戏引出热议,或许跟这个角色的演技没有关系,热议也有可能,是因为这部剧本身带有的话题性。在李小璐17岁出演《天浴》后,其实鲜有代表作;易姐问起郭敬明:作为一个抄袭者,跑去保护知识产权,两者有没有矛盾?郭敬明身体表情地尴尬远要比嘴里的话诚实的多。

易立竟在优酷的一期采访中说,她做这档节目的目的,是希望呈现被采访者的立场,而这种立场,应该是撕下公众认知范围内的各种标签后,最为真实的立场,或许黑暗,隐秘甚至是丑陋。呈现的目的在于真实,所以,易立竟选择直击,直击被采访者最难以面对的曾经。

《立场》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公众都认识,却又很陌生的:周杰。在周杰的采访节目播出后,易立竞发了一条微博,称她所有的专业技巧在周杰那里都失效了,整个采访过程,两人的互动就像是一场博弈。

一曾经的遭受网络暴力,对周杰的影响究竟有多深?

周杰因《还珠格格》走红,但是演完《少年包青天》后却突然消失在公众视线,当时有传闻称他得罪了陈道明被封杀。继而又传出他耍大牌被换角,殴打小区保安,驾车肇事后逃逸等负面新闻,对于这些传闻,当年周杰没有做出任何辩解。

最近一两年周杰才算是正式在媒体上澄清。他曾在专访时称,网传他被陈道明封杀完全是媒体杜撰,他和陈道明是师徒关系,当时封杀事件发生后,陈道明曾主动打电话给他,并怒斥媒体胡说八道。同时他在《吐槽大会》和《言值大作战》等综艺节目里也回应了“殴打保安”以及“驾车肇事后逃逸”事件,他说殴打保安是媒体捕风捉影,直到今天都没有人能拿出证据来证明他打了那位保安。

当年林心如爆出遭到内地演员舌吻一事,媒体引发的热议直接将周杰淹没在一众网友的讨伐声中。2017年,周杰的一篇微博,将事情再一次拉回到公众的眼前。

周杰在访谈中,也再一次提起这些年媒体附加在他身上的各种曲解,看似云淡风轻,不断强调自己是一个生活家。实则,就像易立竟在采访最后说的,那些过往,不像他所说的那样,对他没有造成伤害。

这种影响,首当其冲的便是周杰极强地警惕性,从而不断否定他人的一面。以下是访谈中的一段对话:

周杰:(别人说你是名人)就是给你带了帽子,是要批评、限制你用的。

易立竞问:你是警惕这个?

周杰答:不是警惕,我觉得不是好话,什么公众人物,就是为了批评别人,之前给人戴个帽子。易立竞说:大家可能为了话语方便嘛。

周杰:不对,这是坏人。

易立竞:那你觉得应该怎么称呼?要叫名人呢?

周杰:哎呀,干嘛要划类,一分类就有帮派了嘛,人不要那么划类,会有对立面。

周杰非常排斥公众人物这个词,这种排斥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受到伤害后的应激反应。访谈的过程,周杰一直处在一个对抗的状态中,先否定主持人抛出的观点,哪怕是一句话中的某个词语,然后进行反驳。

比如下面一段对话:

易立竞问:“关于演戏,你有什么理想吗?”

周杰反问:“能有什么理想呢?最高的目标是什么呢?”

易立竞进一步解::“比如演一些传世作品啊。”

周杰又反问:“传给谁啊,前面演的那些戏也都所有人都看过了,叫传世作品吗?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所看的东西,不可能有什么所谓的传世作品,传世也有时间段的吧,怎么可能呢?”

不管易立竟提出的问题是封闭式还是开放式,也不论问题是否带有个人倾向的观点,周杰都已超强的逻辑思维,捕捉到可以否定的切入点,否定后再对自己的观点侃侃而谈。

周杰说不需要曝光度,也不需要大众的认可。可是这几年频繁的综艺节目,2016年,他一共去了五档综艺节目,《火星情报局》一共去了三期,2017年,也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在他的解释来说,是为了还人情,在访谈中也声称那些节目都是用来娱乐,内容上并没有什么营养。可是,这些综艺节目中,围绕在他身上的依然是他之前的那些非议,虽然是吐槽,却还是对那些不实的传闻一一反击。

