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坂上之云》有感

 

首次接触到《坂上之云》这部日剧还是在两年前偶然在抖音平台上刷到的,其中上演的片段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军和日军在朝鲜半岛的陆战部分,画面上所描绘的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武器装备以及当时的服装考究都尽可能的还原了历史的真实一面,甚至为了每部剧集特别定制的配乐都显得那么沉重而优美,像一朵饱经风霜而始终傲寒独立的腊梅最终在阳光温暖的沐浴下如春笋般蓬勃绽放。所以当时就决定追这部剧,而当时的心情对战争场面的追求和刺激要远大于对这部历史剧所赋予的本身含义,很快就看完了而并没有留下太大的印象。

然而两年后的今天,又是一次偶然在抖音上碰到了《坂上之云》,依然首先是被轰轰的战争场景所吸引然而我关注的不再是仅仅战场上的输赢,而是一个事件背后操控的因素,整个的历史背景以及整个故事所引发的思考。没错,我又再次把《坂上之云》看了一遍。因此我联想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话,一些好的精神给养就是需要反复揣摩才能够慢慢读懂看懂,比如说曹雪芹的《红楼梦》、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些耐人寻味蕴含巨大能量的书籍仿佛把作者历经岁月所积攒的日月之精气熔炉炼化为一粒小小仙丹之中,一口下去,索然无味,必须慢慢细嚼,方能越品越有一番风味。书籍是,那么电视剧亦是,只不过书籍是静止的画面,电视剧把画面移动了而已。

《坂上之云》这部电视剧出自于原作者司马辽太郎所著的小说《坂上之云》,由柴田岳志执导并由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协助拍摄,由日本NHK电视台出品,并于2009年11月29号开始首次播放,一直持续到2011年,全剧共13集,分为三个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绝大部分电视配乐都是由著名音乐家久石让谱写而成,因而整部剧听起来十分的相得益彰,既有小国身处荆棘陷阱四处的危机感也有背水一战向日而出的磅礴气势。

正如这部优秀的历史剧的开篇词所说道的—

“一介小国正将迎来其开化之期,要说小,大概没有像明治初期的日本那样的小国吧。产业方面,只有农业;人才方面,只有这300年来身为读书阶层的旧士族。通过明治维新,日本人首次有了所谓近代国家,所有人都成为了‘国民’,尽管还不适应...成为了‘国民’的人们,作为日本历史上最初的体验者,为这种新鲜感而昂扬不已,如果不去体会这种令人扼腕叹息的昂扬,也就无法理解这段历史。

不论是哪个社会阶层,何种家庭出身的人,只要具备了去的一定资格所需的智力和毅力,就可以成为博士、官吏、军人或教师,这个时代的光明正是源于这种乐天主义。现在看来确实有点滑稽,主要产业就是米和布,这样的国家,却和欧洲的先进国家一样拥有自己的海军,陆军也是如此。从财政上说肯定是不现实的。可是不管怎么说,要建立一个近代国家,这本来就是维新设立的目标,也是维新之后的新晋国民们,孩子气的希望所在。

这个故事正是这个小国,在面临与欧洲最古老的大国之一俄罗斯对决时,采取了何种行动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可以说是此时的这个弱小的国家—日本吧”

而了解这些,我们需要去追寻三个人的足迹。在日本四国的伊予松山有三名男子,出生于这座古老城邑的秋山真之,被称之为天才参谋的真之在日俄战争爆发之际制定并实施作战,彻底击溃了从俄国本土远征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而他的哥哥秋山好古,亲手创立了日本骑兵部队吸取并改良了一味的马上作战思想,打败了俄国骁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军团;还有一个人,改革了日本俳句、短歌等旧有的短诗型,成为日本诗歌中兴之祖的正罔子规。

他们以明治那个时代人们所独有的劲头,目视前方大步前进,一直向前,如果在坡道之上的蓝天中,有一朵亮丽的白云,那登上坡道就是为了去亲眼目睹吧,此谓—“坂上之云”。

看完整部电视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个我们“天国上朝”曾经嗤之以鼻的“蕞尔小国”何以通过短短二十几年的明治维新摇身一变成为了亚洲首屈一指的强权国家,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对外战争跻身于旧世界的帝国主义行列之中;而几乎处于同一时期的清朝帝国,也有类似于明治维新的洋务运动,情况却在在短短几十年间愈发腐败没落,最终在人民的汪洋大海冲击之下分崩离析,轰然倒下。

如果我们要彻底了解一个作品,首先要了解整个事件的背景,那么《坂上之云》主要讲述的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日本明治时期的阶段。德川幕府末期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腐朽,和当时的清朝如出一撤,然而1853年美国四星海军上将佩里率领他的舰队一炮轰开了旧日本的国门,也炸醒了日本的有识之士,“倒幕运动”开始,明治天皇上台,于1869年迁都东京,并颁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的一系列深化改革之后,日本的国力大大增强,逐渐废除了与欧洲列强过去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国家主权并成为了当时亚洲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保持了基本独立的新兴国家。

