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哲学宇宙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叙著的《庄子南譁》。

先简单介绍一下南怀瑾先生,这是我认为当代最牛逼的文化大家,甚至都没有之一,南先生贯通了各大宗教,在儒释道,密宗,中医,易经,以及诸子百家,都做到了惊世骇俗的融会贯通,

介绍《庄子》,1:庄子这个人,2:内篇,外篇,杂篇,3:庄子为什么难懂,

《逍遥游》——论述的是世界万物物化的无常,以及何为圣人之道,圣人方得逍遥。为总纲。

《齐物论》——论述的是界限,分别心,若能达到齐物的状态,心灵就不会随物而转。有分别才有痛苦。也提到了我们人体真正的宝藏。

《养生主》——论述的是是生命的意义和养生的原则,是面对生命的态度。

《人世间》——论述的是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人只有在群体中变化保全自己,才能逍遥于世。讲述如何以出世之道入世,如何变化、逍遥,。

《德充符》——是超脱,是太上忘情,是如何在人世间保全本真。

前五篇,自第一篇《逍遥游》提出了圣人的定义,提出了逍遥的人生境界,后面的四章分别从物质不易,生命保存,人世变化,保存本真几个方面来补充论述解释如何外天下,如何超脱。前面五章打好了基础之后,能将自身的品德和生命历程都发展到极致,就是天地最高主宰,所以在《大宗师》篇,做了一个对于圣人的总结。而超凡入圣之后,仍然要入世救人,所以最后一章《应帝王》里,论述了圣人治世,管理之道。如果没有前面对于世界物质的理解,对于荣辱,对于境界的分析,哪怕是尧舜禹这样的明君,入世治世也会成为世俗的一份子,被红尘所转,而如果先有圣人的境界,就可以跳出红尘的干扰,以出世的心看待世界,也就可以做到视万物如一的公正公平。(这里插一段,什么是道家的精神。)

逍遥游是解脱,得了解脱,才能达到形而上道,证道后才能平等、自在、齐物,能够齐物后,才懂得真正的养生,懂了养生才可以做人,才可以活在这个人世间。前三章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讲的是道的充实,人间世讲的是道的运用,而德充符讲的是德的充满,大宗师是道德都圆满的圣人,应帝王是大宗师的入世运用。

下面我们每一章,选一两段重要的来论述一下,什么是圣人,如何超脱。

《逍遥游》,

人生一世,先树立一个人生愿景,于世间逍遥自在,那么如何逍遥呢?庄子层层铺开,先说了一种变化,鲲鹏,即使是翅膀如垂天之云的大鸟,在变化前也需要潜伏于北冥深海,也需要乘风,那乘风之时,一扇就是九万里,人生之极,那么如果你是这种鲲鹏,那要注意自己需要借力,小水坑载不起大船,小风撑不起飞鸟,所以是英雄,需要以待时机。然后说了一个小鸟,然后是朝菌晦朔,惠蛄春秋,不同的物种,不同的天赋,不同的机缘,不必羡慕别人,也不必强求什么,鲲鹏一扇翅膀九万里,其实和麻雀在枝间跳来跳去,那种开心,就像喜欢吃辣的人和喜欢吃甜食的人,在吃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那种满足感是一样的,所以在自己的环境中,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心安定,才能逍遥。

然后讲了七种人才:

1-4: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可徽一国。

5:宋容子犹然笑之。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犹有未树也。

6: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犹有所待者也。

7: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越是牛人,越是平凡(网易的丁磊)

从七种人才引出了顶级人才的入世观,也是道家的精神。尧和许由,越俎代庖丁,由藐姑射山的神女引出人的眼界决定了视野,

逍遥游这篇,是统讲的人生如何自处,在道家的传统哲学观中,每一种生命都是可以神化的,这个神化是精神的升华,而精神升华的前提是,理解自己,理解世界,先有高见,见道然后修道,才得逍遥解脱,

《齐物论》

《逍遥游》是精神的神化,以到达逍遥的境界,《齐物论》则是论述的“物化”,众物齐平,众生平等,

圣人的境界

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万事万物都随时在变化,无常,不永恒存在的,现在听分享的,已经不是前一秒听分享的你,所以修行求忘我,不需要忘我,求忘我还是我在捣乱,它会忘了你。只有丧我,忘我,才可理解齐物的境界。)