这其中有人情的成分,但不可能全部都是。周杰或许不需要曝光度,但是,他其实需要公众从以往对他错误的认知中转换,就像他不断提到他是一个生活家一样,他佛系的生活态度。

《立场》让我们对于坊间传说中关于周杰性格不讨喜的一面,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试想,换做我们自己,常年包裹在舆论暴力的氛围下生活的人,未必能够活得像周杰这样强大。

性格的缺陷,这一直是大众对于周杰标签化的认知,但是,《立场》中的周杰,撕开这个标签后,也能看看到周杰性格里复杂和特别的一面。

二复杂而特别

周杰在访谈中,一直都很谨慎,在说起当年的舌吻事件时,他一再强调,对事不对人。并且,周杰对公众的愚昧和盲从表现出轻视和不屑。

周杰解释他受到的诸多争议时,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究竟是蛋的错还是苍蝇的错?苍蝇什么都叮,没缝的蛋它也叮。这其实就是群众的盲从心理,自认为无风不起浪,实际上,浪从来就没有听过,只不过是被风吹得换了个地方而已。

《论语·子路第十三》记载了这么一段,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子贡问道:受到全村人喜欢的人,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不怎么样。子贡又问:全村都讨厌的人呢?孔子说:也不怎么样。最好的是,全村的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这种人才算是个不错的人。

孔子这个道理,说明了一件事,就是我们现代说的“群众心理是盲目的”。所以一个人对于善恶之间,很难判断。有时候群众认为不对的,不一定真的不对;群众认为好的,也不一定是好的。

还有对于表情包恶搞的观点,周杰很介意这件事。所以,他回应认为这是一种愚蠢行为,不尊重他人的做法,甚至是一种失节失礼的行为。之前周杰对“表情包”事件提出过反驳,随之也迎来了不少吐槽声,如今对此事做出正面回应,直接果断脱口而出,也正是他的真实想法。这也与他之前所说的不在乎很矛盾。

周杰言辞犀利地指出公众的盲目跟风,不论是关于他自己还是关于这个社会,周杰的评判都很耿直,对与错也分明,周杰不妥协也不躲避。这其中,周杰也不针对某一个人去抨击,性格中不愿树敌的性格也就显了出来。

周杰一直保持着过午不食,一天吃两个苹果这种自律的生活,他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晰,任何行为模式都能按照自己的逻辑推演,他根本不会被他人的观念所动摇。所以,他在演播室中的对话,就会显得非常较真。

坐在演播室,镜头下的周杰,其实是不自在也无法代表他全部。从他在访谈的过程中,多次用眼角瞟向镜头也多少可以知道,周杰对于镜头前的表现,并不完全是不在乎。所以整个节目过程中,让人感觉最舒服的,是户外采访的那一段。周杰不管是体态还是言辞,都从紧绷的状态上放松了下来,不再有棚内面对提问时的拘谨和防备,聊起稻田和陶渊明式的桃源生活时,也是满脸舒服。

所有的攻击性、装、偏执和自负感,都在这一刻消失了。他像一个走出了战场的人,终于卸下了自己的武器。看得出来他是真心喜爱这样淡泊名利的生活。

三那些年,我们仅仅只关注了周杰不好的一面

我们曾经一直以为,周杰情商不高,三观不成熟,不适合在娱乐圈混。但《立场》似乎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周杰性格里有着复杂性,既希望与媒体保持距离,也希望大众的认知是公平而客观的,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接受批评,但无法接受非议。

同时,他又有看透了俗世的通透与大悟。比如翻开周杰的履历,我们发现其实很多娱乐圈明星都评价过他。

《还珠格格》的导演李平就曾评价他:演戏很认真,有时候执著到痴狂;一起合作过《还珠格格》第三部的马伊莉评价他:台词功底特别好,而且特别有镜头感,是一个很敬业的演员,别人在玩的时候他都是在练。

演员富大龙评价他:个性直爽、为人仗义;李冰冰评价他:做事较劲儿认真,有智慧的头脑和娴熟的演技;范冰冰也评价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性格很直率,对朋友也很仗义……等等。

仔细想想,除了当初的“舌吻事件”,与周杰有过接触的娱乐圈里的其他人,其实都没有质疑过周杰的人品。这些年,我们忽略了很多人对周杰的评价,那些早先的负面报道,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所以《立场》打破了早先的那些大众标签,一个更真实的人物出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杰《立场》:撕开大众标签化的背后, 周杰的复杂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