然而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小岛国家与生俱来的危机感驱使他们的目光看向了远方。于是分别在1895年和1904-1905年间分别击败了曾经不敢直视的两个超级大国(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从而跻身于世界一等一的强国序列当中。也正是由于这两次战役的胜利以及胜利后所享受的巨大利益,让日本人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家自信心更加膨胀,野心也随之变大,于是便有了后面的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导致无数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最终引火烧身,到现在都还被美国牵制左右。

与《坂上之云》有关的历史事件主要就三个:首当其冲的是明治维新;其次是甲午中日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最后是日俄战争。整部历史剧主要穿插着这三个历史事件尤其是日俄战争,并通过秋山真之,秋山好古,正罔子规三个人物的视野依次展开故事。

那我们先来讲讲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终于1889年。我上文已经提到过了明治维新,下面是具体的推行措施:

1、通过废藩置县、版籍奉还,加强了中央集权;

2、通过废除“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建立皇族、皇族、士族、平民,实现了形式上的平等;

3、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以及习惯,改用西方历法;

4、经济方面,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改革土地制度,统一货币;

5、教育方面,设立文部省,发展义务教育,选派留学生,建立帝国大学。

6、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学习德国,海军学习英国。

7、社会司法方面,改善各地交通,兴建铁路,效仿西方制定近代司法制度。

总的来说,明治维新是日本有识之士对旧日本封建社会的一次大刀阔斧的较为彻底的改革,是一次积极的成功的自救运动,对当时的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民主革命运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我们反过来看看当时的清朝政府在干些什么呢?在历经了由1840年开始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及太平天国等运动之后,清政府终于意识到了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于1860年由李鸿章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自强富国的口号,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洋务运动,一直持续到1895年,几乎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寿命是一样长,但是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以清朝陆军在朝鲜半岛的完败以及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就足以代表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以及这场自救运动所产生的局限性,天朝引进西方技术购买西方枪炮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并没有去真正的开启民智,新式学堂的开设也只是针对上层精英,普通人依然无法享受,而日本是义务教育,任何人都可以去上学,制度依然是封建的那一套,以至于修铁路都不敢大肆修建怕破坏风水。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嘴里喝着咖啡,头上挂着一条长辫子,说洋文只为形势所迫,脑子里还是四书五经,一个被束缚了手脚的畸形的巨人在用巨大的脚掌学蜻蜓点水,最后只会失去平衡而倒下。

该剧的第一部分有一个片段,描写到日本军方对清军在朝鲜半岛的作战表现似乎不大满意,剧中的真之说到,有点过于高估了对手的实力,因为日军几乎没有消耗太多力量就赢得了陆战。根据史实,清朝政府方面在朝鲜的主将叶志超未战先逃,致使军心涣散,虽有零星抵抗但已无大用,朝鲜全境就让日本顺利占领,日军乘胜追击跨过鸭绿江,清朝的军队大多一触即溃,根本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以至于后来旅顺陷落,连北洋水师的母港威海卫也变成了瓮中之鳖,最后爱国名将刘步蟾,丁汝昌等人自杀成仁,北洋水师所有资产悉数充归日本,带不走的炸沉,定远致远等的船锚物件至今都还在日本躺着。这是典型的一将无能,连累三军,这里的一将不单指某一个将领,而是其背后的政府和权力机构,一个国家真正的腐败无能是从上面开始的,下面的黎民只是效仿罢。

对于甲午战争,有人用了一句话作为总结:甲午一战实为日本一国对战李鸿章一人,岂有不败之理。虽然略有偏激,但是不无道理,在封建清王朝的管辖意识里,各个封疆大吏管好自己省内的事就好了,没有国事一体的概念。李鸿章身为直隶总督一边筹办海防开设工厂负责外交一边还要防着朝廷小人背后捅刀子说他权力过大,说北洋水师实为他个人之私产,朝廷也是对他褒贬并用,如此上下离心,又何谈众志成城共同抗日。而日本政府这边呢,日本明治天皇为了加强海军力量,特意从自己内帑中拿钱支援海军建设,还发行海军债券用于筹措资金添置新舰,日本老百姓也是踊跃参军,所以在开战前夕,日本的联合舰队无论是数量还是总吨位数还是后勤保障、炮弹质量射速以及民心士气等都全面超过了清朝的北洋舰队,已然取代了北洋水师成为了亚洲第一的铁甲舰舰队。

