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新零售

作为曾经的新零售从业者,这几年没少谈这个词,站在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的视角,对于新零售的理解和解读都不一样。


不仅是我,行业内对于新零售的认知也不完全相同,很多人是从工具层面来认知,有些人是从方法层面来认知,到目前为止,从公开可获取的信息来看,我非常赞同雷军对于新零售的认知和理解。


在雷军的新书-《小米创业思考》当中,他是这么说的:新零售的本质是“效率革命”,零售的本质没有改变,而所谓的“新”,核心在于商业效率的提升。“新零售”与线下还是线上无关,更与轻公司还是重公司无关。




当我们过分关注新零售的“新”当中时,就不自觉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一些可以称之为“术”的东西,比如电子商务、流量获取、公域运营、私域运营、微信小程序商城、短视频、直播等。


这些东西看上去都很重要也很有用,但如果只有“术”没有“道”,也就是缺乏对于本质的认知,那么这些东西就如同缺乏内力的招式,看上去很厉害,但终归只是花拳绣腿。


我非常认同雷军对于新零售的理解,即这些“新”的工具也好,“新”的技术也罢,不管是哪一种,其实本质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效率,如果无法真正提升效率,那么对于企业而言,也就是个好看的花瓶,中看不中用罢了。


零售的效率又是什么,从零售其本身来看,就像某个比喻说的,商品在一个岛,而顾客在另一个岛,零售就是在两个岛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让这个岛的顾客能够到另一个岛上面买到商品。


零售的效率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供应者角度,既可以是品牌商,也可以是零售商,也有可能是品牌零售商。另一个则是需求者角度,即顾客或者消费者。


从需求者角度来看,应该是随着零售效率的提升,降低交易成本,这里面可能包括不限于,知道成本、信任成本、选择成本、连接成本、搜索成本、支付成本、分享成本、履约成本、机会成本等。总而言之,就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让顾客闭着眼睛,不需要做太多考虑,想买就能随时买到。


从供应者角度来看,零售效率的提升可以从一系列的财务以及运营指标当中一探究竟,比如库存周转率、销售转化率、毛利率、费效比、人效、坪效、品效等。


高效率产生高效益,从而支撑供应者也就是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经营发展。从供应者角度来看,提升效率不能只是站在销售一个维度,而应该是从整个产品和服务出发。就像雷军认为,零售的本质就是用极致的效率实现极致的用户体验,而用户体验的基石就是“价格厚道感动人心”的产品。


因此零售并不存在“新”与“旧”,有的只是效率的差别。就如同零售也不存在“线上”和“线下”,不管是哪个,都只是零售的某个渠道,甚至是某个门店。


之所以新零售能够带来效率的提升,其实还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革命,即对于信息的高效传播和运用。吴军老师在他的《信息传》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如何更高效运用能量和信息的过程。




当我前年在天津,站在天津电报总局的旧址面前,想起一百年前的中国人第一次可以不用八百里加急也能高速高效传播信息,可能就跟今天的很多品牌商或者零售商,发现跟顾客之间不用到店就能够靠着一个电商大促或者某个网红直播的直播间完成大半年的交易额,应该都是一样的先震惊再到慢慢的习以为常。


因为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信息效率的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谈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