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认知

什么?!那种感觉像是在大脑的某个沙漠化的角落开始长出青草,有清澈的泉水涌出,有几株小树在几毫秒之内瞬间长成参天大树。

之所以能够这么形容发现这件事的意义,能这样形容,真的不为过,坐在公车上的我差一点兴奋的跳起来。

到底想明白了什么?那就是差异化认知,初看起来,似乎很好理解的概念,但实际上却对我来说另有玄机,又震颤三观。

我像往常一样,在上班的路上听老梁说故事,他讲到花木兰的动画电影,就是那部由成龙配音,迪士尼出品的经典动画片。

我一直没注意到,电影里很多礼节性的东西都是很西化的,很美国化的思维贯穿其中,举例花木兰受到皇帝奖赏,会高兴的拥抱皇帝,这在中国古代朝廷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而正因为这部电影是美国制作团队制作,所以才有了如此差异,我惊讶于这种细致的观察,反思自己,为什么我看过很多遍,却想不到这样的问题,不由的真心敬佩起梁老师来,可以说他的节目又增加了和我这个普通听众之间的黏连度。

几乎是在同一瞬间,我意识到,不论在什么平台,用何种方式去表达你的思想,最关键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差异化认知。

大多数听众,读者,或者观众,能够被你的思想所吸引,正以为认知水平和观众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使观众感觉好奇,有窥探的欲望,这种想法会促使他不转台的持续关注下去。

但这种差异化认知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你说的事物恰好也是他人感兴趣的,这很关键,如果你的意见和观点不是他感兴趣的领域,观众一样会掉头转台,但如果恰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都具有一定印象的事物,你又恰好能说出不同的观点,或深入浅出,或风趣幽默,或者角度新奇,那么给人的印象会立马不同,“哎呦,有点意思”。

这是很本能的比较,观众付出注意力是想要得到相应的回报,如果你的观点和他们已知的没有差别,他凭什么把时间浪费到这上面来呢。

看到这,你可能会说,那我如何衡量,我所表达的东西是否具有差异性,很抱歉,这没有具体标准。

而你做的就是尽可能做到对待一个领域,尽可能的做到垂直,再垂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这太重要了,任何技能的广度是拉不开个人成就高度的,只有让自己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你的思想和你的表达才有参考性,参考什么?别人还没有想到或者深入的部分。

人的脑力极限尚未开发出来,仅凭大多数人的头脑,是不可能做到在多个领域都能够有极高造诣的,并且,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这就大大局限了一个人能够深入涉足的知识领域的种类,破解方法只有一个,垂直。

大多数人的认知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意见领袖可能今天说的话具有很高的层次高度,他的认知层面会瞬间传播下去,带来的效果是,让很多人一并成长起来,瞬间拉近了和这种认知高度的距离,这种差距会被时间拉近到无限接近,而下一个时间点,可能就是众多人中再出现建立在上一次认知基础之上更高层次的意识形态和高度,实际上,人类的认知就是以不断的通过少数带动大多数的形式,一步一个台阶的成长完善起来的。

差异化认知同样需要平台,需要选择受众,如果你在认知度很高的人群中说你的观点,可能会像石沉大海,不会激荡起任何涟漪,但如果你把石头投入较浅的水洼,那可能就会是惊涛骇浪。

这是互相作用的,抛开环境的限制,我们自己能做的,就是要在涉猎一个领域的同时,形成高度垂直化的主干性的知识中轴线,这种形式一定会是颠覆性的。

我相信,找准池塘,垂直定位自己的知识领域,最终形成可参考的认知化差异,不论是在写作,创业,交际,任何日后的生活模式中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差异化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