表面上看是清朝的军备等不如日本,其实不然,我们也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并且还可以自制炮弹,武器等,最关键的我们的思想,那时候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家天下的概念,中国的满清的中国,不是中国人的中国,百姓不知何之为国,将士不知道为谁而战,所以国家再大人再多资源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思想不从根本上改变,没有上下一心从根本拔起的改良运动也只是回光返照,正如伟人孙中山先生所说的那样,“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日清战争过后,1895年4月17日清朝派李鸿章去日本下关签订了臭名昭著的《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共计:2亿3000两白银,其中大部分用于日本的军费开支以及留学生费用。最重要的是,自此台湾和澎湖列岛以及附属岛屿都被割让给了日本,凡50年有余,切肤之痛,没齿难忘,最终于1945年回归祖国,但不久因内战形势变化为蒋介石所占领,历史遗留问题以至于延续至今,所以我说,台湾孤悬海外成为大陆的心腹之痛自1895年日本占领始!

在日本对内加紧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对外整顿军事搞扩张初露锋芒的同时,中国的北方邻国俄罗斯帝国也在对远东地区摩拳擦掌,特别想在远东地区获得一个优良的不冻港,而旅顺自然成为了他们的目标,所以在他们以及法美的干涉下日本原本想要在日清战争后索要的辽东半岛变成了割让台澎列岛,并与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互惠互助条约,实际也是不平等条约,最终让日本看清了俄罗斯的企图,这与他们今后想要实行的大陆政策是相背而驰的。

于是从1895年开始到1905年,日本政府十年如一日,整军备战,日夜操练,枕戈待旦。1899年,中国发生义和团运动,各国组成八国联军攻进紫禁城(德国、奥匈帝国、比利时、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俄国),最终又签订了清王朝最为严重也是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从此中国人真的就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而不得动弹。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俄国和日本所派遣的兵力是最多的,俄国陆陆续续派遣约20多万人在今天东北三省范围,并有打算长期扎根的计划。而日本也是先期派遣军就高达2万之众,而同一时期的老牌帝国主义强国英国也只是派了一万余人。

义和团结束以后,各国的派遣军陆续撤退只留下少数驻扎守卫,唯独日本和俄国的军队越增越多。这个就很有趣了,北方的大熊要南下,南方的日本要北进,因此日俄战争就不可避免的提上历史日程了。终于,蓄谋已久的日本联合舰队于1904年2月8日夜未经宣战偷袭驻扎于旅顺军港的俄罗斯军舰,日俄战争爆发。

被日本联合舰队偷袭后的俄国旅顺舰队受损不大却一直龟缩在军港内,仗着有东西两岸炮台的支撑,想等着俄国的本土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前来支援,再来合力歼灭日本海军。当然,日本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俄罗斯人的企图。所以日本海军尝试了闭塞作战,想要无奈限制于现实条件好几次的尝试都不太成功,所谓闭塞作战,就是把敌舰的出海口给封住,我们进不去,敌舰也别想出来就饿死在里面。既然闭塞作战不成功,那就只能另寻他法。

于是整部剧的重头戏就来了,整整用了2-3集的篇幅去描绘日俄战争中的陆战部分,主要战场集中在中国东北地区,而当时的清政府竟然说道,“尔等皆系友邦”而宣布中立,这大概是世界上首个在因为害怕他国势力而在本国领土宣布中立的国家或者政权了。

为了自己国家的根本利益,日本陆军和俄国陆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反复争夺和相持,尤为亮眼的是乃木希典所率领的日本第三军,总兵力达6万,在进攻俄军所防守的旅顺要塞中,使用所谓“肉弹战术”反复冲击俄军阵地,在交战第一天就有近万人死伤;尤其是在争夺203高地的时候,原本标高206米的山头由于猛烈的炮火直接被削低了3米,最终在日本持续不断的冲击下以及俄军内部的指挥不当,日军占领了203高地。被日军奉为军神的“乃木希典”战后登上高地看着满地的尸首由衷感叹还著诗一首,“尔灵山险岂难攀,男子功名期克难。铁血覆山山形改,万人齐仰尔灵山”,这里的尔灵山就是指203高地。

因为从203高地远眺可以直接看到旅顺军港的俄军战舰,日俄两军在这个长不足230米宽30米的地方付出了2.3万左右的伤亡,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占领高地后的日军随即马不停蹄把重炮搬上高地,日夜轰击位于港内的俄军战舰和基地,俄舰虽也尝试突围,但是被守在外面的日本联合舰队给堵回去了,最后剩下的位于旅顺的全体俄军以及舰艇只好全部向日军投降。

后面的事件就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与俄军在奉天一线相持的日军由于得到了刚从旅顺战场撤离出来并得到休整补充的乃木希典第三军的支援,并且加上俄军指挥官的一味防守以及指挥失误,致使日军在战场上掌握主动性,值得一提的是日军的骑兵部队多次袭扰俄军后方补给线致使前方俄军将士军心不稳,而率队的人正是秋山真之的哥哥秋山好古。

