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己的后来

图片发自App


未能免俗,去看了《后来的我们》,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在一起”的美好结局,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彼此对望,有遗憾才是常有的人生状态。

除了两个人的情感状态,我感慨的倒是我们从毕业到现在安居乐业这十几年的人生经历。

我不是北漂,没有经历过住地下室、大杂租的状态,却也是经历了毕业后和同事合租、吃外卖、吃路边摊的。那时候,一样舍不得打车会挤公交,一样会常常煮各种各样牌子的方便面来吃,一样会有寒冬腊月和七大姑八大姨报喜不报忧的春节,一样会有返回工作地时一个个被爸妈亲手做的好吃的填满的行李袋、行李箱……恍然回首,最初工作的那几年就是这样来来回回奔波过来的。在当时,并未觉得这是一种苦涩,反倒初尝凡事自己做主的人生,用自己的第一笔年终奖偿还毕业时借同学的钱,带工作所在地的特产回家给亲朋好友,给爸妈买营养品和护肤品,各种欣喜和雀跃。

尤其记得,那时候,和男朋友一起骑着小摩托去吃大碗面、吃火锅。

那面馆开在汽车站附近,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常常没有位子做,要站着等一会儿。大碗面三块钱一碗,面料俱足,对于刚上班不开伙的我们来说,是超级实惠和方便的。后来,我们搬离了那附近,好像再也没有吃过那么丰盛美味的大碗面……

再说那火锅店,名字是“一碗水”,一直开到现在,前几年我们还特地跑去吃,店面比以前整洁了,也大了,请的服务员也多了。再吃的时候,其实觉得和大商场里海底捞的味道差不多,但带给自己的是那些青菜豆腐之外满满的人生回忆和青春纪念。

其实能给我们带来满满青春回忆的远不止这些,那些逐渐褪色甚至销声匿迹的品牌“班尼路、真维斯、威丝曼”,那些已经不再传唱于大街小巷的各种港台流行歌曲,那些门面逐渐缩小的书店,那些早已看不到的混杂着卖报纸杂志卖卖电话卡的报刊亭,还有那些装修逐步升级的连锁快餐店、我们看着它们从名字到股权的变更、看着它们的装修不断迭代升级,以及还有那些岿然不动的老字号小食店、甜品店和沙县小吃店……都是我们一天天成长和老去见证……

我想,或许正是因为时光逝去不再,那些青春片才如此的让人回味无穷,自《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一点一滴的回味和记录着我们走过的青春年华。所以当很多校园歌曲再次在耳畔响起,白衣飘飘的年代再次在脑海浮起,当记录我们青春经历的日子在大荧幕上再次浮现的时候,我们看的是那一幕幕和我们相同又不相同的情节,听的是那年那月正盛的曲调,其实是在悼念我们再也无法触及的时光,那时的人,那时的事,那时的情。

时光步履不停,无论有怎样的过往,我们都被时光推着往前走。当我从影院出来的那一刹那,我满脑子都是见清和小晓过年回东北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的情形,火锅腾起的袅袅热气,让我恍惚——其实,我也是想家了吧……

回家,打开微信,和老爸老妈视频,岁月变迁,但父母和子女彼此牵挂的情常在。后来的我们,无论走过怎样的路,经见过怎样的人事物,都会感念着一路的发生,继续为自己的未来打拼和积累。毕竟,后来的我们一步步学会了如何去爱,知道了很多东西错过就不再……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自己的后来)