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9【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长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出版20多年长销不衰。这是一本关于亲子教育中听说技巧训练的书,如果家里有与孩子间常常硝烟四起,处处着火的情况,那么这本书是最好的灭火工具。看后一定会受益良多。

       在谈这本书前我不得不说说前不久自己看的另一些本书叫《自驱型成长》,书中说家长需要放手,给孩子掌控感,才能让孩子发展出自己的内驱力,可我发现我也试着放手,可是依然伴随着很多焦虑不安,内心无所适从,今天看了《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发现,也许在放手前缺少了一个动作,那就是帮助孩子面对他自己的感受。平日里自己也算时常研习亲子教育类书籍,加上各类心理学知识进修,总以为自己算是懂行也做得算贴切。直到有一阵孩子因为学业问题常常挑战自己,让自己分寸大乱,焦躁不安,我想也许我该有更多好奇来探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同作者在留意自己的言行后发现想象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有差距一样,我发现人们的大脑有时带有欺骗性,傲慢也就随之而生,“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你得按照我的安排避免失误”。。。。。随之而来的变扭就产生了。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地探索自我,多去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去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就是改变的开始。

        那么看到了,在亲子教育中该如何改变呢?首先第一步,把自己变成孩子,看看自己如果处在孩子的境遇之中,此时此刻他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刻意的技巧,需要的只是真诚。从前,我常常会教条地学着书上的话术,来处理孩子日常中的问题,有时甚至因为没有标准答案,而面对孩子的问题茫然无语,不敢说话。我想自己真是追求正确答案的偏执狂,殊不知,无招胜有招的秘诀在于:“发自内心地体会孩子的感受。”

         跟作者所说情况一致的时候便是,当孩子说的话让我很生气焦虑的时候,我的大脑就会进入自动驾驶模式。此时冒出的提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这些话语只会让孩子感觉更差。所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是:(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这几条中我发现第一条我通常是可以做到的,但是第二条,我常常会介入很多提问,如孩子有时会跟我说今天考试了,我就会很好奇地问,“题目难不难啊?都做出来了吗?哪些题目没有做出来啊?有没有把不会的题目抄下来?。。。。。。。”当我连珠炮似的发问后,孩子便偃旗息鼓,不愿再多讲了。这也印证了书上所说”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此时,我们需要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从而燃起他们表达的欲望。第三点说出孩子的感受和第四点幻想的方式,今天孩子跟我说这个计算题多得我都要发疯了,好累啊,我回应说:“嗯,你看起来有些不耐烦,要是我会魔法把作业都变没了就好了。”发现孩子的情绪就稳定下来了。关于第三点说出孩子的感受,通常父母不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担心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他们更难过。其实相反,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而我想到,如何正确表达孩子的感受呢?我有时候会想自己表达的是否确切呢?会不会对孩子误导,从而让孩子失去乐观的精神。目前我能想到的还是如前所说多换位思考,去体验孩子是怎样的心情。关于第四点用幻想实现孩子的愿望。我们与其用恐吓地对孩子说“你作业不完成,就等着开学老师收拾你吧。”“你不做作业,就等着开学前着急吧”不如对孩子说“如果我有哈利波特的魔法,把作业都变没了,就好了。。。。”其实孩子内心都知道不做作业的后果,这里不需要大人的恐吓,他们说不想做作业,只是想表达,发泄下情感,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接纳他们,如书上所说“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自驱型成长》中说孩子需要有掌控感孩子才能自律,那是不是我们自己觉得没有控制了,孩子就会觉得有掌控感了呢。在孩子眼中更看重的是我们的态度,如书上所说,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中都是虚伪的,都想对他们进行操控。

孩子只有从情绪中释放出来,然后才能真正面对问题,总有那些时候我们急切地想给予孩子一些建议,其实细想来,我们想立竿见影的效果,从未出现。以终为始,我们想要有效,但不要期望立马有效,可以在孩子充分表达后,给与提问,如“你觉得你主动去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也不会告诉你吗?”,这样给孩子保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利于孩子的自立的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1-29【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