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灯光学习笔记

b站:BV1x54y1d7YV(产品拍摄打光技巧系统教程-复眼摄影工作室-周育存)

设备:

带有M模式的相机(P档是程序自动曝光模式,类似于自动模式。它可以在p文件模式下独立设置ISO和曝光补偿参数,适用于短期快照和对相机了解不多的新手。A档是光圈优先模式。在此模式下,相机的光度控制系统自动计算所需的曝光值,然后根据选定的光圈大小确定快门和ISO的数量。M档是全手动模式。相机的光圈、快门、感光度、色温等可以独立调节。如果背景可视化需要大光圈,可以设置光圈。在室外拍照可以得到所需的曝光量、景深、颜色等。这是摄影师常说的专业模式。S档是快门优先模式。曝光模式与光圈优先级相同。在此模式下,相机光度控制系统计算所需的曝光值,然后根据其独立选择的快门数确定光圈和ISO。由于快门可以控制,这种模式适合捕捉快速移动的物体。)

摄影灯-闪光灯/持续灯(使用持续灯需要的快门曝光时间较长,如1.6sec;使用闪光灯则很短,如1/125sec)

灯架(注意最低高度是否合适)

柔光纸(控光幕,放在闪光灯的前面可以在产品上产生柔和的光线)

反光板(可以用白色的风扣板/KT板,同时黑色KT板可以当遮光板)

脚架(最好是可以打横的,这样垂直俯拍比较方便)

快门线(注意接头跟相机匹配)


拍摄空间的选择:

1.选择可以不受户外光干扰的地方;

2.最好离墙壁远一点;

3.预留相机跟灯摆放的空间。


一只灯改善图像质感

1.在闪光灯前加控光幕(柔光纸);

2.让闪光灯朝向墙壁,做一个跳灯(会很消耗闪光灯的能量,但能得到大面积柔光,效果比1还要柔和得多,接近自然光)

设置一个“单一、柔和、侧面”的光,就能得到一个看起来自然、有立体感的影像。


闪光灯M模式介绍

1.出力:1/1,1/2,1/4,1/8,1/16……

灯的性能越好,这个范围越广;不同的灯的1/1是不一样的;1/1也就是最强的情况。

也有些棚灯可能是4.0,5.0,6.0~10.0这样的形式,每差1.0出力就差一倍。

2.触发闪光灯(离机触发)

触发器(无线引闪器)和同品牌闪光灯设定相同的频道,触发器与相机型号也要匹配(热靴)

3.光触发模式(不受品牌限制)

附近有其他灯闪它就会跟着闪,通过一个小闪灯引闪,要注意引闪的光不要影响到整体的打光。

同时注意是直接光触发S1还是防预闪模式S2

4.相机和闪光灯之间有线连接(现在可能不太普遍)


相机设定与曝光调整

M模式

ISO200

光圈值F11~F16(为了获得比较深的景深)(光圈值越小景深越浅,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景深更明显/更容易产生)

快门(同步快门)理论上越快越好,1/125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数值,比较高阶的相机能设定到1/250


使用闪光灯拍摄时

一般情况下优先动闪光灯的设定(出力),基本不动相机设定。

如果闪光灯调到不能再调仍然觉得画面较暗,可以调整相机:通常ISO值增加一倍画面就会更亮一倍;光圈值按照F16-F11-F8-F5.6-F4-F2.8-F2-F1.4,每差1.414倍亮度就会差一倍。ISO值越高画质越差,光圈值越小(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闪光灯摄影中要调整曝光量,优先调整闪光灯出力,其次改变ISO,光圈主要用来决定景深(而非进光量)。

使用闪光灯拍摄时快门速度对画面亮度影响不大。


使用持续灯拍摄时

曝光量通过调整快门时间来调节。

除了摄影灯之外的其他灯光对拍摄造成的影响较大。(快门变成1/8以上时影响十分明显)

因此整个环境最好只剩下用来拍摄的光源。

此外,长快门可能导致相机晃动,画面模糊。


有细节纹理的表面拍摄

让凹凸表面上有明暗差别,才能显示出细节和纹理。

打一个斜侧的光,有助于表现表面有纹理的材质。(如果灯光过于正面会导致影子的长度非常短,这样不利于突出凹凸表面)