最终,日俄奉天会战以日军的胜利而收场。而后,从俄国本土万里远征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被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各个击溃,几近全歼,而日本联合舰队的受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俄方舰船总共损失超过20万吨,比英德日德兰海战还多,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战列舰大炮巨舰对决的典型战例,日本海军首创的U形战法以及敌前大回转,七段式攻击等战法新颖而适时,想法奇特而有效,极大的减少了日方士兵的伤亡。而这些作战计划皆由秋山真之亲手制定,由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颁布执行。

随着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覆灭,日俄战争也接近尾声,最后日俄在美国的调停下签下了停战条约,至此,俄国不得不将中国东北地区所享有的所有利益和特权都让给了日本,但是没有付日本一分钱的赔款。日俄战争中俄军的惨败以及俄军在一战中的失利直接加速了俄国国内反封建帝国主义的民主革命的到来,1917年10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首的无产阶级上台,并于同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权。

总而言之,客观上来讲,日俄战争以日方胜利而结束不仅代表了日本从此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的序列当中,而且打破了当时白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提升了日本大和民族的自信心,以及为亚洲国家反帝反封建反殖民的革命解放运动起到了深远的积极作用,尤其对中国的有识之士刺激尤为严重。同时,也助长了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的膨胀,日本国内人人为感到是个日本人而无比自豪并宣扬大和民族的优越性,为其后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所需要的群众基础埋下了伏笔。

                                                                      总结

日本这个民族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所展现出来的包容性和学习性以及团结性,是我中华民族必须承认和肯定的,在过去的百年里,它的确以它独有的发展精神让日本这个小小岛国高高屹立于东方的大地上,正如他们的国旗上的旭日一样,明治时期的日本也犹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越升越高,光芒四射。说到底,他们本身也不过是一群希望自己祖国变得越来越繁荣富强的大和魂罢了,然而大和民族骨子里的尚武血液以及对地缘政治的考量,进而走上一条连他们自己都无法控制的不归路,最终把灾难降临在自己头上。

但是,日本军队在二战时中国战场所犯下的泯灭人性的战争罪行实在无可饶恕,罄竹难书,我14亿华夏同胞决不可忘记,仅南京一城就有30万手无寸铁的平民被屠杀,连同妇女儿童在内。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但深重的伤痕依然刻在心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有责任绝对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再不让战火烧到自己的祖国。

如果说明治维新的日本胆敢对当时的两个大国—清国和俄国开战是一场关乎国运的赌注,而且命运之神最终选择站在了日本一边并让他持续享受了近百年的荣华富贵。那1949年刚刚经历内战而仓促建立的新中国又何尝不像处于德川幕府末期的日本呢,面对满目苍夷的中华大地,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工业几乎没有,更别说重工业,国民普遍文盲;军事方面,除了陆军的武器是万国牌的,海军有几条破舰,空军几乎没有。然而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的咄咄逼人,敢于亮剑,直接出兵抗美援朝,一打就是三年,硬是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畔打回了38线以南,并最后签订了影响至今的停战协定,虽然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原本用于收复台湾岛的精锐也被抽调到朝鲜战场,全国上下紧巴巴的勒紧裤腰带就是为了支援前线的将士,前前后后一共投入240万之多的部队,其中阵亡包含病故的共有39万之多。

然而,就是这么一场惨烈的战役,才真正的让傲娇的西方人对我们“东亚病夫”“东方睡狮”刮目相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中国人一洗过去百年由于当权政府软弱无能而处处挨打的屈辱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前,中国一直就饱受西方列强包括日本的欺压凌辱,所以称之为百年屈辱史),而朝鲜战争的胜利是新中国真正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从此中国人又再次的站起来了,我中华民族又可以骄傲的回到世界独立自主的民族之林了!对此,彭德怀大将军曾经自豪的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

正如在过去的漫漫历史长河里面华夏文明所绽放的耀眼光芒一样,新中国将捧着这颗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种子继续播撒在地球之上,也注定迎来它的复兴之时,因为中华民族的国运,已经到来,只待你我,携手并进,共同度过这次疫情难关,一起去迎接属于中国人的下一个光辉的一百年!

多说一句,我写这篇文章不是并不是为了歌颂大和民族或者贬低自己的民族,单纯就是因为电视剧而引发的思考,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是一定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通过对事件背后真相的了解,了解对手,尊重对手,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随时保持忧患意识才是不让历史重演的致胜法宝!

最后一句,与君共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国虽大,忘战必危!

祝愿祖国繁荣富强,早日完成统一大业,复兴梦,中国梦,我的梦!

2022年4月1日凌晨写于家中

Rush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坂上之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