地籁,人籁,天籁,所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故曰莫若以明。

(圣人不走划分正误是非的道路,而是观照世间万物的本原,“是”是无穷的,“非”也是无穷的,所以不如用事物的本来来观察和认识。)

朝三暮四,庄周梦蝶

《养生主》

庖丁解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尽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踌躇满志。

《人间世》-如果以出世之道,逍遥自在于人间。

颜回想做王者师

古之至人,先求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古代的至人,先求自度,然后度人,自己的毛病都没有解决好,哪里有空去指责别人)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为人处事,做到不着痕迹,不着相,还容易,做到做而不做,才是真难,成佛容易,成魔难,想两边都不住,就要到人世间来磨练)(人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所以修行之难,在于真,不自欺,不欺人,不被人欺)

《德充符》

一群神奇的残疾人,鲁哀公被迷住了。

王骀,兀者,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斜?(外形一点不露痕迹,心里就悟道了,真有这样善于传道的人吗?)

奇人哀骀它,男人认识他就结为知己,女人认识他宁愿当小老婆,从来不宣传,没钱也没权,长得奇丑无比,学问看上去跟大家也差不多,但大家都愿意跟随他,鲁哀公召见他,一开始觉得他奇丑无比,一个月后觉得他非常可爱,一年后已经迷信他了,想把国家传给他,不到几天,就溜走了,走了后,鲁哀公再没有快乐过。

全德、才全而德不行者

《大宗师》68-220页

上半部讲的是大宗师的境界,下半部以宗师级人物的例子来论述生命的意义。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学习小组周日互相帮助)

颜回的修行:忘仁义,忘礼乐,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应帝王》

有道之人才能入世应世。真正的大乘佛法也是入世的,注重转轮圣王。扭转乾坤的治世明主。

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举莫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借用道德感化万物,人民不觉得害怕,不标榜自己的功德声望,天下个个都喜欢他。无法揣测,游心于空灵的境界)

列子与壶子看相。规规矩矩的做人,就是入世度人。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庄子的三条鱼

第一条鱼:北冥之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冥有条很大的鱼,能变成一只大鸟,遨游千里。

但是就这样的大的鸟,也需要凭借风才能飞行。

历史上的圣德之人列子能驾风行走,轻盈美好,他虽然可免于行走的劳苦,却还是要有所依赖。

一个人再强大,也需要凭借外物,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随心所欲,基本是不可能的。

功名富贵,能让你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但是这些东西终究是外物。

风水轮流转,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

真正的自由一定来自内心的充实与觉悟。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忘掉自己,“神人”没有功绩心,“圣人”没有名望心。

人有自己的意志,自然有自然的意志。

舍弃个人的荣辱得失,尊重天道,跟着自然的节奏行动,才能真正的自由。

第二条鱼:濠梁之鱼

庄子和惠施在濠水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儵鱼在下面游得多么悠闲自得。”

惠子答:“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一个人活得怎样,说到底,只有自己知道。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选择活在别人眼里,曲意逢迎,小心演戏。

而实际上,你的悲欢,从未在别人眼里。

活在别人眼里,是面子,自己活得漂亮,才是里子。

楚王请庄子去做官,庄子指着污泥里的乌龟问使者,我不喜欢当寺庙里供奉的龟壳,只想自由自在的在污泥里摇尾巴。

庄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喜欢别人趋之若鹜的富丽堂皇。

人生百年,不要活在别人眼里,要活在自己心里。

与其绞尽脑汁去想着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第三条鱼:江湖之鱼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了,两条鱼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放弃彼此的恩怨,给彼此一条生路,是一个人的通达。

鲁迅曾写: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苏轼也曾说: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

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是一种纠缠和绑定。

相濡以沫,是一种温柔,却也是一种束缚,耽溺在这种温柔里,只能慢慢等死。

仇深似海,是一种绑定,更是一种无解的纠缠,倘若不能放下,一辈子就只能活在仇恨里。

庄子在《大宗师》里讲: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与其称誉尧仁慈而非难桀残暴,就不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困在泥潭里,相濡以沫。不如去海里,去天空。

人要有更大的视野,更大的格局,着眼于未来,去看更大的山河,去见更广阔的人间。

不断清空自己,不断开拓自己。经历未知,充盈自己,才能迎来更精彩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庄子的哲学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