软硬光控制

光源面积越大,光就越柔和

软硬光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检视环境光的影响

将拍摄光源关掉,维持只有环境光存在的情况下拍摄,画面细节越少说明环境光影响越小。


反差控制练习-反光板

通过改变反光板的大小、角度、距离和位置等可以形成不同的补光。


色温与白平衡

白平衡AUTO-相机自动侦测

正规做法:拍摄时用一个标准的白色参照物(Kodak灰卡,白色的那一面)放在画面中,以此为参考对画面进行修正(后期)


拍摄反光体

反光会符合“入射角=反射角”的规则;

光源离拍摄体越远,会需要越大的面积来涵盖整个反光的范围;

黑色的物体经常可以视为是反光体来处理。

实际拍摄过程:

重点在于判断产品不同位置的反光情况(高反光体很容易将环境光“本身”印到产品上,所以通常还是要做阻隔会比较好。

1.拿控光幕罩住反光体光线入射角的位置,就可以得到干净的反光面;

2.可以透过打一个比较聚的光来观察幕上的光与主题上反射位置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拍摄的时候调整角度突出你想要突出的位置就可以了。

利用余光+反光板 处理反光。

混合材质、烫金/银字体的处理

适当控制“非反光区域”与“反光区域”照射的比例,可以不断降低反光面的亮度。

打光时如果直接按照反光面的反射角度去打光,会导致非反光部分的细节不够,应该把光侧一点,用余光去对反光面进行反光,同时其他部分不至于过曝。

理想上要能让产品上“银色的反光面比旁边的白色暗一点”,呈现起来会有最好的细节。

光其实要非常的聚,只用非常少的余光来形成烫银/烫金部分的反光,最强的地方不能直接对着反光的地方。

利用灯的余光形成控光幕或反光板上的反光区,由于余光本来就比主光弱,因此有机会可以让反光材质呈现较深的灰而与主体的白区分开来。

如何避免自己倒映在产品上

拿遮光板把光源照射到相机和摄影师身上的光遮挡起来,这样在物体的反光面上相机和摄影师所在的地方会是黑色的一块,同时其他角度的环境和杂物可以用白色的柔光纸和反光板遮挡起来,避免印到产品上;

另一种方法是选择一个可以避免让自己出现在反光面上的拍摄角度。

关于反光体

深色的东西也容易反光,大部分的东西都是有反光的。

处理反光的方法是不变的,关键在于你希望它有没有反光,有多强的反光。


透光体拍摄

1.在透光体的背后打光,由于有液体的部分会折光,所以亮的部分是相反的;有液体的地方透光的部分在打光的另一边,没有液体的部分透光部分就在打光处;

2.控制柔光幕(柔光幕在灯光前面,透光提后面)的位置和距离,可以改变液体两边的留黑粗细;

3.把水瓶垫高,可以避免桌面的边缘被拍到(用来垫高的物体最好不要太大,跟水瓶差不多粗细较好)

透光体-反光抑制

1.将黑色遮光板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上,可以在不影响到透射光的前提下对边缘的反射光做遮挡;

2.调整控光幕后面的灯光距离可以改变幕上的渐层状况进而改变透光(及水面反光)的呈现。

透光体在场景中的处理方式

折光和聚光,透光体独有的光学特性

以及物体通过透光体造成的形变。

打一个逆光或者侧逆光对于表现透光感是最理想的。

聚光的感觉跟光线的软硬程度有关,越硬的光聚光感越强。

让画面有远近景,会更有场景感。


跳灯与遮光板使用技巧

使用跳灯拍摄会造成拍摄的反差被相当程度地降低,因为跳灯会让光线四处逸散,使得整个空间都被照亮,增加了空间的反光(补光)

利用遮光板可以对那些在空间中我们不要的光做遮挡,让画面有干净的效果,并且增加画面的反差。



lightroom常用调整功能可以调节曝光值和反差,因此在拍摄中这两个不用过于精准;但是补光和打光的位置角度灯还是需要认真选择。

光质差异与视觉印象-光线如何影响情景氛围

一天的色温变化:黑夜-蓝天-黄光-白光-黄光-蓝天-黑夜

用柔光拍摄可以避免掉很多问题。

实际的案例其实是这几种情况的混合,原则上说拍越大的物体就需要越大的控光设备。

也要多从实践中进行总结,多观察生活,才能做出正确的布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摄影灯光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