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数据链路层

第4章:数据链路层

4.1 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

第4章:数据链路层_第1张图片

4.2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

  • 三个基本问题分别是:(1)封装成帧;(2)透明传输;(3)差错检测。

封装成帧

  • 定义: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如下图:

第4章:数据链路层_第2张图片

  • 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

  • 上图中SOHStart Of Header的缩写,实际内容是八个二进制位0000001EOTEnd Of Transmission的缩写,实际内容是八个二进制位00000100

透明传输

  • 定义:无论从键盘中输入什么样的字符都可以放在帧中传输过去。

  • 即使帧中的数据部分含有数据SOH或者EOT,我们也将其看做正常的数据,而不是错误的开始或者结束。如下图:

第4章:数据链路层_第3张图片

  • 解决该问题的办法:使用转义字符ESC,对应八个二进制位00011011。除了首尾,每个有特定含义的字符前都加上转移字符表示其就是正常的数据,如下图:

第4章:数据链路层_第4张图片

差错检测

  • 定义:当帧内数据出现比特差错0变成11变成0),表示数据帧出现了错误,应该抛弃。

  • 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CRC校验。

  • 请注意,这里并没有要求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可靠传输的服务。所谓的可靠传输是指:数据链路层发送什么,在接收端就受到什么。

  • 传输差错可分为两大类:

    (1)比特差错;

    (2)受到的帧并没有出现比特差错,但是出现了帧丢失、帧重复、帧失序

  • 对于通信质量良好的优先传输线路,数据链路层只需要确保可以判断出比特差错即可,不要求向上提供可靠传输的服务。

  • 对于通信质量较差的无线传输线路,数据链路层需要使用帧编号、确认、重传机制,保证向上提供可靠传输的服务。

4.3 点对点协议(PPP)

  •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的缩写。

  • 用户计算机和ISP之间的使用的协议就是PPP协议。

第4章:数据链路层_第5张图片

  • PPP协议要满足的需求:简单(首要要求)、封装成帧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链路、差错检测 、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

  • PPP不需要的功能:纠错、流量控制、序号。

  • PPP协议的格式:

第4章:数据链路层_第6张图片

4.4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 下面主要讨论局域网,因为局域网使用的就是广播信道。

  • 以太网在局域网市场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可以认为以太网就是局域网的代名词。

  •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星形网中的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

第4章:数据链路层_第7张图片

网卡

  • 又被称为适配器。早些年存在单独的网卡,但是现在一般都被继承在电脑中了,因此适配器这个名词更加准确。

  • 适配器的作用:(1)进行串行/并行转换;(2)对数据进行缓存;(3)实现以太网协议。

第4章:数据链路层_第8张图片

CSMA/CD协议

  • 这些使用在总线网上的一个协议。

  • 如何在总线网上实现一对一的通信呢?一台主机在总线上发送一个消息,这个消息所有的主机都能收到,收到消息的主机根据消息中的目的MAC地址是否是自己决定是否保留该消息。因此不是发给自己的消息在数据链路层就被过滤掉了。

  • CSMA/CD协议的全称为: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cetion,汉语是: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1)载波监听:不管在发送前,还是在发送中,总线上的每个计算机必须不停地检测信道。

    (2)多点接入:就是指总线型局域网。

    (3)碰撞检测:也就是边发送边监听,当适配器检测到总线上的电压信号变化幅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时,认为总线上至少存在两个站同时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此时应该停止发送消息。

  • 碰撞后何时进行重传呢?以太网使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确定碰撞重传的时机,这里不展开。

  •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发生冲突后,基本等待时间(退避时间)为51.2 μs,这个时间被称为争用期时间,对于10Mb/s的以太网,发送512bit64字节)需要的时间为51.2 μs。因此数据链路层中的最小帧长为64字节,最大帧长为:MTU(最大1500字节)+首尾长度

以太网的MAC层

  • 硬件地址又被称为物理地址MAC地址

  • IEEE 802标准规定MAC地址字段是6字节或2字节这两种中的一种,但是由于6字节的地址字段可使全世界的局域网适配器都具有不同的地址,因此现在的局域网适配器实际上使用的都是6字节的MAC地址。

  • windows操作系统的cmd窗口中输入命令:ipconfig -all就可以看到本机的MAC地址,如下图:

第4章:数据链路层_第9张图片

  • 这里对应的帧被称为MAC帧,存在两种标准,使用的最多的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只介绍这一种,该标准的帧格式如下:

第4章:数据链路层_第10张图片

  • 根据上图可知IP数据报的有效长度在46到1500字节(Byte)之间

4.5 扩展的局域网

4.5.1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 使用到的设备:集线器

  • 优点:(1)使得更多的计算机可以通信;(2)扩大了以太网的地理范围。

  • 缺点:(1)假设原来三个独立的局域网的单独的吞吐量均为10Mb/s,则使用集线器连接之后总的吞吐量仍为10Mb/s;(2)带宽只能以较低的局域网为准。

  • 此方式很少用。

4.5.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 使用到的设备:网桥以太网交换机

  • 网桥可以对收到的帧根据其MAC帧的目的地址进行转发过滤

  • 以太网交换机本质上就是一个多接口的网桥。目前在市场上最常见的就是交换机。

  • 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即插即用的设备,其内部的帧交换表(地址表)是通过自学习算法逐渐建立起来的。

  • 一台交换机上可以有不同速率的接口。

  • 以太网交换机对收到的帧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转发,但也有一些交换机采用直通的方式交换。

  • 自学习算法:

第4章:数据链路层_第11张图片

  • 优点:(1)减少了不必要的通信开销;(2)扩大了物理范围;(3)提高了可靠性;(4)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 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如10 Mb/s 和 100 Mb/s 以太网)的局域网。

4.6 无线局域网技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CS课程,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